560
培养一个自立自强的孩子,是每个父母的心愿,也是父母给予孩子最珍贵的礼物。拥有自立性格的孩子,学习能力更好,耐挫能力也会更强。
怎么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1.学会适时放手
很简单,两岁孩子要学会自己吃饭,三岁孩子要学会干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叠衣服,自己端饭,自己收拾玩具。只有父母学会适时放手,孩子才能获得做事的机会,长此以往才能获得自理能力,拥有独立解决事情的能力。
2.适当让孩子接受一些挑战
孩子们因为一直有爸爸妈妈可以作为依靠,所以他们在遇到困难时也很容易向爸妈求救。父母可以在孩子求救时选择拒绝或只帮助一部分,鼓励孩子自己完成。比如孩子洗衣服,第一次肯定不行,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水盆、衣服和适量洗衣液,然后交给孩子来洗,鼓励孩子洗完一件接着再洗一件,搭积木也是这样,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自立、独立的品质。
3.允许尝试的错误,鼓励独立意识
由于孩子刚刚尝试,肯定也不可能把事情做得好,这时候父母自己心理预期要很低,允许孩子在尝试中出现错误。同时,也可以给一些适当的简单的事情,预计孩子能够做得事情,让孩子去做,满足孩子的独立意识,并进行鼓励。这样的话,孩子知道哪些做得不好,哪些可以做,针对孩子不能做好的事情,进行教和训练,父母一定要在这个过程中,有足够的耐心。只有这样,孩子在学习中进步,在鼓励中勇于尝试新的事情,在做已经会的事情中获得参与感和自豪感,进而慢慢地独立起来。
4.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
孩子在每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会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他需要父母对他的认可,只有这样,他才会有下次继续做好的动力。大多数父母会说“你真棒!好极了……”文字的表达太过虚幻,没有一个肯定的标准,如果你能给他一个拥抱,告诉他这次比上次完成的时间短,哪里做得比上次更好,哪里需要改正,肯定他的付出,再指点他的不足之处,事情就会越做越好,越做越有信心,孩子下次就有动手的动力。
5.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的自理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强,在六岁以前学会自己吃饭、穿衣,自己睡觉,自己收拾玩具,甚至清洗自己的小袜子;在十二岁以前基本就可以学会生活的基础技能,这是孩子成长所必须的。所以,家长就不要对孩子事事包办,不要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孩子不可能依赖父母一辈子,所以必须具备照顾自己的能力。
孩子缺乏独立性的表现:
1、自己不会做决定。
父母总是替孩子包办一切,从来不给或者很少给孩子自己决定的机会,长此以往,孩子就习惯于听从父母的安排,没有自己的主张。
2、不承担任何家务。
孩子适当的做一些家务是必须的,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同时锻炼孩子的独立性。但很多父母因为害怕孩子受到意外伤害,或觉得孩子没有能力完成某项家务,于是从不让孩子做,导致孩子缺乏必要的生活技能。
3、不调节群体活动。
缺乏独立性的宝宝往往表现的不太合群,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处理群体生活中大量需要自己及时决定的问题和自己照料生活,因此他们出门在外,会表现出不习惯、不调节。
独立性的培养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都是非常重要的。独立性强的人往往自理能力好,事事依靠自己,面对困难更容易解决,对于自己要做的事和整体人生规划也更明确。
怎么培养孩子独立性?
1、让孩子学习独立思考
孩子的好奇心很强,所以‘为什么’也特别多,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寻找答案。看书也尝试讲开头,让孩子编结果,让孩子学习独立思考。
2、鼓励孩子独立解决困难
穿脱衣服,收拾玩具对于幼儿都是有困难的挑战,让孩子学习独立克服困难,这需要家长的耐心和鼓励,对于孩子的努力给予肯定,让孩子树立自信心。
父母的育人观起着决定作用。一个讲原则、有底线、知分寸的家长,不能事事处处迁就孩子,要对孩子定立规矩、明确要求、作出表率,通过带领孩子一起体验真实生活,一起克服困难、一起创造美好家园,慢慢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性格,使他学会独自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成为生活的强者。
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1、好奇心与求知欲
好奇心与求知欲是所有思考问题的根源,家长要学会让孩子自己发现兴趣爱好点。大家都知道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但中国式父母所做的所有好像正处于背道而驰。不能用一个分数、一张奖状来权衡孩子,也不要再因此限制了孩子好奇的眼光!而应当让孩子在自然的环境下,自己观察、思考问题、汇总,习得在生活起居中受益匪浅的新技能。
2、提出任务,让孩子独立去完成
家长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让他们独自去完成。例如:让他自己搭积木 、粘贴一幅画、修补自己的书、照顾小金鱼等。在安全的环境下,让孩子独自购买小商品、取快递等。如在活动中出现困难,要鼓励他自己去克服,让他感到“我能行”。孩子完成时,赞许他的成果。注意任务一定是他们力所能及的,要让他经过努力能够成功。
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独立学习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要让孩子形成独立学习的习惯,首先应该让他们在生活中形成独立性人格,不能凡事依赖他人。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意识,鼓励孩子独立学习,不拖拉,也不依赖他人。
怎样培养孩子学习的独立性?
1、把自主权还给孩子
拥有发言机会与展现自我的平台,赋予孩子学习的自主权,也是我们平台研发中所考虑的,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知识掌握度,在人机互动中,渐渐学会进行自我督促与提醒,而不是在传统课堂中一味接受“填鸭式”灌输。
2、激发好奇心
好奇心促使孩子挣脱母亲的怀抱,开始探索周遭的环境。但当我们渐渐长大,好奇的天性则因为按部就班的课堂而压制。所以,我们要让孩子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学习。让孩子在“人机互动”的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平台推送的个性化学习内容产生好奇心,而好奇心会引领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索、发现,获得提升。
帮助孩子养成主动、独立、高质量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家长和孩子的通力合作,需要家长的陪伴和鼓励。让孩子多读题,逐步引导孩子,分析题目的关键点,考查的是哪方面的知识点等,家长这样做,主要是锻炼孩子学会思考的好习惯。
怎么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
1、家长不要一直呆在孩子身边
家长一直呆在孩子身边,孩子做作业时会感觉很有压力,或者是心不在焉。家长可以避开孩子写作业的这个时间,去做一些自己的事情。让孩子也不会有依赖家长的习惯,不会做就去找家长请教,家长在孩子在写完作业之后,去检查孩子的作业。
2、制定好计划
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给孩子制定完成计划。比如说写语文30分钟,写数学20分钟,一个小时把作业全部写完去等等,让孩子学会自己去管理时间。如果超出了时间,找出原因是因为题目太难或者是对某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太好等等,这样也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思想独立的孩子能够自觉的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而且敢于直面结果,承担责任。而思想不独立的孩子,在家长过于溺爱的结果下,必然也会对家长更依赖,也更懒惰,自理能力差,不能自律,喜欢逃避问题,这些毛病会影响他一生的发展。
怎么样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1、认真回答孩子的每一个问题
随着孩子开始长大,逐渐开始有自己的意识和自己的判断,遇到不懂的问题,开始向身边的咨询。这个时候的父母,应该做的是,对孩子多多鼓励,同时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一般有父母的鼓励和回应,孩子会继续思考自己面对的问题,事情不管能不能解决,最重要的是孩子真正的自己思考过,即便是失败了,也能吸取大量实践经验,大大替考独立思考习惯。
2、经常与孩子展开争辩
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至关重要。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家长们付出良多的精力和耐心。但是,只有让孩子们成为自主学习者,他们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信和成功。
怎么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学习?
首先,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有机会自己探索和发现。孩子们需要时间和空间去尝试、犯错和学习。当他们面临困难时,我们应该先让他们尝试解决,而不是马上给予答案或帮助。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自我解决问题。
其次,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们提出问题,并一起去寻找答案。这样能增强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同时锻炼他们的思考和研究能力。
然后,在平时的家庭活动中融入学习元素。比如在做饭时,可以让孩子们帮忙测量食材、计算比例,以及了解不同食材的营养价值。在户外活动中,可以带孩子们去探究大自然,了解不同的植物和动物,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最后,设定合理的目标,掌握目标的孩子比成绩目标的孩子更愿意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在休息的时候也更愿意选择一些课程去学习,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他们更愿意尝试一下。所以父母应当引导自己的孩子选择掌握目标,应当多问孩子“今天学会了什么”而要少问“考试考了第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