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9
受生存压力的影响,如今很多家庭的模式都是“隔代教育”,即父母因为工作忙碌,不得已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带。孩子自小缺乏父母的关注,又被老一辈人所溺爱,自然很容易出现缺乏自理能力,依赖老一辈人的情况。如果不及时改正,对孩子未来的成长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何改掉孩子依赖奶奶
首先,与孩子奶奶进行沟通。
如果孩子奶奶明事理,她看到孩子与父母不亲,她也会感到很难过,她甚至会主动劝解孩子与父母修复关系,减少与孩子接触的时间。
如果孩子奶奶受到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没有那么明事理,你可以与孩子奶奶进行一定的沟通,告诉她,你也很高兴孩子与她关系这么亲密,但是,你也要让孩子奶奶意识到亲子关系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如果孩子在小时候没有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那孩子长大后会处理不好亲密关系,出现很多情绪、情感问题。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她会把你的建议给听进去。
其次,多接触孩子。
孩子对人依恋,主要是依恋对象给了他足够的爱。美国比较心理学家哈洛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爱源于接触。如果你想让孩子感受你的爱意,你一定要多去接触孩子。
白天的时候,尽量让孩子在你的视线范围内,让他感受到你的关注,这可以让他获得一定的安全感。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如果你的孩子还比较小,你可以让他和你共处一室睡觉。
如果孩子已经比较大,需要分床睡,你可以在孩子睡前多陪伴孩子,给他讲讲故事,摸摸他的脑袋,亲亲他的额头,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让他感受到你的爱意。
最后,改变孩子的认知。
这个方法实施的前提是孩子已经获得一定的知识经验。你可以选择一个好的时机, 与孩子做一次交流,你必须承认你对孩子所犯的错误,并让他意识到,虽然在他的成长中,你有失职,但你一直都是爱他的。还有,你可以告诉他,奶奶年纪大了,身体不是很好,应该让她少操心。
从小只跟奶奶亲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变成这样,挺可怜的,你家孩子是吗?
1、变得没有安全感
孩子从小若是只跟奶奶亲近,很少跟父母交流和亲近,等读书后,它会渐渐发现自己跟其他的同学不一样,别人都有父母带,而自己只有奶奶,会变得开始敏感,没有安全感,久而久之,开始自我怀疑,长大以后也会渐渐的缺乏安全感。
2、变得不相信父爱与母爱
都说若没孩子天天生活幸福,无忧无虑,那么父母肯定给予了孩子足够的爱,若是孩子从小不跟父母亲近,就意味着孩子主动拒绝了父母给的爱,也不会体会到父母和母爱有多美好,只有拥有更多爱的孩子,生活的才会更加幸福和有爱,若是从小没有感受过父母爱的滋润,就会排斥父母,不相信父爱与母爱,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会有影响的。
3、变得恐惧婚姻
孩子从小只跟奶奶亲近,久而久之就会感受不到父母之间感情的美好,更不会感受到家的温暖,于是对以后结婚成家没有那么多的向往,严重时可能会让孩子长大后变得恐惧婚姻,不相信婚姻,甚至追求独身主义,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幸的。
那么,为什么有些孩子会特别依赖奶奶呢?
1、大部分时间和奶奶在一起
有的宝妈在生完娃就把孩子交给了孩子的奶奶,孩子长大了,表面上是孩子妈妈养大的,但是在孩子最依赖人的那段时间其实是奶奶陪伴的,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小,不会记得的,但是有的时候这种习惯性的记忆也是存在的,这样孩子是不会忘的,还会和奶奶特别的亲。
2、平时睡觉和奶奶一起睡
有的宝妈虽然日常经常陪伴孩子,但是在孩子睡觉问题上把孩子放到了奶奶那里,孩子和谁睡对孩子的性格和亲子关系都有非常大的影响,晚上是孩子内心比较敏感的时候,这个时候孩子的心理依赖性比较强,如果孩子平时和奶奶一起睡,那么孩子平时可能就会更依赖奶奶。
3、奶奶的情商非常的高
有的老人带娃非常的有经验,在不一味的宠溺孩子的基础上还能让孩子喜欢自己,老人这种“投其所好”的行为会让自己和孩子的关系特别好,再加上平时有的宝妈带娃经验不足,动不动就教训孩子,孩子自然就会和老人亲一点。
我们都知道经常玩手机是有危害的,可还是很多家长“明知故犯”,因各种原因让孩子经常玩手机,甚至还为孩子配置手机,让孩子自由支配,如果孩子使用手机不正当,这会给孩子带来伤害的,家长们溺爱孩子,孩子一哭一闹就把手机掏出来给孩子玩,殊不知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导致沉迷于手机无法自拔。如果孩子已经对手机上瘾了怎么办?如何帮孩子戒掉手机呢?
如何帮助孩子戒掉手机瘾?
1、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
无规矩不成方圆,玩手机也要遵守纪律,家长可以下“限时令”,以半小时为宜,时间一到就要立即收回手机,引导孩子正面使用手机。现在,基本上每个人都是人手一机,要正确的使用手机,让手机能够真正的作用于孩子学习、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所以家长们要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让孩子合理使用手机。
2、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
运动对于一个人来说十分重要,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还能从中领会到合作以及技巧等。因此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个人运动爱好,让孩子参加身体锻炼,在运动中领悟到乐趣,同时结识更多的玩伴,还能减少孩子玩手机的时间。
孩子厌学已经成为了现在学校和家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简单的说,厌学就是不喜欢学习,不喜欢学校。相当一部分孩子都有这些表现。如果放任这些不管,便会发展为严重厌学。
如何帮助厌学孩子走出困境?
1. 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尝试找出孩子感兴趣的事物,从中找出与学习相关的部分,将其作为切入点,使孩子在快乐中接受学习。
2.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需要得到家长的鼓励和支持。培养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复习当天所学知识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3.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长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整洁、明亮、充满学习气氛的学习环境,使孩子愿意在这个环境中学习。
4. 鼓励孩子多尝试: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鼓励他们多尝试、多思考。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之路很长很长,尽早的培养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让他爱上学习,才是孩子不断成长进步的源泉。对于不肯学习的孩子,家长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骂也骂了、吼也吼了,甚至打也打了,但孩子非但没有好好学,反而更讨厌学习了。其实家长并没有意识到,没有学习方向和动力是因为孩子没有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爱上学习?
1、让孩子体会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孩子不喜欢学习那么他的学习成绩一定不会很好,总是在班级中排名靠后的孩子怎么可能对学习产生兴趣呢?所以家长需要让孩子体会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让孩子多去做一些简单的题目,他做对了就应该给予鼓励和夸奖。如果孩子每次都能够得到夸赞的话他也会比较有成就感的,自然也会喜欢上学习了。
2、帮助调整孩子学习方法
孩子不爱学习那就说明他觉得学习很吃力,无论怎么努力都学不好。那么家长就需要及时为孩子调整一下学习的方法了。可以让孩子知道怎么样去学会比较轻松一些。这样孩子找对了学习的方法也就不会那么讨厌学习了。
很多孩子一接触,一说话,就能感受到他的自信和力量,说话办事都很有气度,谈吐非凡,做事利落大方,气宇轩昂,让人赞叹“这孩子不得了”。如果自己做了一件很漂亮的事情,比如考出好成绩或者比较满意在公共场合的表现,会对自己有个满意的评价,并且主动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和肯定,并不让人感到违和,而是感到孩子非常可爱,性格积极向上。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1、多鼓励赞扬孩子
孩子每成功做成一件事情,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赞扬和鼓励,孩子有一种自豪感,对自己的能力有一定的把握,在父母不断地正向激励中前进,父母欣喜的眼神就是孩子心中的动力。如果孩子感觉做得很出色,父母却没有丝毫的喜悦,甚至还有些不屑一顾,只知道指出缺点,孩子的自信心无疑会受到重大打击,怀疑自己的能力。
2、树立一个职业愿景
孩子学习的天赋和兴趣以及出众的学习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可以问问孩子:“长大后你想干什么?”让孩子有一个职业愿景,进而想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应该做出哪方面的努力,并为之付诸行动。让孩子想象实现理想的样子,这样孩子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会更有内驱力和目的性,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脚踏实地,更努力更有自信心。
明明孩子之间的智商差异不大,但为什么成绩差距就那么大?多数原因就出在孩子的学习效率上。学习效率高,孩子能吸收的知识多,自然成绩就会更好。而学习效率的高低又和孩子的专注力等方面密切相关,是可以训练出来的。
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
第一:建立信心,学会用心学习。
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是人的情绪,在学习中,要保持积极自信的心境,有了学习的自信和热情,你就会充分调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精神饱满、情绪高涨,学习起来就会感觉轻松快乐,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第二:调整计划,进行科学学习。
掌握时间,高效学习离不开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制定计划要立足课程,把握时间,让孩子消化所学知识,针对性地攻克薄弱科目,合理安排学习活动。同时,在宏观的学习计划和具体时间表要注意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比如在学习兴奋点的时间段,可以进行难度相对较高的课程学习。
对于众多家长来说,最棘手的问题无疑当属孩子的沉迷网络问题。尤其是中学阶段的孩子,叛逆心理非常强,家长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孩子在网络世界里越陷越深,最后不仅学习受到影响,人生甚至都会彻底改变。
如何帮助沉迷网络的孩子?
1、积极引导。
一旦家长发现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应及时向孩子指出,网络游戏本身确实有其优势,比如提高孩子的大脑、手的能力,可以提高孩子的反应速度。并应指出迷恋网络游戏的严重危害。要告诉孩子,玩网络游戏必须适度,适度,不要玩太多,玩上瘾,以免影响学习,影响工作和休息。
2、严格监督。
家长可以允许孩子玩网络游戏,但必须严格控制和监督他们。父母应该规定孩子每周玩耍的时间和次数。注意你孩子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