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无论是学习习惯,还是生活习惯,都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做好引导。因此,家庭教育是否正确便格外重要。有些家长只追求结果,不在乎过程,忽视了对孩子的习惯培养,一旦等孩子独立后,学习和生活就都会变得一团糟。
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第一、好习惯需要简单易行的开始。
培养好习惯,需要一个好的开始,把计划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只要孩子做到了,父母就可以用鼓励强化这一行为,孩子成就感就会一点一滴增加。好习惯都是日积月累慢慢坚持下来的,一开始不宜将目标设置得过大过难。
第二、让孩子体会到好习惯带来的好处。
当孩子的行为在往好习惯上靠近时,我们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强化孩子正确的行为,比如“这次不用妈妈提醒就做好了!”、“玩具收拾得真整齐”、“这次做得比上次好多了!”孩子做完事情得到积极的反馈越多,越是能强化这一行为。
第三、提高孩子的认识。
培养良好的言行习惯,是做好孩子教育的关键。家长首先要培养孩子对习惯的认知,让他们了解好习惯对自己的重要性,只要孩子对习惯培养产生了主动认识的兴趣,自然会主动参与养成计划。坏习惯会让孩子得到许多教训,好习惯会让孩子更易走向成功。
第四、持续的行为锻炼。
坚持对孩子优良习惯的行为进行锻炼,让孩子自发主动地养成好习惯。不同的行为习惯需要不同的养成时间,家长要持续对孩子进行习惯养成的锻炼,才能让孩子终身受益。
第五、环境是好习惯的土壤。
你想让孩子养成什么习惯,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来帮助他,清除环境中的障碍,让孩子言行品行在环境中得到最初的熏陶。
第六、适当的榜样作用。
榜样作用会使孩子对好习惯有种心之所往的热情,愿意为习惯的养成做出加倍的努力,特别是名人和优秀伙伴的榜样作用对孩子好习惯的养成能产生很大的作用。
家庭教育中应该培养孩子哪些良好习惯?
第一、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
许多成年人有拖延症,事情要到最后关头才匆匆忙忙去做,那是缺少了“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我们需要培养孩子“凡事赶早不赶晚”的意识。这样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从而养成从容的心态。比如,让孩子完成功课之后再去玩耍,当天的事情尽量不拖到第二天。
第二、自省的习惯。
每个人都需要自省。通过自省,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而改进,就会不断进步,日臻完善。告诉孩子,犯错不要紧,但是不要重复犯错。要求孩子有错必改的关键是培养孩子自省的习惯,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
第三、控制情绪的习惯。
不要以为孩子小,想哭就应该哭,想笑就应该笑,想发脾气就发脾气,其实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一生的事。孩子的情绪要有宣泄的空间,也要有调节控制的习惯。比如孩子遇到难题,烦躁了,告诉孩子遇到困难,发脾气没有用,不如先去做点别的轻松的小事,让心平静下来,再回头解决问题。
第四、自己事自己做的习惯。
独立自主的孩子,走到哪儿都是没有问题的。这样的孩子,将来会散发出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不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有自己的判断力,能够在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于别人。要不断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这样,当有一天该放手时不会过于担心,孩子也不会充满恐惧。
许多父母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关注孩子能够考上什么大学,却忽略了对孩子更加重要的东西——孩子的品质。当孩子拥有优秀的品质后,才能够明确正确的人生方向,不会走上歪路。同时,优秀的品质也能帮助孩子获得成功。
如何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
1、培养孩子的担当精神。
担当精神是一个人的成熟表现,我们需要让孩子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懂得面对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可以从教育中做起,让孩子懂得认识自己的不足,同时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2、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一个人优秀品质的重要体现。我们需要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懂得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可以从小事做起,让孩子懂得自己的责任,例如学习、家务等。
意志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坚强的一直是行动的强大动力,是孩子用克服困难的必要条件。父母必须是在思想上切实明确培养孩子意志力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对孩子意志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1、让孩子学会独立承担责任
父母在教养孩子的时候,不要过度宠溺孩子,把他的所有事物都包办了,这样只会让孩子成为生活中的废人。所以只要是孩子能够做到的事情,父母都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承担自己的责任,以此来锻炼孩子的意志力。
2、合理满足孩子的要求
孩子在生活中会有很多的要求,合理的不合理的,一时兴起的,各种各样。但是,孩子对自我的认知还不够,不能控制自己的一些不合理的需求,所以就需要父母调控。因此,父母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坚定地拒绝。即便是对于孩子某些合理的要求,父母也不要总是立刻满足他,要适当的延迟满足他,让他学会忍耐和等待。
倾听,不仅仅是一种能力,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美德。倾听表达的是对别人的尊重,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倾听对于一个人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
1、要遵循孩子的注意力发展规律
通常来说,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每一个接受信息的细胞都敞开着,等待惊喜,他们会积极追随父母发出的信息。如果一个孩子对父母的指令置若罔闻,我们可能要思考一下,是不是我们自己没有遵循基本的注意规律。
2、父母要培养自己的倾听习惯
另外,大人是孩子的榜样,只有当我们去倾听孩子的时候,孩子才知道什么是倾听。“爸爸妈妈愿意听我说话,我说的事情他们很感兴趣,如果他们没听清楚,会停下来再问我一遍,如果他们觉得没有完全领会我的意思,就重复我说的话,以获得我的反馈。
生活,是培养孩子良好性格和品德的重要途径。从出生开始,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上下功夫,坚持下去,日积月累,才能形成孩子自身稳定的个性品质。培养了孩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在性格和品德的培养上,给以良好的启迪和熏陶。
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
1、家长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如果家长说脏话,不要指望孩子讲话能有礼貌;如果家长喜欢在背后议论别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孩子也不会免俗。因此家长要注意检查孩子是否在继承自己的陋习。
2、给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和信任的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更有安全感,更自信,也更容易听父母的话。如果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处不好,会使孩子更加反叛,想让他听话没有那么容易。
要经常告诉孩子什么话是不应该说的,什么话是可以说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懂得基本的礼貌,在待人接物时也能遵守更加的礼节。而且只有从这种日常的情况入手,孩子才能更加懂得礼貌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如何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
1、注意孩子的说话习惯
其实我们从日常生活中也是经常看到一些小孩子出口就成脏,甚至是在路边有时也能听到还是学生模样的孩子开口就骂。其实这都是家长在日常教育的过程中,没有给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听到孩子骂人时,也都觉得这是正常现象,并没有严厉的管教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养成了说脏话的习惯。
2、父母应该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很多时候,往往是因为父母的不礼貌行为影响了孩子的行为,孩子的很多行为和言语都是父母的缩影。如果在平时的生活里,家长就经常说脏话,不遵守各样的行为准则,孩子身上的毛病也就会越来越多,所以父母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就注意自己各方面的行为。
养成习惯也是这样,养成好习惯就好比上坡,养成坏习惯就好比下坡。可见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只要父母有心,找到更适合孩子养成好习惯的方式方法,孩子好习惯的养成并不难。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1、守时的观念
养成好的习惯,如果做不到守时的话,将不利于好习惯的养成。比如:做父母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但偏偏没有守时的观念。本来约定今天的读书时间是晚上8点到8点半,但到了晚上8点钟,孩子因为了别的事情而拖延了,家长也没有特别的要求。
2、自信心
不仅孩子要有,父母也要有。因为父母的自信心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孩子对自我的肯定和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的决心。孩子自信心的树立是需要父母多次的鼓励和肯定的。当然,也有的孩子不需要父母充分肯定,也有很强的自信心,这样的孩子毕竟是少数,多数孩子的自信心是需要他人帮助逐渐树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