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6
父母的育人观起着决定作用。一个讲原则、有底线、知分寸的家长,不能事事处处迁就孩子,要对孩子定立规矩、明确要求、作出表率,通过带领孩子一起体验真实生活,一起克服困难、一起创造美好家园,慢慢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性格,使他学会独自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成为生活的强者。
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1、好奇心与求知欲
好奇心与求知欲是所有思考问题的根源,家长要学会让孩子自己发现兴趣爱好点。大家都知道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但中国式父母所做的所有好像正处于背道而驰。不能用一个分数、一张奖状来权衡孩子,也不要再因此限制了孩子好奇的眼光!而应当让孩子在自然的环境下,自己观察、思考问题、汇总,习得在生活起居中受益匪浅的新技能。
2、提出任务,让孩子独立去完成
家长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让他们独自去完成。例如:让他自己搭积木 、粘贴一幅画、修补自己的书、照顾小金鱼等。在安全的环境下,让孩子独自购买小商品、取快递等。如在活动中出现困难,要鼓励他自己去克服,让他感到“我能行”。孩子完成时,赞许他的成果。注意任务一定是他们力所能及的,要让他经过努力能够成功。
3、不打扰孩子热衷或专心的事
很多家长都会对孩子的仔细考虑作为玩笑话,总笑话孩子像个小大人,不把孩子的仔细考虑放在心里。仔细考虑,能够令孩子的脑部发展更加快速,正确认识孩子的认真,不仅仅是尊重孩子的表现,还是培养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的好方法。
4、遇到困难让孩子学着独立去解决
在孩子刚开始喜欢自己动手尝试做一些事情时,因为缺少经验和锻炼,在这个过程中就可能犯错误。但很多父母在看见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就赶忙插手,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去做,甚至干脆动手帮孩子做了起来,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不但不能自立,反而会更依赖父母。
5、给孩子一段时间,让他自由支配
有位聪明的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每天给孩子一段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孩子有时是玩,有时去读自己喜爱的一本书,有时是画画,当然,有时忙来忙去什么也没干成,但是孩子逐渐懂得了珍惜时间,学会了做计划。
孩子的独立性差有哪些表现?
1、无法独自做决定
对家长依赖性强的孩子,在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无法独自做出决定,总是需要家长的建议,或是家长来帮助他们做决定。
2、完全听从家长要求
独立性差的孩子,更容易完全听从家长的安排,他们不想或是不能做出决定,于是就只能按照家长的要求或是安排来做事。
3、喜欢逃避问题
独立性差的孩子,在遇到问题,尤其是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他们还喜欢选择逃避。因为太依赖家长了,所以他们觉得离开家长,他们自己是无法解决问题的,于是只能逃避问题。
孩子的独立性差有什么危害?
1、对父母的依赖感太强,变得懒惰
父母对孩子娇生惯养,只会让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感更强,这样孩子自然就会没有独立能力,当孩子的大小事情都被父母安排,不需要自己为任何事情操心,不需要动手去做任何事情后,孩子的独立能力也就被父母给剥夺掉了,长期以往会让孩子变得对父母有超强的依赖感,变得懒惰,没有独立性。
2、让孩子丧失生活能力
很多的家长不仅需要照顾孩子衣食住行,更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另外,自己每天还要朝九晚五的去工作,每天的生活节奏都是很紧张。当爸妈在孩子上学后,没有让孩子养成独立,不仅会让爸妈一天的工作更加忙碌,还会让孩子丧失生活能力,爸妈下班晚,孩子回家后想要喝水都不知道怎么去接水,即使饭桌上有饭,孩子也不会用勺子吃饭,只好忍饥挨饿了。
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独立学习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要让孩子形成独立学习的习惯,首先应该让他们在生活中形成独立性人格,不能凡事依赖他人。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意识,鼓励孩子独立学习,不拖拉,也不依赖他人。
怎样培养孩子学习的独立性?
1、把自主权还给孩子
拥有发言机会与展现自我的平台,赋予孩子学习的自主权,也是我们平台研发中所考虑的,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知识掌握度,在人机互动中,渐渐学会进行自我督促与提醒,而不是在传统课堂中一味接受“填鸭式”灌输。
2、激发好奇心
好奇心促使孩子挣脱母亲的怀抱,开始探索周遭的环境。但当我们渐渐长大,好奇的天性则因为按部就班的课堂而压制。所以,我们要让孩子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学习。让孩子在“人机互动”的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平台推送的个性化学习内容产生好奇心,而好奇心会引领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索、发现,获得提升。
培养一个自立自强的孩子,是每个父母的心愿,也是父母给予孩子最珍贵的礼物。拥有自立性格的孩子,学习能力更好,耐挫能力也会更强。
怎么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1.学会适时放手
很简单,两岁孩子要学会自己吃饭,三岁孩子要学会干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叠衣服,自己端饭,自己收拾玩具。只有父母学会适时放手,孩子才能获得做事的机会,长此以往才能获得自理能力,拥有独立解决事情的能力。
2.适当让孩子接受一些挑战
孩子们因为一直有爸爸妈妈可以作为依靠,所以他们在遇到困难时也很容易向爸妈求救。父母可以在孩子求救时选择拒绝或只帮助一部分,鼓励孩子自己完成。比如孩子洗衣服,第一次肯定不行,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水盆、衣服和适量洗衣液,然后交给孩子来洗,鼓励孩子洗完一件接着再洗一件,搭积木也是这样,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自立、独立的品质。
独立性的培养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都是非常重要的。独立性强的人往往自理能力好,事事依靠自己,面对困难更容易解决,对于自己要做的事和整体人生规划也更明确。
怎么培养孩子独立性?
1、让孩子学习独立思考
孩子的好奇心很强,所以‘为什么’也特别多,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寻找答案。看书也尝试讲开头,让孩子编结果,让孩子学习独立思考。
2、鼓励孩子独立解决困难
穿脱衣服,收拾玩具对于幼儿都是有困难的挑战,让孩子学习独立克服困难,这需要家长的耐心和鼓励,对于孩子的努力给予肯定,让孩子树立自信心。
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备受家人的宠爱,缺乏做事情的独立性,总是依赖父母,导致很多最基本的做事情的能力,孩子都不具备。想改变这种现状,家长应该在日常的生活中让孩子多动手,锻炼孩子独立思考做事情的能力。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1、让孩子学习独立思考
孩子的好奇心很强,所以‘为什么’也特别多,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寻找答案。看书也尝试讲开头,让孩子编结果,让孩子学习独立思考。
2、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尊重孩子的选择
要求孩子听话,孩子的独立性和个性得不到发展,这是家长经常忽略的方面。要从小培养孩子自主选择的能力。一件事情可以给孩子几个选项,孩子选择了就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从小就意识到要对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负责。
如果孩子经常依赖家长,那么平时的独立能力就会缺乏,遇到什么事情都很难以自己的角度处理,常常会以自己为中心。因此家长要适当进行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让孩子的事情处理能力变得更加厉害。
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1、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的自理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强,在六岁以前学会自己吃饭、穿衣,自己睡觉,自己收拾玩具,甚至清洗自己的小袜子;在十二岁以前基本就可以学会生活的基础技能,这是孩子成长所必须的。所以,家长就不要对孩子事事包办,不要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孩子不可能依赖父母一辈子,所以必须具备照顾自己的能力。
2、鼓励孩子自己克服困难
孩子学习走路不小心摔跤了,父母不要立即伸手去抱,而是要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同样的,孩子在洗衣服、洗碗、收拾房间或者学习的时候遇到困难,家长也不要立即插手帮忙,而是先鼓励孩子再找找别的办法,可以在处理问题的思路上给孩子一些提醒和建议,但是不要直接动手参与。孩子只有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不断地成长强大。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想法,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维,只有这样,才会让孩子一生受益。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有哪些方法?
1.培养孩子的自信
培养孩子的自信,对他们的独立性非常的关键。家长在生活里,要注重对孩子们自信培养,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对他们进行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教育方式,尽可能选择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不要总是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以免让孩子日后产生自卑心理。
2.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一定要在日常小事中进行。父母可以教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收拾玩具,整理自己床铺、拖地等,这些简单的小事都可以让他们自己去独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