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
当孩子缺乏自控力时,父母往往会对孩子的行为承担更多的责任。唠叨孩子做作业,或者不断威胁孩子做家务,通常意味着父母付出的努力比孩子付出的更多。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教会他们自控力的技巧可以帮助他们度过一生。
自主能力差的孩子怎么教育?
1、给予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
从小事开始,逐渐给予孩子自己做选择、自己想办法的权利。不要怕孩子会做出错误的决断,父母能在孩子做出错误决断后,耐心地给予正确的分析和指导,并要求他们承担自己所做选择所带来的责任,更能帮助孩子快速成长起来,长大后也就更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
2、教孩子们被叫到的时候立刻就来
“父母呼,应勿缓。”每个孩子都会背诵的弟子规,就告诉孩子,长辈召唤你的时候,你要立刻过来,或者给与回应。但是现实中,妈妈喊了孩子一次又一次,孩子还在懒洋洋的,所无所事的忙着自己的事情。父母要告诉孩子,当父母叫他们的时候,他们要走近父母,以便与父母对话。这有助于孩子们认识到自我控制有时意味着我们必须放弃我们想做的事情,去做别的事情。
3、让孩子自行安排活动
不少家长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动。但如果父母完全规划好孩子每天该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不听孩子的想法,也不让孩子试着自行安排,只让孩子做个“执行者”,那么孩子的自主性就很难培养出来了。
4、让孩子自行寻找问题的答案
孩子提出问题,大人通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诉他答案,简单又省事。但经常这样做,孩子长大以后,就不会想问题,总希望别人能提供现成答案。这直接妨碍了孩子在智力劳动上的自主性。正确做法是:当孩子有问题时,父母可以给出答案的线索,再鼓励孩子根据线索自己寻找答案。这样几次后,孩子就能逐渐学会遇事时先主动思考怎么解决问题,而不是依赖他人。
5、教导孩子对纠正做出积极的反应
大多数孩子不喜欢被纠正,他们的反应要么是攻击性的,要么是消极的。生活中的一个事实是,人们经常必须遵循自己不喜欢的方向。教导孩子以良好的态度和正确的行为回应。这需要自我控制,并帮助孩子学会控制他们的冲动。对纠正的良好反应有时很难学习,但这将让他们永远受益。
6、孩子说“不”时,不要反应过激
很多孩子在自主意识发展阶段,会常常对父母的要求或建议说“不”,这就让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太不听话,总与我对着干”。其实当孩子自我意识觉醒的同时,也会带来自己的“第一逆反期”:他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也为了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不会再对父母的意见唯命是从。
7、激发孩子做事的欲望
多多留意孩子平时的兴趣爱好或渴望,以此为“诱饵”,鼓励、激发孩子认真做事的欲望,让孩子有足够的动力和明确的目标做好事情。
自理能力差的孩子,成长发育缓慢,而且在成年后也面对着更多挑战。相应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孩子的自我探索。
自理能力差的孩子怎么教育?
1.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师,要慢慢地学会生活、学习和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要想办法自己解决。
2.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培养孩子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自理能力和习惯,逐渐减少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顾。当孩子的能力有所发挥时,他会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做成一件事时,对他树立自信心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家长要树立孩子独立意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缺乏独立意识或缺乏战胜困难、信心和勇气是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根源。家长尽量让孩子个人决定和处理个人的事情。只要不伤害他人,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自己拿主意,自己去做。
孩子承受能力差怎么教育?
1、适当的进行心理上的训练
其实心理和身体一样,适当的锻炼能促进心理健康。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耐挫教育和挫折教育至关重要。当孩子取得一定成绩时可以适当出点难题,失败或失意时要给予一定鼓励。教育孩子与平和和自然心态来参与以后的竞争和生活,这样才能经得起未来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
2、做好心理疏导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压力,如受到同学排挤、老师批评、学习成绩差、家庭不和谐和受到他人侮辱打骂等,家长要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正确认识人生中的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您的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自控能力差的问题,和您的教育其实有很大关系。在孩子上初中的时候,您就应该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很多情况下,自控能力差的孩子都是因为习惯于家长的管制和监督,一旦失去了束缚,就会变得毫无节制,也不知道该如何控制自己。
怎么解决孩子自控能力差的问题?
1、不要一次性做过多的要求。
想要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家长一次性不要提太多的要求。如果你一次性提很多要求,需要消耗孩子极大的能量。而一旦能量消耗得差不多了,孩子就会出现错误。当孩子一有疏漏,你又批评指责,结果就是孩子越来越没有自主的能力。
2、从小事上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自控能力有个特点,一个人在小事上如果练出了自律,那么他在大事上也有同等的自律。比如:家长都渴望孩子成为一个勤劳的人,能够学会独立,不需要什么事情都依赖爸妈。这个时候,家长可要从小事儿培养孩子,让孩子整理整理自己的书桌,整理整理自己的房间,周末父母做清洁的时候也鼓励孩子积极参与。
成长必然会承受压力,父母不可能永远保护孩子们。最起码,进入学校就要考试,与人相处就要面临交际上的困难。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而如果孩子抗压能力弱,遇到点挫折就想放弃,对自己没有信心,孩子最后注定只会一事无成。
抗压能力差的孩子怎么办?
1、挫折教育。
既然要培养抗压能力,家长就要根据情况,适当鼓励孩子主动去面对挫折和压力,和孩子一起去解决困难,从而让孩子逐渐掌握面对挫折的能力,必要时可以做一些专业的抗压训练,争取让孩子从小就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
2、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
抗压能力差的孩子一般都不会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是因为在生活当中父母把他们照顾的太好了。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事情父母根本没有必要代劳,所以父母要鼓励孩子自己独自去解决,在他的成长过程当中遇到的一些小事情。当孩子尝试解决后他也会享受到解决事情的乐趣,并且也会提升他的抗压能力。
大部分家长发现孩子出现自控能力差的情况时,采取的措施都是对孩子强制管教。虽然一时的效果很明显,但并不能解决根本上的问题。当孩子再找到机会挣脱父母的“束缚”后,他们会更加胡作非为,依旧控制不住自己的玩心和欲望。
对于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办?
1、提升孩子时间管理能力。
孩子自控能力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对时间没有具体的概念,做事情不懂得规划和约束。孩子会认为自己做事是凭感觉,只要自己愿意都可以。父母可以给孩子购买一个时间闹钟,每当给孩子布置一个任务的时候可以明确地告诉孩子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又或者在这个时间段内只能做这件事,只有时间到了孩子才能够再做其他的事情。
2、设置清晰简洁的空间范围。
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当孩子周围的环境过于嘈杂、选择过多的时候孩子一般很难集中注意力,常常做事只有三分钟热度。想要孩子能够提高自控能力,就要把孩子活动范围内的环境进行大清理,保持简单有序的状态,避免杂乱的环境给孩子负面的心理暗示。
自主能力强的孩子在看待事情的时候总是有自己的考量,能够做到独立思考问题,自我意识也更强。自主能力可以让孩子具有更强的责任心和上进心,对孩子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工作都很有帮助。那么,家长又该如何帮助孩子改进自主能力差的问题呢?
孩子自主能力差怎么办?
1、让孩子自行安排活动。
不少家长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动。但如果父母完全规划好孩子每天该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不听孩子的想法,也不让孩子试着自行安排,只让孩子做个“执行者”,那么孩子的自主能力就很难培养出来了。
2、让孩子自行寻找问题的答案。
当孩子有问题时,父母可以给出答案的线索,再鼓励孩子根据线索自己寻找答案。这样几次后,孩子就能逐渐学会遇事时先主动思考怎么解决问题,而不是依赖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