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7
很多孩子不听话、学习成绩不好,和社会人士混在一起……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并不完全是因为孩子自身的原因。因为我一直相信孩子生下来时就是一张白纸,在童年青少年时期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和学校、家庭、社会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父母如何和孩子有效沟通:
一、评价孩子要多元化
虽然在学校孩子的成绩尤为重要。但是家长一定要注意,分数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尺。家长动不动就说:你这次又没有考好。其实,这是错误的做法。家长除了关心孩子成绩,还要关心孩子在其他方面令人可喜的进步。画画不错,对长辈有礼貌,说话有条理等等,这些都是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呀。如果家长都不懂得欣赏自己的孩子,别人怎么能看到你的孩子的优点呢?
二、陪伴是无声的爱
陪伴的过程就在进行沟通,这种情况下的沟通最轻松,也最能让孩子放下戒备。大多数快乐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把埋头挣钱看作是第一大事,其实,陪伴孩子也很重要。周末的时候,可以一家人去公园草地上打羽毛球,也可以陪孩子打篮球,看场电影,相约去野炊,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和孩子一起散散心,既可以缓解工作上的疲劳,也可以让孩子暂时摆脱学业压力。
三、观察事情,客观描述,不要主观评论
我们讨论某件事时,首先要观察,观察正在发生的事,并清楚说出观察结果,而不是一上来就去评论。重点要区分观察和评论。评论通常带着我们的主观态度,而观察是客观地描述。若将两者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
四、使用恰当语言说出自己感受
重点是区分感受和想法。我们经常使用“我觉得”作为开头,但是“我觉得”常常不是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想法并不是我们内心深处的真正声音。为了更好地沟通情感,需要使用具体的语言,要说感受,而不是想法。
五、直接表达我们的需要
如果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我们在说“你从不理解我”时,实际上是渴望得到理解。通常我们在沟通时不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而是通过对他人的批评,间接表达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
六、鼓励孩子大胆的说,勇敢的表达
很多家长想跟孩子聊天儿,但却找不到话题,不知道从哪开始,其实无论我们从哪儿开始都可以,只要我们鼓励孩子大胆的表达,孩子的小嘴,想关都关不住。我个人喜欢在放学以后跟孩子做一次简短的沟通。这样既可以了解孩子一整天在学校的情况。又可以对孩子。做的不太好的地方给出一些正确的建议,这时候,孩子也容易接受。
七、不要摆出家长的高姿态来对待孩子
别以为自己是家长一定比孩子强,其实想想自己当年读小学时,表现的还不一定赶得上现在的孩子,要拿过去的自己跟现在的孩子来做比较,这样也比较谈得来,也容易理解孩子所面临的困扰。更容易让孩子放下戒备的心理,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八、听孩子说话时也要听懂孩子的心情
要知道孩子说话时必然带着某种心情:高兴?生气?喜欢?厌烦?还是期待?或者又有所担心?如果只是听懂了孩子的意思,而没有听懂孩子的心情。那就是根本没有真正的听懂,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父母对孩子做出了回应而孩子还是不高兴原因。
我们只有读懂了孩子的心情,跟孩子产生了共鸣,孩子才会拿我们当知音,并变成无话不谈的朋友,才能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缺少沟通的生活是没有色彩的,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是孩子情感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父母和孩子良好的沟通,可以鼓励孩子说出更多的心里话,可以促进孩子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
如何和孩子有效沟通?
第一,了解孩子。
性格腼腆内敛或者活泼外向的孩子,对沟通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沟通没有万能的技巧,家长应该充分了解孩子的喜好以及想法,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
第二,恰当的时机。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事物,当孩子沉浸在自己的兴趣中,家长强行与孩子进行沟通,往往会引起孩子的不悦,甚至排斥。最佳的沟通可以在共同的活动中进行,比如跟孩子一起运动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现在有不少家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很少,也不知如何与孩子沟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始终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如何和孩子有效沟通:
(一)认真倾听,架起与孩子沟通的桥梁
倾听是沟通的前提。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优秀的家长非常注意倾听,即使自己不感兴趣的话也能耐着性子听,并且注意发现孩子谈话中的闪光点。
(二)行重于言,为孩子做出示范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如果说自己很难做到的东西,却要求孩子做到,孩子没做到,家长反而给予批评时,这时沟通自然就出现了问题。孩子想:你们都做不到?为什么让我做到?想让我做,你为什么不做?所以我们每一个家长都要做到避免苍白的说教,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出表率,用自己行为感染孩子。并且注意在沟通时,不要轻易给孩子任何承诺,一旦承诺,必须做到,做到了才有能力去和孩子沟通,才有资格与孩子沟通,才真正达到和谐的沟通氛围和状态。
良好的沟通,是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的基础。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交流往往是最重要的,孩子也不例外,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学习不但可以从父母的行为习惯中学到东西,还可以从和父母的交流过程中学到很多东西,因此和孩子取得良好的沟通是很重要的。
如何跟孩子有效沟通?
1、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想让你的孩子成为值得信赖、有责任心和爱心的人?那么做好表率吧,让他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你身上的这些闪光点。
2、正确认识孩子的叛逆期。
青春期的孩子,其情绪往往受到外界刺激而失去控制,进而影响他的行为,比如开始追寻自我、开始反抗、开始挣脱等。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尝试与孩子建立“朋友式”的关系,会让孩子更轻松,减少叛逆的情绪,建立信任感会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
之所以一部分家长觉得,和叛逆期孩子沟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其实问题并不出在孩子的叛逆期上,而是家长的沟通方式有问题。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如果家长还是把孩子当做什么都不懂的小孩,不尊重孩子,那孩子自然就会用叛逆的方式和家长对抗,沟通也就难以进行下去。
如何与叛逆期的孩子有效沟通?
第一、不能一味的念叨。
青春叛逆期的父母黄金准则就是不能唠叨,少说多做。因为他们经历了十几年的灌输式教育,会慢慢的产生疲劳感。在青春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善的时候,他们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希望能迫切的表达出来,而且有独立的意识,非常反感家长的价值观植入。
第二、注意沟通态度。
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态度,我们是来沟通交流,互相了解彼此的,不是来吵架争论,非要争出对错的。避免造成剑拔弩张的状态,这种情况我们只会与孩子的隔阂越来越大。平稳自己的情绪,带着好奇的心态去了解孩子,减少命令式的口吻,鼓励孩子表达出来,并给予赞赏。
叛逆期是青少年走向成人的过程,只不过有些孩子表现的强烈,有些孩子弱些,要正确理解叛逆期,面对叛逆期的孩子,家长要适当学会示弱,多听孩子的想法。
如何跟叛逆期的孩子有效沟通?
1、试着融入孩子的生活,有时候代沟的出现是因为生活环境的不同造成人的世界观不同。试着去融入他们的生活,看看他们平时喜欢干嘛,想想为什么他们喜欢,你也可以试着去喜欢,这样他会觉得你更像他的朋友,他有什么心里话也就会和你倾诉,你就可以给他正确的指导。
2、允许犯错。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见的关键时期,小错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犯一点错、吃点亏,不要过分束缚孩子的手脚。同时,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强,家长的良好言行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3、懂得换位思考,理解孩子的想法与感受。其实孩子的想法很单纯,有的时候他们叛逆表现得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家长忽视的因素,比如他破坏东西其实只是想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想让爸爸妈妈多陪陪自己。只有我们理解并体会到孩子的感受,才能找出叛逆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4、 家长应该带着平和的情绪面对“叛逆”。很多家长一看孩子撒泼耍赖就受不了,急吼吼地训斥孩子,这样做只会让孩子心理产生恐惧,久而久之行事变得唯唯诺诺没有主见,“叛逆”确实被遏制住了,但对孩子造成了心灵上的巨大。只有当家长情绪平和地看待孩子的叛逆时,孩子才会受家长良好情绪的影响,慢慢放下固执,敞开心胸。
有效亲子沟通是建立在共情式交流,宽容的理解,无条件接纳的基础上的。很多家长因为跟自己父母关系比较生硬,不会正确进行爱和关心的表达,导致对于自己子女的教育也是同样“复制”。这是不可取的,应该试着去突破尝试去改变。
父母怎样和孩子有效沟通?
1、学会倾听,且允许孩子发脾气
学会倾听,是沟通的第一步。假如孩子正为某事在气头上要允许他发脾气。父母不妨先坐好,安静地看着孩子,全神贯注地倾听,停下手边的工作,这等于告诉孩子:你是被我们在意的,我们在认真地听在注意你所说的感觉或问题。真诚地作出反应,表达父母的真实感受。
2、不要嘲笑孩子
孩子的世界和大人的世界不一样,当孩子认真的告诉家长某件事的时候,家长不要去嘲笑孩子,或者秉持着轻蔑、不信任的态度,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和谐,久而久之,孩子就不会愿意再和家长有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