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6
自私的孩子总是以我为中心,什么都想占为己有,更不会为别人考虑,喜欢吃独食,对于孩子这种自私的行为,父母应该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从而帮助他们改掉自己自私的习惯。
自私的小孩子都有什么表现?
1、不懂得分享。
如果孩子的性格比较自私,宝妈一定会发现孩子是不愿意跟别人分享的。如果平时买回一些孩子比较喜欢吃的东西,自私的孩子会不舍得让宝妈吃,甚至是自己直接全部霸占下来。有时候家里去了客人,如果有小朋友,那孩子肯定是不愿意让小朋友玩自己的玩具的。
2、不懂得为别人考虑。
自私的孩子是不懂得为别人考虑的,任何事情都是只要自己舒服就好。比如下雨的天气,孩子只顾着自己有雨伞不被湿了就好,是不会考虑宝妈会不会被雨淋的。当宝妈生病或者不舒服的时候,让孩子帮忙做一些小事情,那孩子肯定是懒得动的,这种孩子就是比较自私的。
3、总觉得自己没错。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如果没有及时正确地指出孩子的错误,或是觉得孩子只是年龄小不懂事,然后就这样任其发展下去,长期以往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永远都是对的,即便犯错也不愿意承认和改正,紧接着就会形成自私的性格。
4、唯我独尊不尊重任何人。
一个性格正常的孩子是会懂得去尊重别人的,这是人的天性。但是有的孩子特别的唯我独尊,不管做什么都要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分享自己的东西给身边的人,更加不会尊重别人,而且性格特别的暴躁,轻则骂人重则动手,这样的娃父母就要特别注意他们的成长历程了。
5、喜欢吃“独食”。
喜欢吃“独食”的孩子,一般都会很自私,他们只是想让自己得到更好的体验,而不会顾及到他人的感受,也不会想到这么做妥当与否,所以这第一种行为就非常受人不待见,因为这也能证明孩子没有那种替他人着想的心理,自己舒服就可以了。
6、不愿意承担责任。
当负面事件发生时,自私的孩子常常推卸责任,不愿意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反而试图找别人做替罪羊,或者抱怨环境和他人对自己的不公。
7、凡事要求照顾。
自私的孩子经常对家长和老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需求,他们要求别人做他们的服务员,同时获得优等待遇。如果无法得到满足,他们会表现出失望和愤怒,甚至会耍性子。
自私的小孩子家长怎么教育?
1、提早预防。
父母应该给孩子积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树立孩子正确的物质观念,让孩子学会与朋友分享,感受给予和付出的快乐。父母要教导孩子学会关心他人,体谅父母的辛苦,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吃东西时,父母需要告诉孩子一定要把食物分成几份,一份给自己,其余的分给家里的其它人,不要独自享用。吃饭时,不要只吃自己爱吃的,并将自己喜欢的食物放到面前挑来挑去,要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喜爱的玩具和食物。
2、多让孩子经历挫折。
没有经历过挫折的孩子,很容易养成自私的性格,碰到不如意容易采取极端行为。比如有因为论文答辩不通过就跳楼的,有因为恋爱失败就自杀的,行事作为只考虑自己,不会考虑到身后父母或他人的感受。
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训练,不要事事都依从孩子,而是让孩子学会经受打击。
3、言传身教。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榜样。父母在平时的言行中,表现出对他人不幸的同情、帮助有困难的人以及对社会的一种热心、关心的态度,就会影响孩子,使他们也关心别人。自私的父母只能造就自私的孩子,别指望他会替别人着想。
4、鼓励孩子的正面行为。
在孩子做对事情时的鼓励要比做错时的教训有效得多。无论多大的孩子,都很看重父母对自己的看法。表扬时一定要具体:“你为哥哥腾出地方来坐,肯为他着想,真是个好孩子,妈妈真为你高兴。”
5、支持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群策群力完成集体活动任务,是克服自私的好方式。让孩子感受为集体做事情的成就感,家长一定要学会倾听孩子获得成就感之后的表达,和孩子一起体会这种团结互助的快乐。
6、克制宠爱的心。
爱孩子是肯定的。但是溺爱孩子对她而言,不是爱,而是害。作为家长,尤其是现在四个老人加父母的组合,很容易就把孩子惯坏了。家长此时一定要明辨是非,不能让爱蒙蔽双眼,有所克制的爱才是真正好的爱。
小孩子自私的原因:
1、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
父母都是无私的,这点毋庸置疑,但有些父母对孩子无私背后,总是教育孩子说我们对你你好,不需要你任何回报,你只要过的好,我们就开心,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会让人为所有,会让孩子觉得所有人对她好都是应该的,并且是不需要回报的,所以孩子才会养成自私的性格。
2、社会环境。
社会文化和价值观也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如果孩子所处的文化和环境强调个人主义和自我中心,孩子可能会更容易变得自私。
3、家长对孩子太过溺爱。
家里所有人都以孩子为中心,孩子想要什么,家长都会尽力去满足。家里所有的人,都会让着他,宠着他。家里有好吃的东西,家长都会把最大最好的那份给孩子留下,自己吃最小的那份。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自然而然,什么事情都只考虑自己没有考虑他人,在孩子看来,所有人对他的付出都是理所应该的,他也不需要去回报,所以孩子因此就会养成自私的性格。
4、家长没有做好榜样。
孩子如同家长的影子,家长的性格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如果家长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平时家长的性格也特别自私,什么事情都想着自己没有考虑过他人的感受,那么孩子的性格也会变得和家长一样子时,什么事都只考虑自己的感受。
情商高的孩子更容易在人际交往上如鱼得水,也能收获到更多的朋友。这样的孩子在未来步入社会后,也更容易获得机会,更加受欢迎。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收获高情商,但孩子的高情商并非天生,需要父母有所行动。
情商高的小孩子有什么表现?
1、会耐心听别人讲话。
如果一个人肯耐心倾听朋友诉说,认真听不随便插嘴,就很容易获得别人的好感。认真聆听,除了是对一个人的尊重外,也意味着他受人欢迎,别人都喜欢和他说话。聆听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一种沟通,是社交不可忽略的重点。
2、会说话。
有的孩子说话很讨人喜欢,小嘴甜甜的,比如逢人会叫“奶奶好”“爷爷好”,甚至有时也会夸赞别人两句,“阿姨,你裙子好漂亮”。如果遇到小伙伴受伤,他也会安慰伙伴几句。这种小孩说话总是很讨人喜欢,而且会考虑别人的心情、境况,不会说出刺耳、伤人的话。
当孩子出现不想上学的问题时,家长一定要对他们做及时的引导和帮助,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去消除他们的厌学情绪。与孩子多沟通,心平气和的跟孩子谈谈生活,谈关于学习,当然生活与学习是联系一起的,慢慢的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让他从中感受到学习乐趣。
小孩子厌学有什么办法?
1、了解原因,对应解决
家长需要和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他们厌学的具体原因。
是因为学习压力大?还是因为对学习内容没有兴趣?或者是因为其他原因,比如在学校遇到了什么问题,或者在家里有什么烦恼?只有当家长了解了问题的具体原因,才能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如果是因为学习压力大,家长可以尝试减轻他们的压力,比如减少课外作业的数量,给予他们更多的休息和娱乐的时间。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有一个父母恩爱和睦幸福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最重要的。父母经常吵架,会让孩子不知不觉朝着父母的行为学习,变成暴躁,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孩子很容易就学会用父母的那一套方法来面对生活。
吵架吓到小孩子有什么危害?
1、造成孩子自卑敏感的人格
父母经常吵架,说明他们的脾气暴躁,面对孩子也可能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对孩子也会有语言暴力,那么,孩子会在父母的语言暴力下一次次对否定自己,自卑,敏感随之而来。
2、恐惧婚姻
由于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就会让孩子长大以后非常惧怕婚姻,甚至不想寻找人生伴侣,担心以后就会出现和父母一样的情况。
父母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讲究非常正确的方法,充分的对他们的一些思想进行理解,并且尊重孩子的想法,这样能够有效的缩短两个人之间的一些距离,有些父母把自己的面子,看得非常的重要,往往希望孩子屈服于自己,我们在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站在他们的位置,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有什么方法跟小孩子沟通?
1、面带微笑
当孩子和父母学会沟通时,即使你在忙也请停下手中的事听他慢慢诉说,千万不要以恩,啊知道了,这种敷衍式的回答来应付孩子,孩子的内心会非常受伤,即使是孩子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也请给孩子一个微笑,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重视了。微笑在给人以美感愉悦,并唤起对方友好热情的信任。
2、语气温柔
孩子和父母之间有天生的亲切感,但如何让这种亲切感更深一层是很多家长们头疼的问题,成功的家教源于父母与孩子间相处的种种,而语气竟影响孩子的一生。当孩子主动与你亲近的时候,你温柔以待,这样孩子才能与你维持长久的良好关系、沟通的气氛才会更好,孩子也更愿意对你袒露心声。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就像一片白纸,纯洁无暇,但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是这样的,有的明明正处于天真懵懂不知事的年纪,说话做事却处处充满心眼,明明也没人教啥,却无师自通就学会了撒谎,推卸责任,恶人先告状,为了让孩子以后更加正直,家长一定要多加引导才好。
小孩子心眼太多是种什么表现?
小孩子心眼太多是种心机重的表现。孩子本是天真无邪的,一脸灿烂的笑容,总会让你美滋滋的,这样的孩子往往受到良好环境的熏陶,令所有家长都羡慕。不过心眼太多的孩子,当着面是这样,背着面又是那样,可谓是心思算尽,堪比演员,心机重得不得了,连父母都分不清真假,这样心眼太多的“小人精”实在是可怕。心机重的孩子并不是坏孩子,但很多时候却能把家长忽悠得难辨真假,这或多或少与家长关注孩子的情况有关。家长要好好教育引导孩子,避免孩子误入歧途。
小孩子心眼太多的特征:
1、在外一个样在家一个样
有的孩子六七岁,已经掌握了两张面孔,一张是在家人面前,一张是在外人面前。在外人面前让干啥就干啥,勤快嘴又甜,谁见了都喜欢都夸,别人有啥小零食也都乐意跟她分享。在家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超级懒,喊她吃饭,每次都是饭摆好,不用叫立马就出来。
有些家长会发现自家孩子写作业或考试时有粗心大意的毛病:经常把数字或字写错、字写半边、没标音调、句子写一半、题算了一半漏了一半、忘记标点符号、没填最终得数、忘记写单位和“答”······其实所有的都会,就是有点粗心大意、毛手毛脚。孩子粗心大意,父母不要焦虑,应该耐心帮助孩子克服这个难题。
小孩子粗心大意有什么办法可以改掉?
1、错误收集法
将孩子每次作业、考试因马虎做错的题都记录在案,有针对性地分析孩子马虎的原因,让孩子懂得马虎是一种糟糕的习惯。有利于孩子认识和改正错误,这是孩子自我教育的好办法。
2、使用“指差确认”法,训练孩子
“指差确认”法:用手指指着物件,并口诵确认,手心并用,实现减少人为失误的效果。简单来说就是,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但要用手指指出来,还要用声音念出来,提高注意力,失误就减少了。家长可以用来训练孩子,让孩子减少粗心。让孩子用手指指着题目,轻声读出来,孩子注意力集中,不容易看错题,做错题。
相关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