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9
父母的育人观起着决定作用。一个讲原则、有底线、知分寸的家长,不能事事处处迁就孩子,要对孩子定立规矩、明确要求、作出表率,通过带领孩子一起体验真实生活,一起克服困难、一起创造美好家园,慢慢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性格,使他学会独自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成为生活的强者。
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1、好奇心与求知欲
好奇心与求知欲是所有思考问题的根源,家长要学会让孩子自己发现兴趣爱好点。大家都知道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但中国式父母所做的所有好像正处于背道而驰。不能用一个分数、一张奖状来权衡孩子,也不要再因此限制了孩子好奇的眼光!而应当让孩子在自然的环境下,自己观察、思考问题、汇总,习得在生活起居中受益匪浅的新技能。
2、提出任务,让孩子独立去完成
家长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让他们独自去完成。例如:让他自己搭积木 、粘贴一幅画、修补自己的书、照顾小金鱼等。在安全的环境下,让孩子独自购买小商品、取快递等。如在活动中出现困难,要鼓励他自己去克服,让他感到“我能行”。孩子完成时,赞许他的成果。注意任务一定是他们力所能及的,要让他经过努力能够成功。
3、不打扰孩子热衷或专心的事
很多家长都会对孩子的仔细考虑作为玩笑话,总笑话孩子像个小大人,不把孩子的仔细考虑放在心里。仔细考虑,能够令孩子的脑部发展更加快速,正确认识孩子的认真,不仅仅是尊重孩子的表现,还是培养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的好方法。
4、遇到困难让孩子学着独立去解决
在孩子刚开始喜欢自己动手尝试做一些事情时,因为缺少经验和锻炼,在这个过程中就可能犯错误。但很多父母在看见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就赶忙插手,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去做,甚至干脆动手帮孩子做了起来,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不但不能自立,反而会更依赖父母。
5、给孩子一段时间,让他自由支配
有位聪明的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每天给孩子一段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孩子有时是玩,有时去读自己喜爱的一本书,有时是画画,当然,有时忙来忙去什么也没干成,但是孩子逐渐懂得了珍惜时间,学会了做计划。
孩子的独立性差有哪些表现?
1、无法独自做决定
对家长依赖性强的孩子,在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无法独自做出决定,总是需要家长的建议,或是家长来帮助他们做决定。
2、完全听从家长要求
独立性差的孩子,更容易完全听从家长的安排,他们不想或是不能做出决定,于是就只能按照家长的要求或是安排来做事。
3、喜欢逃避问题
独立性差的孩子,在遇到问题,尤其是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他们还喜欢选择逃避。因为太依赖家长了,所以他们觉得离开家长,他们自己是无法解决问题的,于是只能逃避问题。
孩子的独立性差有什么危害?
1、对父母的依赖感太强,变得懒惰
父母对孩子娇生惯养,只会让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感更强,这样孩子自然就会没有独立能力,当孩子的大小事情都被父母安排,不需要自己为任何事情操心,不需要动手去做任何事情后,孩子的独立能力也就被父母给剥夺掉了,长期以往会让孩子变得对父母有超强的依赖感,变得懒惰,没有独立性。
2、让孩子丧失生活能力
很多的家长不仅需要照顾孩子衣食住行,更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另外,自己每天还要朝九晚五的去工作,每天的生活节奏都是很紧张。当爸妈在孩子上学后,没有让孩子养成独立,不仅会让爸妈一天的工作更加忙碌,还会让孩子丧失生活能力,爸妈下班晚,孩子回家后想要喝水都不知道怎么去接水,即使饭桌上有饭,孩子也不会用勺子吃饭,只好忍饥挨饿了。
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备受家人的宠爱,缺乏做事情的独立性,总是依赖父母,导致很多最基本的做事情的能力,孩子都不具备。想改变这种现状,家长应该在日常的生活中让孩子多动手,锻炼孩子独立思考做事情的能力。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1、让孩子学习独立思考
孩子的好奇心很强,所以‘为什么’也特别多,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寻找答案。看书也尝试讲开头,让孩子编结果,让孩子学习独立思考。
2、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尊重孩子的选择
要求孩子听话,孩子的独立性和个性得不到发展,这是家长经常忽略的方面。要从小培养孩子自主选择的能力。一件事情可以给孩子几个选项,孩子选择了就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从小就意识到要对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负责。
独立性强的孩子常常做事都是有明确目的以及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所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有助于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并能为孩子长大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性?
1、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格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孩子有越来越大的主观能动性,他不再被动地听任成人摆布,他对成人的指示和安排有越来越大的选择性。尤其是两岁之后的孩子,就开始闹独立,经常说“让我自己来——”不让喂,吃饭要自己吃,但又不会正确用勺,撒得满脸满身;当成人帮他把被子叠起来时,他偏要“自己来叠”,只好重新打开,让他自己来。
2、让孩子学习独立思考
孩子的好奇心很强,所以‘为什么’也特别多,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寻找答案。看书也尝试讲开头,让孩子编结果,让孩子学习独立思考。
孩子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所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家长需要一步一步来,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否则的话,处理不当,就会出现孩子的“独立性”危机,导致孩子的脾气暴躁,情绪不安,执拗任性,缺乏自信,不能和别人友好相处等这样的不良人格。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1.告诉孩子多尝试。
当孩子1~3岁时,他们非常擅长模仿。当他们看到别人做任何事情时,他们都想尝试一下,但父母经常担心孩子的安全,或者怕他们把刚收拾完的房间弄乱。
例如,孩子们学会独立进食。一开始,他们会弄的到处都是,这实际上是非常正常的。但有些家长怕麻烦,所以他们会自己给孩子喂饭,但是这样,孩子们没有机会尝试了,他们什么时候才能学会独立进食?
因此,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对某件事感到好奇,如果他们想参与,其实可以让孩子尽可能多地尝试,不必干预太多,只要保证安全就行了,毕竟,这个时候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最佳时期。
孩子可以自己动手做的事,就放手交给孩子。当父母管的太多的时候,孩子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更失去了主动性。独立是健全人格形成的第一步,摆脱依赖能让孩子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有了独立的能力,长大后的宝贝才能更加坚定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1、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
培养孩子逐步思考的能力,就是多动脑,不仅要孩子自己独立动手去做事,还要孩子自己独立地动脑去想问题。常常看到有些家长不厌其烦地回答孩子的问题、给孩子讲书,利用一切时间来丰富孩子的知识。全都是家长讲,单方面输入。实际上培养孩子获取知识的能力,比给他脑子里装多少知识都重要。
2、放手但不能放任
在教育孩子时,我们一定不能什么事都一把抓,要适当地放手,让孩子独立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说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一定要让孩子亲自去做,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就算孩子有一些畏难情绪,觉得自己做不好,父母也应该及时鼓励和支持孩子去实践,并且在孩子完成自己能力所能及的事情之后,要及时地给予一定的反馈,或表扬或鼓励。
独立自主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很重要,毕竟未来TA们都要走进这个社会,开启自己的人生。然而,生活中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太调皮,太过有自己的主见,总是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听话,但听话的孩子往往就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因为他们的事情都是被家长安排好的,导致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锻炼。
如何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
1、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给予他们适当的责任和自主权,让他们自己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如整理房间或洗碗。
2、给孩子机会,让他自己找答案。
孩子具有好奇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能自己找到答案的问题,家长可以启发他们自己动脑去想、去寻找答案。
3、给他一个机会,培养孩子独立意识。
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独立学习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要让孩子形成独立学习的习惯,首先应该让他们在生活中形成独立性人格,不能凡事依赖他人。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意识,鼓励孩子独立学习,不拖拉,也不依赖他人。
怎样培养孩子学习的独立性?
1、把自主权还给孩子
拥有发言机会与展现自我的平台,赋予孩子学习的自主权,也是我们平台研发中所考虑的,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知识掌握度,在人机互动中,渐渐学会进行自我督促与提醒,而不是在传统课堂中一味接受“填鸭式”灌输。
2、激发好奇心
好奇心促使孩子挣脱母亲的怀抱,开始探索周遭的环境。但当我们渐渐长大,好奇的天性则因为按部就班的课堂而压制。所以,我们要让孩子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学习。让孩子在“人机互动”的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平台推送的个性化学习内容产生好奇心,而好奇心会引领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索、发现,获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