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2条答案
首先,要帮孩子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慢和拖沓是两回事。有的孩子的确做事会更慢些,孩子越小就越慢。但这绝对不是毛病。若父母常嫌孩子慢,过多催逼,或者干脆替代,那么问题就真的来了。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互相监督的计划,双方一起制订生活日程表,记录每天早晨穿衣、盥洗、吃饭等所用的时间,一段时间后看有没有进步,孩子为自己的进步而高兴,就会主动加快自己的做事速度,时间观念也加强了。
其次“加”:多嘉奖,且增加孩子的休息时间。家长应多观察孩子在完成某个任务的进展程度,当你发现孩子呈现出松懈、怠慢的模样,应及时提醒;当孩子顺利完成任务时,家长应加以表扬,鼓励其下次继续加油做得更快更好。
让孩子意识到这是一件值得赞扬的事情。再者,家长们应合理安排任务量,切勿急功近利,注意安排好孩子的休息时间。
最后,提升孩子的专注力,一心做一事。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对时间没概念,是因为做事不够专心,三心二意,不仅做作业的时候想着玩,想着喝水,想着上厕所,玩的时候也不好好玩,一会儿坐下一会儿又站起来,动来动去一点都不安分。
聪明的家长,一是孩子做事情的时候尽量不打扰孩子,让孩子能集中精力把事情做好;二是慢慢引导孩子,渐渐延长孩子专注做一件事的时间,比如一次性看书从一开始的10分钟慢慢进步到15分钟、20分钟。
每个做事磨蹭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不科学的家庭教育,要不是家长的不断催促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故意磨蹭;要不就是家长没有原则的溺爱,让孩子没有建立正确时间观念。所以,当自己的孩子已经有明显的磨蹭的行为时,家长也要及时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
孩子做事磨蹭的小妙招:
1、制定规则
父母可以制定明确的规则让孩子执行,如果孩子继续拖延,就要承担必要的后果,当然这个小小的惩罚可以多样化,只要起到提醒作用即可。
2、制定标准
父母可以对一些日常生活制定标准,比如生活作息表。和孩子一起制定每项活动完成的时间,如:几点起床、几点午睡、晚上几点洗漱等等,用规定好的时间,来限制孩子的拖延症,从而也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让孩子对时间产生紧迫感
大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从10开始倒数,也可以从3开始倒数。比如“睡觉倒计时开始了,你现在只有三秒的时间,3,2,1”。倒数能给孩子留出过渡时间,让他们有所准备,无论从心理上还是行动上,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4、让孩子得到肯定
一味的批评、催促只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当孩子哪件事做得好就应该适当表扬,引导孩子以此为荣,通过一件事慢慢扩散到更多方面。但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在孩子受到表扬高兴的时候泼冷水,提以往的拖沓行为。
5、让孩子对事情产生兴趣
比如和爸爸妈妈比赛穿袜子,看谁更快。家长在比赛时,可以故意放慢一点,让孩子觉得有取胜的可能,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做得很快。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孩子最大的榜样就是离自己最亲近的父母。
6、让孩子承担“后果”
家长不妨规定做事情的时间,甚至可以给孩子列一个时间表,要求孩子按时完成,同时让孩子承担做不完事情的后果。比如迟到、吃不饱、完不成作业等。只要养成习惯,以后孩子的生活就会有规律了。
孩子做事磨蹭的原因:
1、父母不敢放手,把孩子“宠”成了爱磨蹭的毛病
有些父母看孩子穿衣服太慢,甚至裤子和鞋子都分不清前后左右,一旁的父母看不下去,觉得自己帮孩子穿来得更快。孩子吃饭时,把饭粒撒得满桌子都是,还用小手捡起饭菜塞到嘴里,妈妈觉得太脏,直接上前喂孩子吃,更省事,更干净,到了孩子要上学时,才发现没有妈妈在身边,孩子都没法吃顿饱饭。这看起来是“宠”孩子,其实是害了孩子。
2、父母的焦虑,导致孩子越催越慢
小小的孩子,也有不顺从父母的时候,当大人在一旁催孩子“快点,快点”时,有些孩子就会反抗,“妈妈,不要催我,我的力气小,快不起来。”有些时候,父母的催促,并非来自于孩子的问题,更多是来自于父母内心的焦虑。这从而对孩子造成了影响。
3、孩子自身缺乏时间概念
孩子做事磨蹭,是因为他们不像成人一样具有“时间紧迫感”。因为时间概念模糊,他们觉得一件事如果不是非得做得快才有更好的结果,那么慢慢来也没什么问题。
上一条:孩子磨蹭拖拉如何改正
下一条:小孩专注力不集中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