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1
初中生心理健康已成为青少年成长中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起初是青春期的小问题,但由于父母的不重视,孩子的问题越来越大,最终成为了成长时期难以解决的问题。
初中生心理问题及对策?
第一,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叛逆心理。
许多中学生分辨对错的能力很差,因此他们常常无法应付父母的辛勤工作和对老师的批评和教育。他们对一切都充满怀疑,对积极的宣传持否定态度,无端地否认榜样和先进人物,发展不良倾向的情感认同,并被动地抵制思想教育和遵守要求。
(2)沉迷网络。
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越来越进入我们的生活。互联网为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弊端。例如,中学生沉迷于互联网。一些中学生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他们进入互联网后无法离开互联网。
(3)自卑心理。
表现为轻易否定自己,对别人羡慕嫉妒恨,性格内向,表现为:胆小怕生、自卑,不合群,只和个别朋友沟通,把事情藏在心里,经不起挫折批评孤独感。
(4)孤独感。
许多中学生退学,害怕社交。他们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孤舟,或者为自己感到难过,他们不想进入火热的生活,但是他们抱怨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接受自己。一些中学生很少与他人互动。他们经常在背后独自行动,很少说话,但是他们内心感到孤独。
(5)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情绪现象。它是由某种应试情况引起的,以担心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是考试中常见的心理现象,受个人认知评估,人格因素和其他身体因素的限制和精神因素。根据调查,在中学生中,约有11.18%的人有明显的考试焦虑症状。严重的考试焦虑不仅对学习有害,而且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6)嫉妒心理。
在中学,一些学生的外表优美,学习成绩优异,家庭条件优越,并受到老师的青睐,常常引起其他学生的嫉妒。他们越在乎和珍惜他们的嫉妒的对象,他们越有可能遭受绝望和恐惧的打击,而绝望和恐惧会演变成仇恨,敌对,怨恨和报仇之类的不良情绪。
(7)学业成绩差。
学业成绩差的现象在学校非常普遍。这种现象的本质是,学生的学习成果不能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而教学的基本要求之间仍然存在差距。
(8)情绪问题。
由于中学生情绪波动较大,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成为不良情绪的囚徒,不良情绪会影响他们的心理状态,阻碍他们的积极进取精神,甚至违反学校规章和违法行为。
第二,对策。
(1)尊重了解孩子。
父母通过和孩子的充分沟通,了解深究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和不正常行为背后的原因。尊重孩子的想法,正确的针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和行为,给予孩子鼓励,这才能给孩子带来心理教育和美好发展。
(2)改变家庭气氛。
孩子出现严重问题,跟家庭环境是离不开关系的。仅仅逼迫是孩子改正自己,给孩子造成问题的家庭氛围没有变化,孩子不仅不会治愈,还会让孩子心理出现抑郁的严重问题。所以家长帮助孩子恢复健康改变自身的时候,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孩子在温馨的家庭中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时,才会打开自己的内心。孩子不仅要改变,父母同样要完善自己和提升自我,再给孩子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
(3)肯定孩子,发现孩子优点。
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一部分原因是在生活中没有受到充分肯定,孩子在内心深处对自己产生否定感。所以,家长在与孩子相处中,要学会积极及时肯定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闪光点和内在潜力。孩子在父母这里得到肯定,才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走出封闭内心。
(4)转移孩子注意力。
在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帮助后还无法解决时,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带孩子外出散心、参与户外活动等。用其他事来弥补之前受到的伤害,悲观的情绪会逐渐消失。等孩子情绪好起来之后,再带着孩子一起完成刚才的那件事。
(5)减少对孩子的打压和控制。
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控制孩子的一言一行,让孩子在外表现来满足自己的面子。导致孩子在生活中很少能与家长沟通,真实感情经常被压抑,慢慢心理出现问题。家长不能着眼于孩子的成绩,要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多与孩子沟通,让孩子表达自己。不逼迫孩子,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初中生逆反心理往往会让家长们感到措手不及,毕竟十几岁的孩子叛逆起来是非常不理性的,孩子的脾气突然变得暴躁,很多家长为此感到担忧又不知道如何去解决。其实孩子叛逆是青春期必经的过程,家长可以适当劝解,不可采取强硬的措施。
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成因:
1、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在很多家长眼里,孩子必须“一切行动听指挥”,孰不知孩子慢慢长大了,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如果家长不尊重孩子,相互之间的沟通就会出现障碍,从而引发孩子的叛逆心理。因此正确的沟通方法在家庭教育中式特别重要的。
2、精神需求提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需求不再只停留在物质层面,他们已开始关注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在生命和安全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人的需求就主要是精神需求,而在精神需求中,最主要的是尊重需求。叛逆期的孩子普遍存在“谁伤害了我的尊严,谁就是我的敌人”的观念,若遇批评、指责、讽刺等有损其尊严的事就会产生对抗情绪,形成叛逆心理。
3、家庭教育滞后,情感得不到寄托和疏导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但是,一些家长文化程度低,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加上现代社会巨大的工作生活压力,家长缺乏教育的耐心与有效沟通,不能深层次理解和尊重孩子,也不能满足孩子情感发展的需要,久而久之就激发了孩子的逆反情绪。
4、强烈的好奇心
特别对成人世界越来越好奇,使得他们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尤其是对那些受到封闭禁锢的事物,向往之情更为迫切,以至于产生你越不让我知道,我就越想知道的逆反心理。
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对策:
1、尊重孩子的权利
在遇到与孩子相关的事情时,家长要和孩子商量,千万不要代替孩子做决定。而且家长应给孩子宽松、自由的发展空间。要经常和孩子讨论对各种事情的看法,肯定孩子的努力。家长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扮演全能角色。对于叛逆期的孩子,教育的首要原则就是理解和尊重。
2、加强思想教育
叛逆期孩子的思想水平还处于低级水平,思想非常不成熟,这就需要家长以身作则,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思想道德理念。正确的思想道德理念可以引导孩子摆脱逆反心理的困扰。这个时期的孩子心理还没有稳定,经常会出现反复和摇摆不定,这就需要家长不断强化正确的心理和道德理念,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稳定思想道德水平。
3、不过于关注分数
叛逆期的孩子有明显的特征,他们与家长的距离远了,与同龄人的距离近了。当孩子孤独时,他们会更愿意找朋友,朋友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果朋友交友出现问题,孩子就会胡思乱想,不愿意表达。因此,对叛逆期的的孩子,家长不要总把眼光盯在分数上,多关注孩子的学校生活和交友状态,才能发现孩子叛逆的原因。
4、不做道德判断
对于孩子的逆反行为,家长不要上来就给孩子打上不听话、不懂事、情绪化、意志力薄弱的标签,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到青春期逆反是所有人都有的正常现象。这时,在和孩子的交流中,要注意减少对孩子的道德判断,不要孩子犯了错或有了一些不合适的举动就“上纲上线”。
初中是孩子养成学习习惯、奠定学习基础的黄金时期,一旦孩子在这个时候产生厌学心理,必然会对孩子的未来造成很大影响。偏偏这时候的小孩又很容易步入叛逆期,变得很难管教,家长们就算狠心动手教育孩子、威胁孩子去上学,也没什么效果,孩子甚至会变得更加无法无天。
初中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一、初中生厌学心理的成因
1、初中生的个性发展尚未成熟。
上初中的孩子刚刚步入学习的轨道,还未脱离“玩”的天性,往往在这时候,孩子的心理和个性就会发生很大变化,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状态,进而诱发孩子的厌学心理。
2、孩子存在心理枯竭的问题。
有这样一个案例:孩子上初二,月考年级第五,可是考完后孩子就给家长打来电话,说感觉自己有抑郁倾向,不想再上学了。家长就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经过了解后,发现孩子的核心问题就是觉得学习没用,认为自己是学习机器,活着就为考试。过重的学习任务导致孩子对目标感到迷茫,自然也会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
3、严重的家庭问题。
一些孩子生活在经常发生纠纷的家庭,每天心事重重,根本无力顾及功课。父母之间不断地激烈争吵、家庭里高度紧张的气氛,都会使焦虑的孩子无法再对学校发生兴趣。
二、初中生厌学心理的对策
1、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
读初中的孩子尚且处于青春期,适应能力比较差,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一点挫折就无法承受,产生厌学心理。家长应该尽可能培养孩子独立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只有这样,当孩子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才不至于轻言放弃学习。
2、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能力。
初中孩子很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当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会产生“我不行”、“我做不到”、“我真没用”,这样自我贬低的想法,一旦产生这种念头,孩子就会不自觉变得厌学。家长这时候要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帮助孩子疏导这些负面情绪,鼓励孩子养成自信心。
3、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当孩子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感时,就会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因此,家长应该学着寓教于乐,把学习和实际任务结合起来,让孩子在实践中爱上学习。
厌学是学生学习的消极情绪表达。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消极对待的行为反应方式。家长只有找到孩子初中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理解的偏差、对学习的消极情绪对待、主动远离学习的行为。 厌学已成为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
初中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有哪些?
初中生为什么会厌学?
第一,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
这部分学生大多学习成绩差,学习被动,学习感觉枯燥乏味。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但迫于老师、家长的压力,每天都得背着书包上学。
第二,有些父母忙于自己的事业,挣钱养家糊口,忽视了孩子的教育。
而有的父母对自己的生活态度很消极,整天打麻将,大吃大喝,无所事事,没有追求。
第三,很多学校只追求升学率作为主要目标,很难针对厌学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
随着时间的延长、考试次数的增多等因素,一些学生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困难,产生更多的厌学情绪。
第四,一些教师对待健康学生和厌学学生的教育价值观不同。
客观上造成孩子学习机会不均。教师对厌学学生的负面期望影响他们的自我判断,使他们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信心和动力。
第五,不良的社会风气和文化对孩子也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扭曲的“一切都是为了钱”的观念和不健康的电影和视频也对青春期孩子产生不良影响。或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年交朋友,逐渐厌倦学习。
初中厌学怎么办?
第一,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动力。
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爱、关注和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除了生存和安全感之外,还有爱和归属、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学生,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习,如果能够在学习中满足这些需求,自然不会对学习产生厌倦。
第二,从行为主义的角度来看,如果在学习中,孩子能继续受到鼓励或其他形式的积极强化,他会认为学习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厌学是不可能的。
第三,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很重要,孩子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来自父母,孩子在调整的同时,父母要积极配合,找到自己的问题,和孩子一起成长。
第四,给孩子学习方法指导,让他们了解学习的本质,关注学习过程本身,而不是被成绩累着。很多时候,孩子们并不清楚自己应该学什么,学什么意味着什么,现在的教育体系对成绩的重视几乎是他们对学习的唯一印象。这样,成绩差的孩子对学习产生厌恶感是很自然的。
此外,许多孩子渴望学习好,但缺乏正确的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会显着下降,他们会出现学习上的习得性无助等问题,于是他们开始逃避学习。
第五,对此,我们应该与孩子讨论学习的本质,减少他们对成绩的关注,重新认识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增强他们对学习过程的兴趣。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让他们放松下来,更多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从很早开始,初中生就出现辍学的现象了,但很多父母不理解现在的小孩为什么会这么有主意,轻易就可以放弃学习,所以,面对孩子辍学,就不知道要做些什么教育。其实,家长不理解的事情,都可以通过和孩子交流得到答案,只要家长愿意付出,孩子一定会受到影响,重回校园的。
初中生辍学的原因:
1、学习不得要领
学习好不好,与一个人接受、消化知识的能力强弱有关,即聪明与否。其实,这仅是一个方面,学习有没有方法、懂不懂要领也是非常关键的。如果父母不知道孩子的特点和弱点,一味地强调学习,这时,学习就会成为一种压力令孩子感到不舒服,如果干涉不当,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也会渐渐丧失。
2、因学习备受打击
学习本来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但当以学习成绩论成败之后,学习成绩就成了一种有形的压力。父母要的是成绩,学校要的也是成绩,但由于人的差异性很大,学习成绩参差不齐是必然的现象。这时,对于学习好的孩子来说是种荣耀,而对学习不好的孩子就是一种打击,辍学也会因此产生。
3、来自父母的压力太大
适当的压力是必须的,但孩子的承受能力有多大,作父母的心里应当有个数。问题是,大部分父母往往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考虑孩子的感受,一味地加压,加压再加压。这时孩子的心理最复杂,想学又学不好,自己又不知道怎么办,这些冲突到了青春期后往往全部爆发出来,这也辍学的一个主要成因。
初中生辍学的对策:
1、查找孩子辍学的原因
从孩子个人、学校,社会找原因,是否与不务正业的人混在一起,走上歪路。一般,老师比较理解学生的心理及其他情况,家长跟老师接谈,找到孩子想辍学的原因,以及今后的方向。
2、多鼓励孩子
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多多地夸奖孩子、鼓励孩子,孩子就会找到在学习上的成功感,获得成功感的孩子,会喜欢上这种感觉,从而更加努力地、加倍地学习。
3、通过真实故事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用身边的人或事或你知道的有关事例,讲讲学习不好的孩子,如果自己努力,一样可以成为佼佼者,通过这些事例激发他的学习信心和激情。
4、让孩子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
利用假期时间,去大学看看,出去走走,让孩子多看看,多思考一下,没有知识能力,将来在社会上得不到重用,没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让孩子感受一下社会生活。还可以让孩子与你一块去劳动,让孩子亲身体验劳动的辛苦,也许这样给孩子一巨大震撼,会让孩子放弃辍学念头,重新开始新的学习。
5、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引导孩子树立美好理想,帮助孩子寻找学习乐趣,提供良好的学习方法,挖掘小孩的学习潜能。让孩子正确对待学习这件事。
中学生厌学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普遍现象。众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有相当比例的中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初中生厌学情况,除了外部因素,跟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很大关系。
初中生厌学现状原因?
一、初中生处于青春叛逆期,如果对学习没有兴趣,或学习上受到挫折,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老师和家长要我学,我偏不学。有些学生的厌学表现,有时候是刻意而为,目的就是为了唱反调。
二、学习能力问题。有些孩子因为智力稍弱,学习能力不如他人;或者虽然智力正常,但在某一方面(如书写、计算等)存在技能发育障碍。如果对他们按正常孩子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力有不及,就会丧失学习兴趣,发展至厌学。
三、生理因素。除了智力方面原因,学生的身高、相貌、健康状态,都会对学习产生影响。马太效应普遍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述生理因素占优势的学生,往往学习成绩也更好,看起来实在太不公平。
四、心理因素。人的心理变化与性格特点相关。乐观开朗的人不容易厌学,内向忧郁的人容易产生悲观情绪。面对学习上的困难,前者更可能选择迎难而上,努力解决问题;后者则可能产生厌学心理,然后选择放弃。
五、家长不顾及孩子智力局限,总是不切实际地给孩子施加压力,而一旦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许,就表现出失望、痛心,然后对其进行否定,认为孩子辜负了自己的付出。这样,是对孩子进行道德绑架,会令孩子感到很痛苦。
六、很多家长,把“让孩子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当作一个强加的任务。他们经常把这样一句话挂在嘴上,“读不读是你的事,反正我的任务完成了”。这样,孩子当然难以对学习产生什么兴趣,更谈不上有什么远大理想和具体奋斗目标了。
七、初中课程知识的难度和广度要大得多,而且不强调主课与副课之分,都需要平均发力。这么重的学习任务,很容易令孩子感到焦虑而厌学。
初中生厌学对策?
一、平等对话。学习中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孩子退却的时候,如何与之沟通,家长的姿态很重要。逼迫或是平等对话,效果完全不一样。前者会激发孩子的逆反,从而对学习更感到厌烦。而后者孩子感受到尊重,会尝试着与家长一起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二、以身作则。希望孩子爱学习,家长要率先垂范,做一个终身学习的人。从事文化类工作的人,可以陪孩子读书;从事其它行业的人,同样可以业余时间加强理论的学习。学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用不断进取的精神影响孩子。如果家长能做到这一点,不但对孩子起到榜样的作用,自己也受益终生。
三、合理运用激励。激励和惩罚,都是教育的有效手段。相比之下,如果运用得当,激励的效果更好。只不过,惩罚更直接简单罢了。鼓励的方法是很多的,口头表扬,赞许的眼神,批改作业时留下赞赏的话语,都会给学生信心和勇气。哪怕是像幼儿园老师那样,给表现好的学生几声整齐的鼓掌,也能让学生感受到荣耀。鲁迅笔下那个傻阿Q,被颂扬“真能做”的时候,干活也更来劲,何况智力水平正常的孩子呢?
四、制定合理目标。为智力不同的孩子制定不同的目标,理解他们为什么不能达到预期。如果孩子的学习动机已经受损,就要尝试降低要求,力求让他们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五、承认他们正处于个性心理发展期,给予青春期孩子充分尊重。在学习与不学习之间,把选择权给他们自己,不过要告知他们两种不同选择的后果分别是什么。要相信,大多数时候,他们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初中生厌学也是很常见的一种情况,而不管是什么时期,哪一个年龄段的孩子出现厌学,肯定是有原因的。所以,家长可以尝试找找可能影响到孩子出现厌学情绪的原因。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原因和应对策略。
初中生厌学的原因:
1、由于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不成熟,学校和家长又给予过大的压力,将会使孩子出现一些情绪和行为的改变。生长在应试教育严重的今天,属于青少年学生的自由空间少,导致不会沟通,把各方面的困难压抑在自己心理,造成性格内向,注意力偏差而导致厌学。
2、父母不切实际的要求,要求过高的后果是容易使孩子产生害怕失败的心理,继而导致上进心丧失和学习动力缺乏。特别是当家长采用强硬专制的手段时,孩子便会以一种逆反的行为报复父母的不公正。
3、要求过低或放纵,大多数孩子进入学校是以一种新鲜感走进校园的,如果此时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低,整日忙于自己的事,而忽视了孩子入学后的心理变化,一旦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认为学习太苦而失去了兴趣和动力,随之而来的就是厌学。
4、严重的家庭问题,生活在一个经常发生纠纷的家庭,孩子会心事重重,而无力顾及功课。由于安全感丧失,家庭不断地激烈争吵和高度紧张气氛,使焦虑的孩子无法再对学校发生兴趣。
5、孩子的自身问题,孩子心理发育不成熟,孩子虽然智力水平属于正常,但社会适应能力差,幼稚、缺乏积极的进取精神。自信心缺乏,开始孩子对学习很感兴趣,信心十足。但孩子的创造力和与众不同的行为往往被思想保守、生活刻板、只注意分数的父母所压抑,所以孩子不仅不能为自己的独特性、创造性而骄傲,反而会感到自己无能,而自暴自弃。
初中生厌学的对策:
1、了解孩子的特点和需求
初中生正值身心剧烈变化时期,他们对一切都不愿顺从,不愿听取他人的意见,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状态中。要想使孩子健康成长,家长一定要了解这个阶段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孩子内心的需求,掌握正确的应对策略,坚持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帮助孩子平稳渡过青春期。
2、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家长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不可轻视。因此,家长一定要管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发现一点问题,就大动干戈。家长只有认识到孩子的变化属于正常表现,才能从心理上接纳孩子,理解孩子。
3、多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想要打开和孩子沟通的途径,切忌说教或打骂,不妨先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聊起,让孩子逐渐对家长打开心扉。与孩子沟通时,不要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对孩子要多鼓励、多称赞。有效陪伴、耐心倾听是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和保障。
4、应放正心态
现代社会经济压力与竞争压力比较大,有些父母会对孩子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如考试必须多少分,名次必须在第几等,不仅会让孩子有着过重的心理负担,更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建议父母在生活中应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要总是把孩子当做学习的机器,考试的奴隶。
5、培养学习动机
家长应该告诉孩子正确的学习动机,孩子缺乏得最多的是价值观和人生的态度。当今社会,优秀的品德是人的重要财富。所以家长应该首先明确,诚信、刻苦、认真都是优秀的品德,要教孩子分析问题和了解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