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质,它既要求家长有长期坚持的耐心,与时俱进的细心,又深深扎根渗透于日常生活的琐碎点滴中,贯穿家庭生活和亲子成长的全过程。那怎样让孩子做个诚实的孩子呢?
怎样让孩子做个诚实的孩子
一、培养孩子诚实从点滴做起
家长应从小就要求孩子说真话,不说假话;做错事时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能及时改正;不拿别人的东西,借别人的东西要还;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针对社会上那种坑蒙拐骗的行为,父母要态度鲜明地进行批判,要让孩子坚信,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是必将受到惩罚的。这样,孩子长大以后才能成为一个光明磊落的人。
总之,父母要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塑造孩子的诚实之心。
二、为孩子做诚实的榜样
父母要培养一个有责任心,以诚待人的孩子,就要以身作则,做诚实的表率。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行动对孩子来说是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
为了培养孩子的诚实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待孩子一定要诚信,不要说话不算话。因此,父母在向孩子许诺之前一定要三思,不能言而无信,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如果不能兑现,应及时向孩子解释,向孩子道歉,并作自我批评,让孩子从内心理解和原谅父母,事后父母应设法兑现自己的承诺。如父母言而无信,一而再,再而三,孩子会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并认为说了话可以不算数,慢慢地他们也会这么做。
三、营造诚恳、互信的家庭氛围
父母要做有心人,为孩子创造愉悦的讲诚信的氛围,以感染孩子的心灵。特别是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信任。孩子尽管年龄小,但他同样会体会到家长对他的尊重和信任。要知道从小受到尊重、信任的孩子,会更加懂得怎样去尊重、信任别人和怎样得到别人的信任。
四、满足孩子合理的需要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诚实守信,不喜欢撒谎的孩子。但是,许多孩子却表现得不如人意。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后天的某种需要引起的,比如为了满足吃的、玩的需要甚至是为了逃避受批评、受惩罚,这些都助长了孩子撒谎的恶习。
总之,孩子就是我们大人的一面镜子,诚实的孩子,都是有一个好榜样的父母,作为父母,从小应该给孩子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告诉孩子哪些是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做错了要及时改正,对的要加以鼓励。
手机不离手,已是一种病。在这个信息时代,不让孩子接触手机根本不可能。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就要思考,该怎样去教导孩子正确的使用手机,甚至是利用手机获取更多促进成长和进步的知识。
怎样才能不让孩子玩手机?
1、父母在与孩子相处时不玩手机
有时候父母在要求孩子放下手机的同时,自己却是每天都手机不离手,一边对孩子进行打骂让孩子放下手机,自己则拿起手机在孩子身边刷抖音的例子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所以父母要珍惜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做到对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多陪孩子聊聊天,看看书,在要求孩子的时候自己也要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2、循循渐进,与孩子制定规则
虽然尽量不让孩子玩手机,但由于社会的发展,手机已经作为人们必备的物品。当孩子想玩手机时,我们可以与他们制定一个“规则”。比如固定时间固定内容,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放下手机,去学习或者读书。这样也能间接培养孩子守时讲诚信的美德。在孩子完成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给予鼓励和奖励。
3、多和孩子沟通,带他们去看世界
堵不如疏,想办法通过正面引导,使孩子们懂得其中的危害性,给出一定的心理暗示,消除游戏对孩子们造成的负面影响,与游戏健康相处才是王道。选择一些适合孩子年龄并富有教育性的小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再者要管控时间,给孩子规定时间,逐渐减少玩手机的频率。
4、及时强化孩子的积极行为
家长要对孩子进行赏识和鼓励教育,具体可以采用代币法,首先家长要了解孩子最想要的玩具,最喜欢的东西,最喜欢吃的东西是什么?如果孩子能及时放下手机,就给孩子一个小五角星,如果如果孩子能把看手机的时间控制的越来越短,也给一个小五角星,等到小五角星达到一定个数时,就给孩子一个他最想要的刺激,以此来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孩子玩手机的危害:
1、对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伤害
被动接受电子产品,让孩子们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这些能力在以后的日子里很难再弥补。除此之外,爱玩手机和看电视的孩子,专注力和沟通力也会大打折扣。
2、对社交的影响
以前的孩子一天到晚在外面跑着玩,现在的孩子一天到晚在家玩手机。孩子太宅,缺乏和别人的沟通交流,导致社交能力低下。
3、容易受其中不良信息的影响
另外现在有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孩子,手机中的不良信息也不少,甚至有的非常露骨。孩子不懂,好奇心强,就很容易陷入其中。
怎样教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
第一步,建立规矩和限制: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制定使用手机的规矩和限制,例如每天使用时间、使用场合、不得访问的网站等。这样可以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行为准则,也可以避免孩子沉迷于手机。
第二步,与孩子沟通:家长应该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孩子使用手机的目的和需求,以及孩子在使用手机时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这样可以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也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使用手机。
第三步,以身作则:家长应该以身作则,自己正确使用手机,不要在孩子面前沉迷于手机。这样可以让孩子学习到正确的使用方式,也可以避免孩子模仿家长不良的行为。
第四步,教育孩子网络安全:家长应该教育孩子网络安全知识,例如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与陌生人聊天、不下载不安全的软件等。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受到网络欺凌和诈骗。
生活中,完全禁止孩子使用手机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对于正在发展自我意识的孩子来说,越是父母反对的事情,他们越反其道而行之,令行禁止的做法反而有可能会加重他们玩手机的行为。所以,家长要有一定的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从而正确引导孩子玩手机的问题。
怎样能让孩子不玩手机?
1、对孩子的行为适当的理解和接纳
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来说,玩手机也是一种正常的行为,所以父母可以告诉孩子:我理解你玩手机是你正常的需求,但是你不能够沉溺其中。给孩子自由玩手机的权利的同时,也要给孩子一定的限制,让孩子知道对孩子做出要求同时也是为了给孩子更多选择的权利。父母要接纳孩子的行为,也要让孩子知道电子产品只是一种工具,可以让他丰富我们的生活,但是不能让他绑架我们的生活。
2、家长要以身作则
很多家长自己也是“手机控”,整天拿着手机,没做好正确的榜样,所以孩子就有样学样。所以家长在孩子面前要尽量控制住自己玩手机的频率,要以身作则,如果有工作上的需要,最好是避开。
3、下“限时令”
无规矩不成方圆,玩手机也要遵守纪律,家长可以下“限时令”,以半小时为宜,时间一到就要立即收回手机,引导孩子正面使用手机。
4、让孩子拥有感兴趣的事情
有时候孩子喜欢玩手机并不是因为孩子真的迷上了手机里的某个游戏或者动画片,而是因为孩子在生活中缺少快乐和刺激点。所以家长要让孩子找到除了手机之外自己还感兴趣的食物,比如说:一本有趣的书或者一项户外运动,这类有益的兴趣能够帮孩子转移注意力和冲淡孩子对于玩手机的兴趣。
孩子玩手机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1、对视力的损伤
孩子玩手机,眨眼的频率降低,而且没有节制,如果家长再不制止,有的时候一玩就是几个小时。长时间眼睛处于强光的刺激,眼部疲劳过度,干涩难受。时间久了就很容易出现近视。
2、对大脑发育有影响
孩子颅骨厚度低于成人,对辐射的吸收率明显高于成人。孩子的神经系统正处于发育阶段,受到的潜在威胁更大。孩子使用手机时,大脑对手机电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大剂量的电磁不会造成孩子记忆力衰退、头疼、神经衰弱、睡眠紊乱等健康问题。
3、对学习的影响
孩子的控制力是很差的。他的心总是想着玩手机,导致在写作业,听课的时候特别容易走神。始终沉浸在看过的视频和玩过的游戏中,希望赶紧结束学习,去玩手机。这样会导致孩子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学不进去,学习成绩受到影响。
孩子沉迷手机的征兆:
第一、性情突变
比如,曾经活泼外向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寡言,逃避与人交往,讨厌被人打扰,尤其是有人打断他玩手机时,他的反应很激烈。青春期的孩子也有类似的表现,两者区别在于:他们更在意的是独立空间和被尊重;而手机上瘾的孩子更在意的是手机,他们常常因为手机而与人发生冲突。
第二、作息和生活习惯突变
因为玩手机,孩子把睡觉时间越推越迟,渐渐发展为熬夜、不吃早餐。甚至,孩子为了玩手机,把许多原来喜欢的活动都取消了,在家时总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第三、身体和学习状态变差
因为玩手机,孩子的视力和身体都明显变差,成天精神疲惫,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第四、去向不明的开销增多
孩子的开销突然变大,频繁找家长要钱,甚至暗自动用家里的钱,而家长也没看见孩子有什么具体的消费。通常这种情况下,孩子很可能是把钱花在了网络和游戏上。
沉迷游戏对孩子的身心跟学习都有很大的危害,很多时候孩子也知道这些,但他们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对游戏越玩越上瘾。对于孩子的这种情况,家长不能一味责骂,越责骂他们越反感,可以先跟孩子做朋友,减少他们的抵触心理,之后在想办法转移他们对游戏的注意力。
怎样让孩子不沉迷游戏?
1、父母要主动和孩子相处,努力成为朋友。好的亲子关系,能够减少孩子的叛逆心理,孩子不容易跟父母产生一种对抗心理,这样当孩子沉迷打游戏时,孩子能够听父母劝解。
2、堵不如疏,要引导孩子转移注意力。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父母可以培养孩子进行别的健康游戏项目,例如陪他打球、玩积木、带他旅游等等,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感觉到快乐,就不会去虚拟世界寻求安慰。
3、有意识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孩子容易沉迷于电子游戏,其中一个原因是孩子意志力薄弱,易受到外干扰,从小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能够帮助孩子在诱惑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
4、父母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怎样的孩子就是怎样的。想要孩子不玩游戏,父母首先也应该学会以身作则,自己不玩游戏,这样才有说服力。
5、让孩子失去玩游戏的兴趣。家长不要天天去阻止孩子玩游戏,这样只会让他一有机会玩就更加沉迷其中,而是直接让孩子在固定的时间段里玩3到4个小时,玩不完不能离开。起初孩子会开心一段时间,但是他也会很快失去兴趣。
孩子沉迷游戏的原因有哪些?
1、家长忽视导致其重心转移。
有的家庭对孩子的心理状态并不重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得不到父母的满足,比如安全感、信任感、认同感以及渴望交流的心理都被父母一一忽视。并且由于大部分孩子还是独生子女,他们除了父母之外很少与外人接触,无法将自己的哭闹和需求告知他人,于是将这样的心理需求转接到游戏之中,从游戏中寻求心理安慰。
2、大量的虚拟奖励,刺激娱乐。
每次登陆游戏都会有大量的虚拟金币奖励,而且玩完一局游戏后,不管是输还是赢,都会获得相应的奖励,孩子在这种奖励制度下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慢慢的就会越来越上瘾。
孩子沉迷游戏的危害有哪些?
1、影响孩子的视力。
如今,近视越来越趋向低龄化,除了父母遗传,更多是因为长期看电视、玩手机游戏造成的。长时间坐着玩游戏,不仅浪费时间,还损害视力、损害健康,甚至会引发很多眼部疾病。
2、影响家庭和睦。
很多亲子冲突都是因为游戏,父母处于好心都会阻止孩子玩游戏,但孩子执意满足自己打游戏的欲望,这样很容易产生矛盾,甚至不断激化,影响亲子关系。
孩子在家做作业需要有人监督,孩子练琴、学跳舞、玩围棋等等学要有人陪着,甚至和朋友一起玩也需要父母的保护。 孩子不主动怎么办”成为家长着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人的大脑喜欢偷懒,如果长时间做一件事,或者长时间处于一个环境中,大脑就会满足于现状,不利于获得新的灵感。 比如孩子学习不主动,功课拖拖拉拉,总是在最后一刻才补上,让父母头疼。其实,这是“懒惰”大脑的正常状态。
怎样才能让孩子自觉学习?
第一,将大目标分解为阶段性小目标。
将小目标分解为阶段小目标也称为“阶段性小目标法”,一个大目标可以分为多个阶段的小目标,小目标容易完成,每个完成一个小目标, 可以享受成功的喜悦,大脑会分泌多巴胺,强化学习,在小目标下继续工作。
如果直接目标很大,那么目标越大,实现它所需的时间就越多。 一旦你度过了“望眼欲穿”阶段,你就会转变为“随便”的心态:做不到,就放手吧。
这个目标必须切合实际,稍加努力即可实现。 将大目标分解为阶段性小目标,每当孩子实现一个小目标时,他的大脑就会释放多巴胺作为奖励。 当多巴胺水平上升时,动力会进一步受到刺激,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第二,创造一个没有干扰的学习环境。
简单来说,就是模拟学校教室的环境。没有分心意味着没有手机、电脑、零食和其他分心的物件。 而适合学习,就是要有专门的学习桌,合适的灯光,独立安静的学习空间。
有条件的周末还可以带孩子去图书馆、城市自习。如果孩子在学校和家里有类似的学习环境,孩子进入这个环境后自然会平静下来,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在学校学习更有效率的原因。
第三,让孩子明白,他们是为自己学习,而不是为父母学习。
学习的目的是让孩子掌握知识,明辨是非,学习技能,为更好的生活,有更多的选择,是任何人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当家长说“嗯,吃过晚饭,赶紧做作业吧。”“认真写,好好写……”“今天写完之前不要吃饭了。”或许这个时候,听话的孩子可能会自觉地走到课桌前认真地完成作业;不自觉的孩子可能会磨磨蹭蹭,直到在你严厉的警告下,他才不情愿地走到办公桌前,在磨磨蹭蹭的时候做作业。
在你一遍遍的喊着“快点,你怎么还没做完?别磨蹭……”的催促中,孩子才能艰难地完成作业。
怎样让孩子自觉完成家庭作业?家长应该怎么做。
第一,父母应该爱学习
要想孩子按时完成作业,首先要让他们爱上学习。如果想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家长首先要享受阅读,不断学习。 孩子的兴趣爱好往往来自家庭生活。如果父母下班回家看电视、玩手机,孩子也会受到影响。在他的潜意识里,他们回家应该看电视,玩手机。
第二,陪孩子做作业
有家长陪伴,孩子学习更踏实,精力更集中,尤其是长期在外工作的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也更加珍贵。 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作业题目,和孩子一起背课文和听写单词; 在孩子学习的时候给孩子端上一杯牛奶,可以在幸福的家庭氛围中有效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第三,允许你的孩子抱怨
父母之前所经历的,孩子正在经历的。所以,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允许并倾听孩子的抱怨,告诉他:爸爸妈妈也有经验,知道你的功课很多,但爸爸妈妈相信你会做好的!当孩子的抱怨得到理解和回应时,他们更有可能接受父母的建议,从而更专注于完成家庭作业。
第四,设定一个时间,写完作业再玩耍。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放学回来,就开始催孩子“写作业,写完好吃饭”“写作业,写完再玩”…… 事实是,经过一整天的学校学习,为什么不在放学后放松一下呢? 家长可以试试另一种方式,比如:亲爱的,先去玩吧,妈妈会让你30分钟后做作业。或者让孩子先喝点水吃点水果,想大脑补充完能量再开始写作业。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需要雕琢,未来能不能成器,主要靠后天的打磨,而我们父母就是这个打磨师,其实每个孩子在智力上都是相差不大的,但是为什么后期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别,这是跟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关的。
现在超过 90% 的孩子都在被动地学习,就像沙漠中的骆驼一样。如何让孩子主动爱上学习? 为了让孩子学习到理想的状态,必须激发他的学习兴趣,而不是我们强迫他学习。
孩子不爱学习,往往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找到学习的乐趣,学习是一件苦差事。 而孩子永远不会因为父母的惩罚、监督或批评而喜欢学习,家长越是批判,孩子学习兴趣越会降低。
在学习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学习好的孩子会越来越好,而学习不好的孩子似乎越来越差。 但这并不是说孩子不如其他孩子聪明。 很多时候是成年人喜欢给孩子贴标签。 长期在不爱学习的标签下,孩子会对学习和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变得自卑,深信自己是无法变得更好的差学生。
怎样让孩子主动爱上学习?
第一,消除学习倦怠
在填鸭教育模式中,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刻板的过程,甚至谈不上喜欢不喜欢。不管孩子对学习有没有兴趣,都得坐在课桌前一遍遍地翻阅课本,这也是孩子厌学的原因。
对此,家长们可以想一些办法来缓解孩子学习的厌倦情绪。例如,多给孩子讲励志故事,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适量的运动可以让孩子更加灵活,配合不同的科目来调整学习氛围等等。
孩子只有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才能养成热爱学习的好习惯。问一些类似的问题,“你感觉如何?你很高兴背诵了这首诗吗?”所以主动引导他,让他主动感受学习的乐趣。他学到了一首诗,这首诗给了他成就感,那种价值感。
引导孩子体验学习的快乐,关键是让他主动去体验,让他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最后,即使你不去指导,他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积极体验学习的快乐思维模式,所以他在学习上的进步,会不断地表现出来。
第二,明确学习层次
如果我们将主动学习比作五层楼:
一楼,就是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意愿。
二楼,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三楼,就是培养他的学习兴趣。
四楼,培养他的学习能力。
五楼,知识和技能。
我们家长应该明白学习的规律,如果你的孩子有足够的学习能力,他就像一个钢钉,用锤子进去,而不是像牙签一样,一敲就断。要知道这个顺序不能违背。
第三,鼓励您的孩子尝试不同的事物,直到他发现有趣的事物
学习兴趣的培养首先要观察孩子的兴趣是什么,从他对什么感兴趣开始,然后把兴趣变成他生活的一部分。对于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的孩子,尝试不同的事情,直到找到他们为止。他们会一路学习,一旦找到兴趣,就会加快步伐。
从多方面、多渠道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学习过程变得更有趣、更丰富多彩。如有意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图书馆,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去郊游、旅游,激发他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兴趣,让他对事物和现象产生兴趣和热爱,渴望获得知识。同时,通过讲故事、玩游戏、猜谜语、看书等多种形式,帮助孩子掌握和积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