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答案
最近,一篇名为《被手机游戏围困的乡村和未来》的文章,刺痛不少人的痛点:“短短的几天假期里,我见识了手机游戏的巨大威力——除了睡觉,哪怕吃饭、上厕所、走路,村里的青少年手中也往往横着手机。聊起游戏,他们不由眉飞色舞;谈起别的,则表示兴趣缺缺,甚至压根不答话。”
何止农村,城市也好不到哪里去。沉迷、困扰、失控、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越来越远,手机游戏,正在一步一步毁掉孩子的未来。
新闻上,又看到一位抓狂的母亲,咸阳的一位年轻妈妈,发现卡里的16000块钱突然就没了,以为遇到骗子了,一查,竟是被自己的孩子拿去充手游了。
她的孩子才九岁,平时喜欢玩《球球大作战》之类的手游,年轻妈妈觉得,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平时工作忙,也没时间管孩子,就随他去。
应该是一次网购的时候,孩子看到了支付密码,第二天早上,钱就没了,整整1万6,全部充了手游会员。一年的会员也不至于这么多,孩子太聪明,将游戏账号的年卡会员充值到了2026年,整整5年。
任何孩子问题,板子一定要打在父母身上,孩子沉迷手游也一样,首先一定是父母出了问题,而不是孩子,更不是手游。
唯一的问题是,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太差,或者家长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需要有自我管理的能力。解决的关键是,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是玩游戏,而不是被游戏玩。下面是几个可行的方法:
1.制定一个玩游戏的规则。比如,吃饭时不能玩手机,作业没完成时不能玩手机,十点之后不能玩手机,每天玩手机的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等。并且,规则的制定者是孩子,而不是父母,不要让孩子觉得这是强加的不合理条约。一旦制定,就必须严格执行。有惩罚,也有奖励。
开始需要父母的监督和强制执行,慢慢内化为孩子的意识,就算父母不在眼前,孩子也能按规则办事,自己管理自己,对自己负责。
2.要孩子管理好自己之前,一定先管理好自己,要孩子做到的,自己得先做到。比如,吃饭时不能玩手机,和孩子说话时不能玩手机。
道理很简单,管理好了自己,才有底气管孩子,自己做到了,孩子自然能做到,这是榜样的力量。
3.守住底线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手机是你的,支付宝密码是你设置的,你是一个有着正常智商的成年人,你不给孩子手机,他能沉迷?你不告诉他密码,他能花钱?
基本的原则不能丢,该坚持的死都不能让,初中生就没有带手机的需要,有急事完全可以找班主任;至于支付密码,除非你不在乎卡里的那点钱,要么就长点心、带点脑子。
4.让孩子发现比手游更有趣的东西,开车带孩子去兜风、一起到海边游泳、或者共读一本世界名著都是不错的选择。总之,不要让生活变死气沉沉。能出去就不要呆在家,能一起就不要分开走,能笑着说话就不要板着脸,让孩子发现比手游更有趣的东西,比电击更奏效。
说到底,还是高质量的陪伴。不要让孩子觉得,和你在一起,是多么的无聊、多么的压抑、多么的没有生活乐趣。
上一条:如何和女儿谈早恋
下一条:小孩脾气暴躁不听话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