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答案
如果家长合理的引导,小孩就会从小养成会思考的好习惯,并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而不是发号施令或者喋喋不休的催促孩子去做。与其让孩子听话,倒不如多去了解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主动提问,让孩子自发行动。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管理时间?
1、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
在孩子拖延,不听话的时候,家长们不妨回顾一下自己的小时候,不难发现,儿童时期就是不断在为成年做准备。让孩子了解起床晚了会有什么后果,那么孩子不用家长的催促,自己就会起床了。孩子从3岁开始,就要开始逐步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包括管理时间了。
2、让孩子学会去体验,对孩子成长非常重要
自我管理时间,也是要在孩子的日常生活的点滴中,逐渐让他们去尝试,一点一点地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不能操之过急。通过时间管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3、把时间主导权还给孩子
就要把主导权还给孩子,好比说,遇到这种情况,我会说:那你说说看,你还要几分钟?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几次之后,他就会了解5分钟、10分钟到底是多长。也可以使用定时器,时间一到就会提醒他时间到了。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从自己的口里说出时间,会比妈妈强制约定的时间来得有效多了。
4、给孩子留出自由支配时间
童年是一个需要做梦的年龄,需要犯傻的年龄,需要给到自由生长空间的年龄。孩子每天一定要有玩儿的时间,有自由自在的时间,有发呆和犯傻的时间,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需要的一件事。
5、规定作业完成的自由时间
千万不要将孩子下课后的时间全部规定成他必须要做的事情,尤其是小学生妈妈。很习惯在小孩放学回家后,把从六点到十点的时间,全做了规范,包括写功课、练琴、收书包、洗澡、看书、睡觉等等,完全没有让他有开心玩游戏的时间,这会让孩子的心理更不平衡。
6、制定计划时
家长要和孩子商量,学习计划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可将开学初的学习时间和内容作一个循序渐进的安排,逐步增加学习的强度,以免突然从轻松状态进入到紧张状态导致适应不良。
7、避免催促唠叨
催促唠叨是很多家长都会用的一个手段,虽然大家都发现这样做并没有什么用。只是一个早上的时间,父母就要经历催起床、催洗漱、催吃早餐、催出门4个阶段,往往是父母急得都恨不得替孩子做这些事了,孩子还慢条斯理的,一点都不着急。
上一条:高中孩子早恋家长怎样引导
下一条:孩子总是被同学欺负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