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答案
异性之间的交往应在集体活动的时间内,避免时间过晚或单独在一起。男女同学间的交往应该是公开的,只限于学习、工作和有意义的娱乐活动范围内,引导孩子之间建立合适的距离、把握好基本的尺度,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在自己周围有一个自己把握的自我空间。
怎么引导青春期孩子交往朋友?
1、培养正确的性态度和性别角色行为。研究证明,科学的性态度和性别角色行为可以通过伙伴群体的相互影响而得到初步培养,这种影响通常在父母对孩子冷淡和忽视的情况下更显重要。
2、要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交友意识,有正确的友谊观。要向孩子表明态度,提倡正确的交友原则:作风正派,要求上进,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反对随意的、不负责任的滥交朋友。教育孩子不能为了同学友谊而放弃是非原则,不能只讲江湖意气,哥们情感,要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和做人原则,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是高中学生,要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做现代合格文明公民。
3、尊重孩子的朋友,不让孩子在朋友面前难堪。当孩子已经交往了朋友的时候,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朋友,欢迎孩子把朋友请到家里来,或者通过其它方式进行交往。尤其是孩子的朋友来到家里,不能不理睬,让孩子在朋友面前丢面子。即使发现孩子交往的朋友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毛病,也不必如临大敌,不要让孩子难堪。要选择适当的时机,与孩子谈心,分析危害,真诚劝告,千万不要意气用事,训斥、打骂、硬性干预,特别是不能把事情公开,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4、要进行青春期教育,帮助孩子处理好与异性朋友的关系。 中学生异性交往是家长很敏感的事情,多数处理不适当,往往与孩子的班主任老师或者孩子朋友的家长结成统一战线,公开处理,兴师问罪,结果把事情搞砸了。家长如果发现孩子交往了异性朋友,不要大惊小怪,也不能视而不见,置之不理。而要对孩子进行科学友谊观教育和青春期性道德、性知识、性文明教育。和学校有关老师,特别是孩子的班主任联系、分析,共同帮助孩子处理好这个敏感问题。要根据孩子的性别,看父亲或者母亲谁出面教育效果更好,妥善解决问题,切不能兴师动众,把事情公开化。
5、培养孩子的辨别能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明辨是非的能力往往较弱,他们可能会和那些打架闹事的同学交朋友并模仿他们的行为,认为那是讲哥们义气,是勇敢。出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气急败坏地谴责孩子,而要帮助他正确认识那些行为的弊端。
6、和孩子的朋友做朋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家长要引导孩子辩证地评价朋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鼓励孩子在不同场合,与不同类型的朋友接触,从不同的朋友那儿获得不同的感受,学到不同的知识。伊索有一句名言:“对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来讲,坏的伙伴比好的老师起的作用要大得多。”可见朋友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同时家长还可以主动约孩子的朋友到家里来玩,了解他们,适时地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
上一条:到了高三不想读书了怎么办
下一条:长期吵架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