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答案
家里的小孩也有过一段极度欠缺自立能力的阶段,所以,对此我是比较有发言权的。溺爱是许多隔代教育家庭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教育出的孩子也很容易出现无法自立的情况,非常需要父母警惕,我可以在这里分享一些经验,希望能帮到各位。
如何培养自立的孩子?
针对您的女儿已经读高中的情况,您要考虑到青春期阶段,孩子自尊心变强的情况。孩子既然觉得住校不舒服,就先不要逼着孩子住校,培养孩子自立有很多种方法,我们应该在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耐心引导孩子学会独立生活。
1、给孩子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讨论。
孩子在一起难免有矛盾,这个解决矛盾的过程,正式孩子健康成长,走向成熟的过程。如在排黑板报、排练节目时,自然会有一些不可避免的争论,在孩子平等的争论和探索当中,得出的最后的正确结论,必然是十分宝贵的。
2、给孩子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把有些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但是要在事前为他提供有关情况,帮他分析各种可能,并且还要教育他,如果是自己选择了,自己就要负责任。
3、给孩子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给孩子创造一个条件,只是有利于发展他的自主性,在孩子做的过程中,家长还要不断和孩子进行良好有益的交流,鼓励孩子,评价他的成果,提出新任务,使他的进步永不停歇。
培养自立的孩子容易步入哪些误区?
1、操之过急,不事先沟通就把孩子推开。
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父母突然不帮孩子穿衣服了,突然不陪孩子睡觉了,事先不告知孩子,也不跟孩子解释为什么,孩子以为父母不喜欢自己了,久而久之产生了被遗弃感。为了确认父母的爱,孩子反而更黏父母了。
2、撒手不管,只提要求,忽视动作示范。
父母高估了孩子的能力,幼小的孩子动作能力有限,大人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比如穿衣服、吃饭、洗袜子,孩子们做起来却可能非常困难。如果大人只提要求,不做示范,孩子们在做的时候,通常会因为难以达到大人的期待而出现挫败感,影响自信心的建立,甚至变得缩手缩脚。
3、矫枉过正,把孩子送出去,放弃陪伴的责任。
为了摆脱孩子对家人的依赖,父母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甚至送到国外去读书,以为孩子到了陌生环境,就能变得更独立。这对于幼小的孩子而言是非常残酷的,或许他们能够被环境逼出独立性,但是他们对亲子关系的感受却遭遇了很难逆转的伤害。因为情感需求的满足,对于孩子而言,比独立性更重要。
培养自立对孩子有哪些好处?
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懂得自立,那么他将会懂得更多的生存技能,因为他经常会自己动手去做自己的事情,对于不会的事情他也善于去研究、解决。
自立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品质,当孩子能够离开家长的庇护,独自生活成长,那么说明他已经学会了独立自主,拥有比较强的意志,并且能够自己解决难题,勇敢克服困难,抗压能力也比较强。自立的孩子做事效率也会比较快,成功概率更是比较高,因为他们在遇到难题的时候不会轻易放弃,而是会去寻找解决的方法。
孩子学会自立,对他的健康成长也非常有帮助,自立的孩子通常懂得思考问题,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孩子摆脱依赖,养成一种不怕苦难的好品质。
上一条:怎样培养孩子自主阅读能力
下一条: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