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答案
小学语文课本每课的课后要求中都有这样一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读好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因为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有助于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对儿童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学生朗读美文:
1、《我真希望》
我真希望,
烟囱里飘出来的不是浓浓的黑烟,
而是轻盈洁白的云彩。
我真希望,
烟囱里喷出来的不是灰灰的粉尘,
而是清澈晶莹的泉水。
我真希望,
烟囱里吐出来的不是难闻的气味,
而是淡淡的芬芳。
我真希望啊,
我真希望,我们居住的地球上,
树更绿,花更红,小鸟的歌声更动听更悠扬。
2、《山茶花》
昨晚从山上回来,采了几串茨实、几簇秋楂、几枝蓓蕾着的山茶。
我把它们投插在一个铁壶里面,挂在壁间。
鲜红的楂子和嫩黄的茨实衬着浓碧的山茶叶──这是怎么也不能描画出的一种风味。
黑色的铁壶更和苔衣深厚的岩骨一样了。
今早刚从熟睡里醒来时,小小的一室中漾着一种清香的不知名的花气。
这是从什么地方吹来的呀?─—原来铁壶中投插着的山茶,竟开了四朵白色的鲜花!
啊,清秋活在我壶里了!
3、《欢乐的泼水节》
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上泼。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瓣,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点。大家唱着歌,跳着舞,赛起了龙舟,放起了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4、《我喜欢》
我喜欢春天的花朵,
从冬天孕育,
在春天诞生,
释放出淡淡的幽香。
我喜欢夏天的雨水,
出其不意地从天而降,
在炎热的夏天,
带来沁人心房的清凉。
我喜欢秋天的稻香,
当我睁开惺忪的睡眼,
走出房门呼吸新鲜空气,
浓郁的稻香扑鼻而来。
我喜欢冬天的阳光,
在迷茫的晨雾中展开,
在寒冷的冬天,
添加了温暖、希望!
5、《第一次的小雨》
春天的第一次的小雨
沙沙地落进青青的树林
我独自在林子和林子之间漫步
耳边充满了许多微弱的
神秘而又美丽的声音
翠色的樟叶在轻轻呼吸
一支支幼笋无声地爆出地心
无数的蘑菇宛若白色的小伞
妈妈曾经告诉过我们
它们的名字叫天鹅菌
云雀像音符一样在跳跃
从这一枝跳到那一技
它们的歌声甜蜜又迷人
露水闪亮着悄悄滑落
淡淡的雾像轻柔的白纱布
整个大自然像一首乐曲
春天的林子是一架生命的琴
它们奏出美妙的音乐和诗歌
轻轻地轻轻地撞击着
我的充满幻想的十四岁的心
6、《我想》
我想把月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牵着万缕阳光,
悠呀,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
长呀,长——
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
望呀,望——
蓝天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变小草,绿得生辉,变小花,开得漂亮。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呀,飞——
飞到遥远的地方。
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
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如何提升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就需要使他们对朗读产生兴趣,去主动学习,把朗读当成一件乐事。如何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呢?
1.激发自信
轻松活泼的氛围,是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的前提。因为只有敢读,学生才能爱读,从而会读。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应以平等、宽容、友善的心态对待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朗读的优点,及时地加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享受到取得成绩的满足、兴奋。成就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对朗读产生兴趣,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2.感情范读
教师范读应该是一种艺术,一种听觉的美感。响亮悦耳的范读会极具感染力,其声调平仄交错,加上嗓音变化,把无声文字读得抑扬顿挫、节奏鲜明,或深沉委婉,或欢畅愉悦,或豪迈悲壮,使学生在听觉中受到感染,产生情感共鸣。学生的心灵在被深深打动的同时也必会摩拳擦掌,一试高下。
3.花样竞读
学生好胜心强,又好表现,都想争当能手,因而在变换花样的竞读活动中,他们兴趣盎然,气氛浓厚。小组之间赛读,学生们谁也不甘输给对方,读得特认真,特有感情。男女同学比赛竞争就更激烈了,双方互不相让,都尽量发挥最好的朗读技巧超越对方。学生的朗读兴趣高涨,朗读水平更在这样的过程中日渐精进。
二、运用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
朗读的具体方法包括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强调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等几个方面。优美的朗读表现为语调的轻重快慢、感情的丰富多彩;要使学生形成较高的朗读水平,朗读技巧的指导很重要。
1.消除顿读现象
低年级学生在朗读时经常会发生两字一顿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低年级学生语感差,还没有完全形成句子的概念,他们常常只是从单个汉字的角度去读,最多也是连成词来朗读,这样就很容易产生顿读的现象。要对这一现象加以矫正,首先要从整句话的朗读指导入手,要求学生努力把词连贯起来读。开始时,教师要不遗余力地反复进行领读,要力求一句话一句话地领,让学生习惯于在有标点处停顿。通过长期训练,学生朗读时顿读的现象自然会逐步消失2.指导正确断句
课文中有时也会出现一些长句子,如果一口气读完会既吃力,也缺少节奏感,这就需要指导学生在朗读时学会恰当断句。正确断句能力的形成一方面来源于教师的示范、领读和经常性的练习。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提供给学生大量的朗读时间,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反复得到锻炼。另一方面,这种能力的形成也与学生的语感密切相关,低年级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方面恰恰是比较缺乏的,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提出过高的要求,但也要逐步培养。对低年级学生我们要鼓励其早阅读,多阅读,大量接触语言文字。况且,提前阅读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它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又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对他们朗读水平的提高更有水到渠成的功效3.改变单一语调
读通顺、读流畅仅仅是对学生朗读能力的最基本要求,还要通过读培养学生优良的语感,这其中感情朗读尤为重要。低年级学生在朗读时缺少情感体验,不能与文字产生共鸣,因而在朗读时往往显得语调单一。只有让学生逐步掌握以声音来表情达意的规律,把握停顿、快慢、高低、语调的调节,才能更好地表现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使学生沉浸在喜怒哀乐的情境之中,丰富感性认识,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深入领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因而指导朗读应与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紧密结合,要让学生产生切身体会,真正有感而发4.纠正尾音下降趋势
除以上几点外,朗读时每句话末尾字语调下降也是部分学生朗读中存在的较大问题。对此进行纠正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抓。可以通过同学间的互助、教师的反复示范等为他们多次提供矫正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还应指导给他们正确的方法:读末尾字是要特别提醒读字的原声调。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时时注意提醒自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良现象就一定能逐步改善。
“文本之真美生成于读者的阅读之中,尤其生成于朗读之中。”只有多读才能得其要旨、知其意味,才能领略语言之美。有了高质量的朗读,才能更进一步地促进学生对人文精华、文化底蕴的深刻体会和感悟。让语文课因高质量的朗读而美起来朗读是一种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它是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也是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生要内容和方式。通过朗读,学生可以领略文章的内容和语言的微妙之处,借以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小学生朗读技巧:
一、朗读的基调
孩子朗读每一篇作品要有一个基调,也就是说文章给人的一个总体的感觉。
如读杜甫的“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要以慷慨激昂的语调,表达我虽是文人,却有武将风范;而读“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时,要以低沉哀婉的语调表达出感伤和愁苦的情绪。
二、停顿的技巧
停顿是朗读时的重要技巧之一,适当的停顿可以抓住听众的注意力,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一般表示感情的转换,内容的场景转换。从内容上说,有标点符号停顿、语法停顿和感情停顿。
1、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停顿符号,也是朗读作品时语言停顿的重要依据。标点符号的停顿规律一般是:顿号最短,豆号次短,分号和冒号比较长,句号问号叹号较长,破折号省略号更长。另外,在作品上的段落之间,停顿的时间要比一般的句号时间长些。
2、状语较长时需要停顿;
3、宾语补语较长时,在前面要停顿;
4、主语谓语之间有时要停顿。逻辑停顿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强调特殊含意;5、有时为表达感情,是可以不受标点符号和语法制约的,这里的停顿是受感情支配,根据感情的需要决定停与不停。它的特点是声断而情不断,也就是声断情连;三、重读的技巧
强调重音指的是为了表示语言的内在涵意,目的在引起听者注意自己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在什么地方该用强调重音是受朗读者的意愿,在句子中的位置上是不固定的。感情重音是受朗读者的环境、内容支配的,可使朗读的作品有较强的感染力。
同一句话,表达的目的不同,重音会落在不同的词语上。所以,在朗诵时,首先要了解作品的内容,正确理解作者意图,才能较快找到强调重音之所在。
四、朗读的语调和语速
语调的高低、强弱、抑扬等变化,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语速的快慢可以造成作品的情绪,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1、升调,声音要前低后高。表示疑问、反诘和号召等语气。
2、降调,声音先高后低。表示肯定、感叹、惭愧等语气。
3、弯曲调,开始和结尾的声音都较低,中间升高一些;或者由高转低再升高。表示夸张、反语、讽刺、怀疑等语气。言外有意,弦外有音。
4、平直调,声音几乎无明显的高低变化。表示严肃、平静、思索等语气。
一般情况下,读叙述和说明的语句都用平直调,情绪平稳,感情上没有什么波澜。语调的变化是灵活的,以确切的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为准。
朗读的速度决定于作品的内容和体裁,其中内容是主要的。
1.根据内容掌握语速。
朗读时的语速须与作品的情境相适应,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当然,语速的快慢在一篇作品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有所变化。
2.根据体裁掌握语速。
一般说,记事要读得快些,记言要读得慢些。
总之,朗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朗读中良好的语感培养是语文素养形成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