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答案
很多父母都苦恼于怎么教育孩子,缺乏家庭教育的方法和经验。很能理解,毕竟大多数家长都是头一次做爸爸妈妈,生怕自己错误的教育方式会为孩子带来误导。这时候,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相关的书籍,就能为父母们带来很大的启发。
推荐几本教育孩子的好书
首先要推荐给各位家长的,是孙瑞雪作者写的《捕捉儿童敏感期》。
《捕捉儿童敏感期(珍藏版)》收录了200多个孩子(0~10岁)敏感期的真实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长或老师记录,孙瑞雪点评。中外教育史上,这是第一次大规模、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它就像一把打造了10年的金钥匙,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破解儿童内心的秘密。
第二本要推荐给各位父母的,是这本《民主与教育》。
本书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教育思想著作。作者详述了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结合民主的理念剖析教育事业所面临的问题。书中不仅探讨了教育的性质、作用及目的等抽象的内容,同时也涵盖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例如不同学科价值的定位、教材的性质以及劳动、休闲与教育的关系等。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这本书,也推荐给家长。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是一本家书。在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信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洛克菲勒优良的品德、卓越的经商才能,还可窥见这位商业巨擎创造财富的谋略与秘密。书中译取了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并将书信中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让我们深刻了解书信里的精华。
我们都知道,洛克菲勒是19世纪第一个亿万富翁,被人称为“石油大王”,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商人,还是一位教子有方的父亲。他知道,带给孩子一生幸福的不是金钱,而是完整的人格、强大的内心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现在,历经100多年,延绵6代的洛克菲勒家族,依然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而他的子孙之所以能将家族的辉煌与成功延续至今,和他们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或许我们的家业没有那么大,但家庭教育的本质是一样的,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独立的、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人”,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能够被社会认可和接受。像书中洛克菲勒谈到的鼓励孩子“贪婪”、体验“不幸”,以及化“侮辱”为动力等方面的教育理念,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最后推荐给各位家长的,是这本《哈佛家训》。
《哈佛家训》是一本流传了百年的家教经典,全世界的家长们都在用。这本书蕴含着双向的教育启示意义:它告诉家长们如何与孩子沟通,怎样做才能引导孩子朝着正确的生活方向走,为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提供了一个美丽的智慧平台;它还告诉我们怎样去做一个好的家长,好的家庭老师,是一本帮助我们成人修身的指南,我们会从中获得很多出乎意料的人生答案。
可以说,这是一本教会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的书籍。
对很多人来说,哈佛就是他们心中一个美丽的梦,很难成为现实。三百年间,哈佛大学共走出8位美国总统、40位诺贝尔奖得主和60多位亿万富翁,这些优秀人才的出现,我们或许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比如关于梦想的力量,书中提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而人生也会因梦想而伟大。梦想是一粒种子,用心浇灌,每一滴雨露都能让梦想绚烂如花,轻舞飞扬。手执梦想之灯,在漫漫人生旅途中,就无惧黑暗与崎岖。怀有梦想,你就握住了成功的脉搏”,像这样的经典语句还有很多,对于孩子的教育都是很大的启发和鼓励。
家长还可以听取一些教育孩子方面的建议:
1、原则性强,不轻易因人因事而改变自己的主张。
孩子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父母清清楚楚,并且立下规矩。绝不会轻易改变的。比如,该写作业的时候,一定要写作业,该读书的时候,一定要读书,不会因为今天是周末或者今天情况特殊就有所改变。尊敬父母,不撒谎,诚实,如果违反绝不轻饶,这是一条做人的底线。
2、对孩子总是抱有欣赏的态度。
在和这些父母交往的过程中,你会感觉到他们对自己孩子的欣赏有时候让你动容,比如这些孩子在家里都有自己的小名,父母叫的时候通过语音语调你会感觉到这些小名就是专属于父母的。别人叫的时候会黯然失色。他们在谈论自己孩子的时候也绝不斥责和抱怨,即使自己的孩子相貌并不出众,有时候考得也不好,但他们从没有抱怨,很平静地帮助孩子分析问题。
欣赏并不等于不切实际的夸奖和鼓励,而是来自内心的一种默默支持,一种心照不宣的力量。在和这些父母接触中,我能感觉到自始至终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有一种永不枯竭的欣赏的力量在存在。
3、工作认真,踏实。
父母对于生活和工作的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纵观这些父母不但在教育孩子上是成功的,对待工作也是认真踏实,兢兢业业。在单位上干得也很出色。可谓工作生活两不误。
4、关心但绝不溺爱自己的孩子。
他们对于自己的孩子很关心,但对于孩子的不合理能断然拒绝,而绝不后悔,对于孩子所犯的错误也不会姑息迁就。
分享一些能帮宝爸宝妈们高效读懂一本育儿家教书的方法。
1、不要从头读到尾。
很多妈妈跟我讨论孩子的阅读,都问过一个问题:孩子拿到一本书,总是胡乱翻看,不会从头读到尾怎么办?我会劝她们说,孩子不需每一本书都从第一页开始读,然后一页不落地读到最后一页,因为可能并不是每一页内容他都感兴趣,能读到最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就可以了。
成人阅读也是一样,我们读育儿家教书是为了学习,为了解答自己某个疑问,或者找到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法,把一本书从头读到尾,不是阅读的目的。
而且,很多人正是被“从头读到尾”的习惯给劝退的,有的是一看开头,觉得读不太懂,就放弃了,有的是一看开头,觉得作者的表述风格不是自己喜欢的,也放弃了……放弃的原因有很多,大多都发生在刚刚开始读前几页的时候。
所以,拿到一本育儿家教书,我们不需要想着从头读到尾,也不要为自己没打算这么读就根本不好意思开始读。
2、先读他人推荐或评价,大致了解这本书的价值。
新书入手,我会先看封底,因为封底上有别人的推荐或者媒体评价。
推荐、赞美一本书,是媒体或其他专家用自己的信誉为这本书做背书,可能会稍有过誉,但不会很离谱,所以封底上这些信息,会帮助我们大致了解这本书的价值,对读过这本书自己也能有所收获会更有信心。
3、读作者写的序言、后记,大致了解作者的观念和思路。
读过他人推荐或评价,我会先读作者自己写的序言(前言、引言)或者后记。一位作者大多会把这本书的由来、自己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书里写了什么、自己希望这本书能给读者哪些帮助,都写在序言或后记里,先读这两部分,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作者的观念和思路,既不容易在阅读时迷失方向,也不会对书中核心内容理解得太过偏颇。
4、读目录,找到目前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读过封底上别人的推荐或评价、作者的序言和后记,我仍然不会马上去打开第一页。我会开始浏览目录,了解整本书的主要内容和前后逻辑,以及作者在每一章节会写到什么。把目录浏览一两遍,找到目前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在哪个章节,我会从那个章节看起。
作为父母,我们选择把一本书育儿家教书买回来,实际上是有相当具体的目的的,直奔目标,会让我们的阅读更聚焦,既不会在暂时不相关的内容上花费太多时间,也可以避免被暂时不太相关的内容劝退。
5、把目前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先通读一遍,再细读一遍。
读这部分内容,我会先快速通读一遍,了解作者在这里大致说了什么、是怎么说的。之后,再回过头来细读一遍。细读这一遍,我可能会勾画其中我认为重要的关键词和语句,并且把作者的解说和自己正在关注的问题对照着思考,看看作者给出的观点或者方法,是否和自己遇到的问题密切相关,这些观点和方法,是否足够帮助解释现象,或者足够帮助解决问题。这样读下来,其实我们读这本书的目的就达到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父母都问过我关于孩子的“内驱力”的问题,为了获得更科学的解释,我就去专门翻阅《发展心理学》、着名个体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儿童人格教育》、着名心理学家、需求层次理论提出者马斯洛的《动机与人格》,通过目录,从这三本书中找到关于“动机”的解说,然后详细阅读,这样就把“内驱力”这件事,基本上搞明白了。
当然,这几本书,我之前都通读过,会比较熟悉其他部分的内容。不过,即便某本书你没有读过,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直接定位到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6、继续读。
以最感兴趣的内容为核心,展开对整本书的阅读。
读过最感兴趣的内容,有两种情况,我会继续读完整本书:第一种情况,如果我觉得还没太读明白,可能会以最感兴趣的内容为中心,继续读前面的章节或者后面的章节,也可能从头开始,通读整本书,以获得更深入全面的理解;第二种情况,如果我觉得这本书实在是太棒了,必须得从头到尾好好读一遍,我可能会马上回到第一页,开始通读。
7、延伸阅读。
再找其他书来对照着读读过最感兴趣的内容,或者读完整本书,有两种情况,我会继续找其他的书来和这本书对照着读:第一种情况,还有一些疑问没有解决,需要继续找相同主题的书来补充信息;第二种情况,发现这个话题太有意思了,只读一本书不过瘾。两种情况都经常发生。
开始这样阅读,你很快会发现,自己对育儿和家庭教育问题的理解明显加深,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换句话说,你在飞速进步,这样的感觉,简直不要让人太骄傲、太有成就感。
上一条:有关儿童教育的书籍推荐
下一条:适合小学生读的哲学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