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答案
专业的父母才能给出专业的教育,而越专业的家庭教育,教出的孩子也就越懂事、越优秀。父母想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教育水平,必然要学习。这里的学习并不是指死板的听课,父母完全可以通过阅读一些教育类书籍,从书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这里就有一份教育类的书单推荐给各位父母。
教育类推荐书籍
第一本要推荐的是《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很多时候,当爸妈的和孩子都会感叹没法和对方好好沟通,这本书就是来改变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方式的。
亲子沟通的时候,“大多数父母没有意识到语言的破坏力量。他们发现自己说出来的话正是以前自己的父母对他们说过的,发现他们正用一种自己也不喜欢的语气跟孩子说话,他们原本没打算这样的。在沟通中发生这种不幸,常常不是因为缺乏爱心,而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不是因为缺乏智慧,而是缺乏知识”。
第二本推荐这本《家庭教育》。
陈鹤琴先生是位德高望重的儿童教育专家。这本书前两章讲了儿童一般心理和关于学习的性质原则,后面的十多章都是用具体的现实情境来解释家庭教育各方面的原则,从婴幼儿开始讲起,事无巨细,有很多的经验之谈,非常实用,我在这举出其中几个小例子:
“不要骤然命令小孩子停止游戏或停止工作”,“ 小孩子最好独睡一床,独睡一室”,“ 小孩子应当有适当的地方以储藏他的所有物”, 做母亲的不应当背着丈夫去宠爱她的小孩子“……等等,大家看了目录就会有兴趣的书。
第三本推荐《窗边的小豆豆》。
这是本很有意思的书,作者不是教育学家也不是心理学家,就是一个作家,书里讲了她小学上学时的一段真实故事,这个孩子小时候因为太淘气被勒令退学,但是后来进入了新环境后,受到了很多不一样的爱护和引导,让这个奇怪的小豆豆慢慢成为了被大家接受的孩子,慢慢进入了这个社会,还有所成就。这本书能给教育者很大的启发,让想要教育孩子的人蹲下来,从孩子的高度看看他们的世界。
第四本要推荐的是《超越原生家庭的养育》。
这是一本具有双重意义的书。它既能告诉你该怎样做父母,也能帮助你理解童年的自己,化解内心对于童年的那些“耿耿于怀”。
在我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有许多次被“击中”的感觉——“哇,原来是这样”(也因此,一本原以为偏理论性的书,竟让我读得废寝忘食)它涵盖了家庭教育中可能会遇到和涉及的大部分问题,但那些问题大多时候我们从未去关注过,想当然地就那么做了。比如我们常在网上看到的一些讲述童年阴影的回答下看到这样的话:“我童年经历过的,再不会让我的孩子经历”……
这本书将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提了出来,并结合理论以及具体实例,深入解释给我们看。告诉我们那些“想当然”为什么会出现、是对还是不对以及为什么。
最后推荐这本《妈妈,请这样爱我》。
这本书是关于生命教育,关注孩子与父母内心共同成长的一本书。这本书以30个真实的故事作为案例,讲了孩子成长各个阶段中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状态。这些故事涵盖了在陪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怎样满足孩子的安全感?怎样可以给孩子一个没有压力的世界?怎样才能理解孩子的“不良”行为?……
另外,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有以下几个禁忌,家长一定要注意:
禁忌一:太忙碌。
你什么时候最关心孩子?是不是在他最顽皮或犯错误的时候?如果是这样的话,快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吧,因为孩子会因此明白,唯有做错事,父母才会注意自己,因此而不知道改正错误。正确的做法是,无论多么忙碌,都要关心孩子,特别是孩子乖巧的时候,更需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是关注的。
禁忌二:太少赞赏。
许多父母以为孩子听话,乖巧是应该的,不用多赞扬。久而久之,连怎么说赞扬的话都忘了。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称赞孩子了?
禁忌三:没有规矩。
每个家庭都必须有一套自己的规矩,吃饭、睡觉,一切事务都应该有作息时间和一定的行为规范。
禁忌四:太多指示。
美国曾经有过一项调查,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里,平均每半小时会发出17个指令,那些有问题的孩子,他们父母发出的指示更是高达35个。殊不知,指令越多,孩子越反叛。其实,很多小事完全可以由着孩子自己去做。
禁忌五:教育不一致。
教育孩子最怕的是爸爸妈妈的口径不一致,这时孩子或不知所措,或误认为总有一个人的话可以不理,那么以后呢?你对孩子的教育就会大打折扣。
禁忌六:情绪化。
有的父母,自己心情好的时候,特别优待孩子,不高兴的时候,稍不顺心就臭骂孩子。孩子的情绪随父母而起落,会觉得没有安全感。
禁忌七:爱面子。
有的父母会因为孩子不争气而觉得丢脸,便强迫孩子加倍努力。如此勉强孩子,不切身体会孩子的处境,最终也是害了孩子。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还需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首先,惩罚起止点要明确
场景还原:
在幼儿园纠正孩子错误时,老师会告知孩子思考多长时间,从几点到几点,思考期间不可以做任何事情。到点时,告知孩子这次惩罚时间结束,下次再犯,惩罚时间会增多2分钟。
提醒:
纠正孩子错误孩子时,要告知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内容是什么?时间到时,要明确告知孩子,避免孩子一天都胆战心惊。
其次,给孩子辩解的机会
场景还原:
当孩子打架了,老师不会上来就说孩子。如果不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很多时候我们就会冤枉了孩子,有时孩子打架仅仅是出于自卫。如果确实是孩子主动挑起事端,老师也会耐心地了解原因,再决定要不要进行纠正。
提醒:
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认识到错误,而不是进行暴力约束。有时孩子犯错是无意识的,我们要给孩子解释的机会,不要一上来就批评孩子,盲目说孩子。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耐心听孩子的想法,避免冤枉孩子。
育儿书很多时候只是给我们一些指导和建议,家长是必须有选择性的,有针对性的去将好的建议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育儿中才会产生效果的。作为父母的我们才是那个最了解孩子的人,而不是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