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答案
每个家长在为人父母这条路上都是新手,都需要跟孩子一起成长。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通过读书来进行研究。通过阅读经典优秀的教育类书籍,我们可以成为终生成长的学习型父母,不断改变自我,进而去影响我们的孩子和家庭。
教育孩子的书推荐
第一本要为各位父母推荐的书,名字叫做《终身成长》。
在对成功的数十年研究后,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发现了思维模式的力量。她在《终身成长》中表明,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
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与成长型,它们体现了应对成功与失败、成绩与挑战时的两种基本心态。你认为才智和努力哪个重要,能力能否通过努力改变,决定了你是会满足于既有成果还是会积极探索新知。只有用正确的思维模式看待问题,才能更好地达成人生和职业目标。
德韦克揭示的成功法则已被很多具有发展眼光的父母、老师、运动员和管理者应用,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通过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并做出改变,人们能以最简单的方式培养对学习的热情,和在任何领域内取得成功都需要的抗压力。
然后,这本《叛逆不是孩子的错》也非常值得一看。
你正在因为孩子的叛逆而抓狂吗??也许你试过唠叨、说教,也试过惩罚、打骂,但没有一种方法见效,只能把自己气个半死。怎么办?!
有20多年家庭教育咨询经验、成功帮助过1000多个与叛逆孩子相抗争的家庭的伯恩斯坦博士,将他改变叛逆孩子的神奇方法倾囊相授:想要改变孩子,先从改变自己开始。为4~18岁孩子的父母设计的全新温暖教养术,你可以不打、不骂、不动气,十天重获掌控权,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让你的家庭回归安宁和温暖!
读完这两本后,父母也可以读一读《被忽视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视》。
武志红曾说,一个人太脆弱,很少是宠出来的,而多是幼时没被看见。童年曾遭受过情感忽视,成年后依然会影响着我们。甚至成为了父母后,我们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着孩子而不自知。
书中告诉我们,儿时曾被情感忽视的成年人要学会自我关怀、对自己有同情心和提高自我约束力,书中还提供了详细的方法。把自己的杯子填满,才有能力把爱倾注给孩子和家人。因为想要孩子成长为一个情感健康、并与他人健康连接的人,需要父母给予一定量的情感互动、共情和持续的关注。
最后推荐这本《安定的妈妈有力量: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
这本书的作者是台湾作家蔡颖卿,她的另一本《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我也非常喜欢。读了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触是,教育孩子无需说教,无需多言,无需打怪升级,父母只需要好好生活就够了。
你投入时间享受做一顿饭的样子,你认真工作的背影,你对待日常琐事的态度,孩子都看在眼里。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言:身教并不是亲师在某一种情境所采用的教育方法,而是他们为人处世的价值在日常实践上所产生的影响。在这本书里,我们不但可以学习到育儿经验,也可以学习到生活的哲学。分享书里我喜欢的一句话:快乐并非是“东西多不多”的现实,而是“感觉够不够”的领会。
教育孩子的书单有了,那么,家长在阅读这些书的时候都需要注意哪些重点?
首先,众多育儿书之间要进行横向对比思考芜存菁,把握其中的共性和精髓。
市场上的育儿书不胜枚举,各种育儿观念也层出不穷,让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进行选择。有的家长认可了一本之后就奉为圭臭,也容易出现一些偏颇。其实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通过不同理念的主题阅读和横向对比进行解决。
拿“正面管教”和“P.E.T.”来说,各选几本,我们会发现其中的共同点。比如“接纳孩子的真实感受”。
孩子磕倒了,会疼,会哇哇哭,我们如果说“不疼”,或者“这点小事算什么”,这样孩子得不到共情会更加不依不饶,因为疼病是真实存在的。你必须真实地告诉他:“你磕到了,一定很疼,妈妈也好心疼。”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的感受被理解,就不会努力大哭来博取同情。
类似的理念和案例,同样还出现在《培养高情商的孩子》、《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捕捉儿童敏感期》等一些书中。这种共性其实就是我们家长应该要好好借鉴的地方。所以建议读育儿书时,也不要只看一家之言,众多专家理念中不谋而合的那些地方其实就是值得我们思考值得我们去品读的,那一般也是孩子们普遍的成长规律所在。
其次,育儿不是授课、解题,而是正常生活最自然的一部分。将你学到的育儿知识,融化于与孩子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中,自然会散发出成长的气息。
对于爸爸妈妈来讲,育儿是一场修行,也是一段漫长的成长过程,所以要抱着不断学习,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信念,像对待最正常的生活一样对待育儿。
并不是所有的育儿书都适台孩子,也不是所有的做法都能够立刻储存在我们的脑中。就像P.E.T.为什么成为“父母效能训练”,因为这其中的沟通技巧是需要父母和孩子长期训练才能自然而然达到高效理解的目标。很多父母都没有耐心执行,或者因为本身睥气磊躁根本就进行不下去。
因此,读育儿书一定要不断梳理其中的好观点好做法,尤其是适合自己孩子性格的,或者符合你自己对孩子期里的,最好进行汇总,积累自己的“个性育儿宝典",并在日常生活中一以贯之。
其实,育儿方法好不好,只看一个标准,即孩子是否是在各方面状态良好的基础上成长进步。如果只有进步没有快乐那依然是传统的权威教育,如果只有快乐没有进步,那还是散浸的无作为教育(当然。缓慢进步也是进步,只要各方面状态良好)。
父母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须要严于律己,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这样才能够让孩子信服。那么,父母该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呢?
下面为大家介绍五招正确教导孩子的方法吧。
第一:小事不管大事必管
孩子必须有自己的自由的时间,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这是他的自由,没有自由的孩子长大以后缺乏主见,独立性差。在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的同时,我们也得有自己的原则,那就是那些重要的事情上,孩子必须学会服从。比如上学这件事,这是没有商量的事情,不管孩子怎样哀求,都必须遵守这个规则,如果他逃学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
第二:体罚与批评要把握分寸
目前体罚孩子是否正确仍然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我个人的观点是,是否体罚孩子要看孩子的年龄大小,对于四五岁以下的孩子,体罚是必要的,因为批评教育是无效的,他们甚至都无法完全理解父母的话。而在孩子长大以后,体罚变得无效了,这就要父母讲道理了。体罚只能增加他们的暴力意识。
第三:树立榜样
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学、邻居、教师、英雄模范人物、文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都是子女学习、模仿的对象。不管家长的言行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对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
第四: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的具体做法:一是谈话,家长根据子女的思想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谈话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态度要和气,不要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地训斥、挖苦。二是讨论,家长与子女共同讨论。讨论时要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其意见,有不正确的观点,也要耐心地讲道理,使子女明辦是非。家长观点不正确要勇于承认。
最后,尊重孩子的“狡辩”——反馈效应
每当家长指出孩子的错误时,孩子总会找出很多个理由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这时,家长一般都会气愤地称孩子的这种行为为“狡辩”,其实这并不是狡辩,而是孩子对家长教育的反馈。教育是双向的,家长不仅要教,还要接受孩子的反馈,教育才能达到最完美的效果。然而又很多家长却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只管自己“教”,一点都不在意孩子反馈回来的信息,这样的教育往往达不到家长想要的目的。
读书是一件终身的事情,书架是一个家庭最好的不动产。
这份教育书单,让我们在这美好的时节里,用阅读的心境读出家庭的文明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