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答案
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其阅读史。对于孩子而言,即使他成绩平平,但有良好习惯,将来仍是潜力巨大。这个时期引导孩子阅读,特别有助于知识地吸收,有助于正确观念地养成,更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读的散文
杨绛《走在人生边上》
杨绛是才女,而且也是可以称为“先生”的女性,她不仅是一个贤惠的妻子,还是一个文学大家,她不仅写小说、剧本,同样她也送散文,而且她的散文,一点也不输于很多的大作家。《走在人生边上》是杨绛集大成的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感情真挚,看淡了人生的作家。
林清玄《人生最美是清欢》
林清玄的散文语言华丽,但又不是那种无病呻吟一样的华丽,而是有着思考,他在自己的散文作品里,处处都能够看到他的思考;当然除了思考之外,那么最为重要的便是,还富含着许多的哲理。
冰心(谢婉莹)《寄小读者》
《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她的文风轻柔细腻,善于细节描写,以清淡柔雅的情绪感染读者,她一生主张爱的哲学,她的作品也往往能触及人们心灵深处的爱与怜惜。每次读到她的作品,都是泪盈满眶的。值得阅读和收藏。
叶圣陶《记金华的双龙洞》记叙了作者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是按空间顺序写的。
叶圣陶《苏州园林》,著名作家叶圣陶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这篇课文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之美的奥秘之门。
多读散文,能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学生通过阅读各种风格的散文作品,除了对名人大家的语言风格有鲜明的感受外,或大气、或婉约、或细腻、或质朴、或清新、或智慧……更多的是品味到语言文字的美妙之处,这正如品美酿,唇齿留香,增强了学生感知语言的能力,这对理解能力的提升不无裨益。
多读散文,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遇到两大问题:“不知道写什么”和“不知道怎么写”。散文的素材皆来自于生活,甚至是很多不为人留意的生活琐事,在读散文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习得了这些观察、感悟、表达的方法,从而,学习语文的综合素养就得到了整体提升,这两个问题就消化于无形了。
多读散文,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很多的诗人、小说家、作家都写得一手好的散文,孔子、鲁迅、朱自清、王蒙……都是成功的散文学家。因为散文的笔法,它是写好任何一类文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它可以使学生将在课内学到的写作方法,灵活地运用到日常的习作中,从而积淀成写作功底。写好了散文,就有可能写好散文诗,也就有可能写好现代诗。同时,这也大大降低了六年级学生在学习《诗海拾贝》时创作诗歌的难度。
好的散文该有什么样子?
好的散文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好的散文有标准吗?散文包罗万象,要说清这个问题,还真不容易。在我看来,给学生的散文,应该符合两条标准:
一是精神思想的引领。散文比诗歌更擅长于连贯地表达思想,它可以牵着读者的手,把他们领进思想的世界。
二是语言文字的示范。高尔基说过:“大众语是毛胚,加了工的是文学。”学生课堂里学阅读与写作,与一般自学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一种自觉的训练。教师选用的文本语言足够好,才能培养学生调动与控制文字的能力。
小学生读散文有什么方法?
1. 捕捉线索:散文的线索可以使散文由分散到聚合,由朦胧到明朗,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时间与空间的转换、作者的思想感情、记叙内容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一定的语言标志、文章的题目等都是捕捉线索的主要切入点,另外,游记类散文一般以游踪为线索。
2. 注意文体特点:叙事散文讲求以小见大,形与神的关系是重点;写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情与景的契合是关键;咏物散文托物言志,尽可能体味象征手法。
3. 透析写作手法:写作手法是散文布局谋篇的外在形式,回答问题时通常以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物喻人、托物寓意、寓情于景、对比、联想和想象、欲扬先抑等作为鉴赏的术语。
4. 研读重点:对散文中精彩铺陈的段落,要感受形象、领悟内涵、捕捉情感、揣摩语言;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段落,位于开头的往往是总起全文,中间的往往是承上启下,结尾的往往是总结全文,首尾呼应,是主题的深化和感情的升华;记叙描写以外的议论段落,是散文明事析理的关键段落,是文章的中心主旨所在;环境描写段落往往是为烘托气氛、衬托人物心情的。
5. 揣摩关键:作者情感态度转化的语句、带有修辞手法的语句、文章的主旨句是揣摩的关键。一定要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要前后照应、整体观照;要紧扣语境来答题。
6. 张扬个性和唤醒个性体验:散文的重点是引领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要对其中的感情和观点进行评说和鉴别,写心得往往是考查的主要形式。它一般要从内容、语言、写法、作用等方面发表意见,观点明晰、论据充分,要紧扣散文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