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答案
几乎每一位家长对“青春期”这三个字都感到头大。青春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这时候也会爆发出很多教育问题,孩子叛逆、厌学、早恋、抽烟喝酒……处于幼稚向成熟过度的青春期,这些孩子总认为自己已经成人,张牙舞爪的反抗父母的教育,这时候,家长就有必要读一些教育青春期孩子的书,从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青春期孩子教育书籍
《男生,我大声对你说》
该书是著名作家、心理医师毕淑敏写给男孩的心灵之书,内容涵盖男生的成长、成功、励志、恋爱、婚姻、修养等主题,既有轻盈恬淡的青春美文,又有引人入胜的心理咨询故事。本书是男生认识自己,走出困惑迷茫,追求成功幸福的人生指南,对于女生认识和理解男生心理也不无教益和启示。
《学会自己长大》
书中没有倚老卖老的姿态,没有千篇一律的说教,完全是平等而真诚的态度,充满着机智诙谐的幽默。如果阅读时,书中的一些言语打动了你,一些文字启发了你,那么这些都仅仅是一个开始,最重要的是你要把这些知识运用到你的生命中去。再好的方法也需要你的执行,每天学习一点点,每天改变一点点,坚持下去,一年后,变化超乎你的想象。
《最熟悉的陌生人》
“认识你自己”虽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如今依然有用。内省是了解自我的最佳途径吗?我们费尽心力,究竟想发现什么?正如现代心理学重新定义的那样,在颇具启发性的潜意识之旅中,提摩西?威尔逊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由判断、感觉和动机构成的潜藏的内心世界。
我们为何不了解自己——我们的潜能、感觉或动机?因为我们建构了一个脱离适应性潜意识的、似是而非的自我叙事。威尔逊指出,如果我们想知道自己是谁、自己的感觉如何,可以关注一下我们正在做什么以及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最熟悉的陌生人》展示给我们的是一种比弗洛伊德式潜意识更强有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普遍化的潜意识,并据此对了解自我的方式进行了创新性思考。阅读本书,我们不但能更深刻地理解自我之谜,还能借助实用的心理学方法开发自我的无限潜能,从而在不同的社会角色和身份之间找到平衡,成就理想的自我。
《做最好的自己》
书中用了近百个真实案例,来阐述如何运用“成功同心圆”法则选择自己的价值观,阐述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选择做一个融会中西的国际化人才”,最终说明“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这些案例当中,有李开复自己的成败得失,也有如比尔·盖茨一般显赫人物的故事。
《女生,我悄悄对你说》
同是毕淑敏为女生写的书,她说:“美好的女生请你慢下来,听我悄悄对你说和暖温煦的警策。不要慌张,生命理应从容饱满,让精神的溪流奔涌清澈。即使此刻你是泥藕,我相信你必将盛开为莲。”
一旦到了十一二岁的青春期,孩子就像变了一个人,跟父母顶撞,不听话,还动不动发脾气,情绪激动的还会寻死觅活。
家里有青春期的孩子,遇到下面的问题你会怎么办?
问题一:青春期的孩子谈恋爱了,该怎么办?
一位爸爸带着女儿坐在心理咨询室里。
爸爸让女儿把她跟男友的聊天记录给心理医生看,女儿直接反驳说这是隐私,凭什么给其他人看?
女儿还表态,她跟男生谈恋爱没有妨碍任何人,大家都管不着。
爸爸气急败坏地说,你们都是学生,早恋不好,影响学习,万一发生意外怎么办?
女儿说,能有什么意外,我们又不是小孩子!
心理咨询室里的气氛十分紧张,战争随时爆发。
心理专家刘亮在书中说到:“青春期的孩子想谈恋爱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他们的神经系统逐步发育成熟,性激素的分泌速度和分泌量也会明显增加。与之而来的,是对异性的强烈好奇,他们会对恋爱产生朦胧的憧憬,对异性的接触也有不同程度的幻想和渴望。”
所以,当父母的,要是发现孩子写情书,频繁地跟异性同学发微信,偷偷打电话,一定不要慌乱,也不必焦虑。
这些行为都是正常的,孩子只要不做出违反伦常和法律的事情,父母看淡一点。
问题二:为什么孩子沉迷游戏和网络?
随着智能手机和网络时代的到来,许多孩子对学习丧失了兴趣,开始沉迷游戏和网络,比如刷小视频,电竞,做直播带货等。
在传统的父母看来,孩子就是不务正业,浪费生命,但是却不思考,孩子为什么会沉迷其中?
“沉迷游戏和网络的孩子,是因为在现实世界中难以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得不到来自他人的认同和夸奖,他们遭遇了太多的无奈无助和焦虑,从而沉浸在网络游戏世界里,难以自拔。”
因为游戏系统会给他们最直接的奖励和认可。
问题三:孩子抑郁,总想寻死觅活。
这个问题很沉重,新闻报道中也不乏青春期的孩子跟父母一言不合,就跳楼寻死或者自杀。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不稳定,容易走极端,找不到出口释放情绪。
所以会轻言生死,背后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人生没有目标,二是生活在一个焦虑的大环境之中。
父母想要帮孩远离抑郁和自杀,就要做到4个“不”。
不评价,不指责,不催促,不抱怨。
听到孩子说不想活了,不论父母多么震惊,恨铁不成钢,也不要随意对孩子的悲伤迷茫和无助评头论足。
然后空讲大道理,更不要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孩子寻死觅活的想法是错误的。
最差劲的是,不要上升到孝顺不孝顺的道德高度骂孩子。
这样做只会把孩子推向更危险的边缘。
问题四:青春期的孩子逆反不听话,挑战家庭规则。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所见所闻的日益丰富,孩子的内心会形成自己对世界,对他人的看法。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是个体心理发育的正常现象。
伴随强烈自我意识的产生,他们想要拥有自己的生活和规划,也想形成属于自己的做事方法和生活习惯。
这个时候,父母在原生家庭中制定的旧规则,势必会引起他们的不满,他们想对约定俗成的规则进行挑战。
此时,父母需要做出调整,一定要接纳孩子的变化,让家庭规则变得民主,富有弹性,允许孩子提出他的意见。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青春期的孩子该怎么教育?家长可以试试以下这些方法:
1、家长要会索取“爱”。
不少家长在“爱”的问题上,只尽“给予”的义务,不讲“索取”。如此一来,日久天长会在孩子心中形成这样一个概念——父母的爱是应该的。因此,要向孩子索爱,让孩子学会感恩。
一般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太低,如果孩子在饭桌上给自己夹菜就会感动万分,其实家长可以向孩子要求更多,聪明妈妈不妨撒娇,要让孩子觉得家长的不容易。当然可以向孩子多要求一点,孩子自然也会多回报一些。
2、同一错误别老调重弹。
对于同一错误,千万不能“老调重弹”,会引起孩子的厌烦情绪。在批评中要切中要害,简短数语指明问题,也要避免“廉价”的表扬,过多的表扬使孩子对表扬失去敏感性,就会失去激励作用,甚至怀疑表扬的真实性。
接下来,请多寻找孩子的闪光点,鼓励孩子,欣赏孩子,表扬孩子。给孩子新的积极的自我定位,建立孩子的自信系统。通过这种积极的方式(包括正面的积极的语言,爱的温暖的给予,细心的心灵的呵护,认可和接纳)等去影响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和关注,孩子才能重新回到家长的身边。
3、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
要想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关键的是,家长的观念一定要改变,亲子间的关系模式是互动的,互相作用的。这好比我们对待朋友,你对他和气,对方一定没理由对你不和气,你对他尊重,对方没理由不尊重你。
亲子间关系也一样,请从高低式(父母高位,孩子低位,父母强势,孩子弱势)的教育模式换为平等式(把孩子当朋友对待)的教育模式试试,这样会比现在更好,会有所改善。
总之,在青春期孩子寻求自主性的过程中,冲突和权利斗争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大多数孩子和父母能够解决好这些分歧,在维持彼此间积极情感的同时,重新调整与父母间的关系,使之变得更为平等。
而那些特别叛逆的孩子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原地踏步、不肯成长的父母。所以,无论孩子处于哪个年龄段,父母保持自我的觉察和成长都至关重要。
4、从生活入手去改变。
青春期孩子由于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大部分是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形式。他们试图冲破约束和管教是正常的,甚至犯一些错误也是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生活上父母注意让孩子独立,充分挖掘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养成处理自己生活琐事的习惯,否则事事代劳,反而会与他自我意识的觉醒增强相矛盾。
其次从权威的影响向客观的分析引导过渡。因为社会的迅猛发展,父母的权威性渐渐丢失。要避免指令式的“教育”,孩子在遇到困难、问题、挫折之后,只是需要来自父母的客观分析和引导,而且,这种分析和引导还应该是朋友式的。
再次,要耐心持久地与孩子一起做他喜欢的事,接近孩子,发现优点,给予鼓励,并学会“示弱”。为孩子创造超越家长的机会,凡是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不局限学习方面),都要夸赞,进一步引向孩子学习方面。
上一条:教小孩写字的方法
下一条:教孩子为人处事的经典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