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答案
孩子出现叛逆、厌学、沉迷手机、焦虑等问题,父母怎么办?这里,向父母们推荐几部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家庭教育图书,父母们也许可以从这些书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答案。
高中生家长看什么书?
1、《孩子:挑战》
儿童心理学奠基之作。作者鲁道夫·德雷克斯是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和教育家,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他开创性地将阿德勒的精神分析法和个体心理学发展为一系列实践方法,直接影响了正面管教、PET父母效能训练等方法的提出,在西方教育界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2、《P.E.T.父母效能训练》
从上个世纪60年代至今,《P.E.T.父母效能训练》和相关培训课程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影响和改变了数百万的家庭。
3、《正面管教》
这本书教给父母们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地管教孩子的方法。并且相信,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4、《解放父母 解放孩子》
这是一本帮助父母们在亲子教育上少走弯路的书。它可以帮助父母树立起科学的教育理念,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受用一生,让家庭关系和谐愉快。
5、《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这本书告诉父母们:要想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品质高洁的人,一个有着怜悯心,敢于承担和义务的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光有爱是不够的,洞察力也不足以胜任,还需要一些可行的技巧。《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讲述了如何获得和使用这些技巧。
6、《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这是一本关于“关系”的书——我们与孩子的关系,与自身的关系,与过去的关系,与周围世界的关系。
7、《父母的觉醒》
父母的觉醒与改变才是教育的真正开始。父母只有安顿好自己的身心,才能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
8、心理营养》
正如身体的健康需要物质营养,孩子心灵的成长与心理力量的强大必须获取足够的心理营养。在成长的不同阶段,给足孩子恰当的心理营养,也就给了他一生幸福的底层代码。
9、《在爱里相遇》
这本书告诉父母们:教养不是一个寻找答案的过程。它更像铺路,得一天天、一寸寸地做;扎不扎实、平不平坦,由自己的工作质量来决定。父母们应该为做一个好大人而努力,以自身热情生活的身影,投递美好讯息的语言,成为孩子的榜样。
10、《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这本书首次提出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给出了许多简单实用的操作办法,不但告诉你怎么能提高孩子成绩,而且告诉你怎么教孩子做人,教你怎么培养一个自觉、自强、自立的孩子。
高中生家长教育心得:
一、让孩子们感受到父母的付出和爱,培养孩子们的感恩意识
很多孩子们认为家长的付出和爱是理所当然,不存在要感激和回报。没有对父母的感恩意识,是孩子们不听话的一个重要原因。我认为,很有必要让孩子们感受到父母的付出和爱,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一方面,让孩子们学会理财,养成记录收支的习惯。前美国首富、美孚石油公司的总裁,洛克菲勒,每个星期给孩子们的零花钱只有三十美分,相当于人民币2.4元。而且他要求他的孩子们每周把自己的每一笔支出都记录好,下周领零花钱的时候交父亲检查。
后来,他的儿女,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而不要依靠亿万富翁的父亲。新时代要求我们在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的同时,也应该学会理财。养成记录收入和支出的习惯,就可以将自己的财富用在“刀刃上”,把自己的生活规划得井井有条,而不会由于金钱问题而时时捉襟见肘,疲于应付。学会理财,也就是学会规划人生,会理财将会使你一生受益无穷。一段时间过去后,要让孩子们算算账,一个学期,一年要用去父母多少钱。
二、民主平等的交流,培养孩子们的独立自主意识
进入青春期前后的青少年,显著的特点是“变”。孩子们开始发育了,生理上在变,心理上也有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们不听话了,你要东,他偏要西。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这个时期,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们,最主要表现是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能正确理解自尊,只是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孩子们来看待,他们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萌发对立的情绪。
这个时期的孩子们,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论据不足;喜欢发表见解,却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但又容易片面;喜欢怀疑别人,却又缺乏科学依据。
因此,家长光满足于表面上了解孩子们是不够的,家长必须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必须了解“心理断乳期”的实质。心理断乳期,实质上是青少年们随着身心的成长发育,逐渐从依赖于父母的心理状态中独立出来,自己判断、自己解决所面临的新的问题的时期,这是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要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要相信孩子们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这是一个人从幼稚到成熟的转折时期。
三、宽容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
“严是爱,松是害”是中国的一句古话。千百年来,家长教育孩子们,老师教育学生,说的最多的也是“严格要求”。的确,严格要求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使孩子们按照成人理想的模式发展,少走弯路,这方面有不少成功的范例。但是对“严格要求”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使孩子们习惯接受,不会批判的思考,个性丧失,创新意识淡薄,甚至有的孩子们心灵压抑,性格孤避,过早地失去了童真。
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在今年6月末日报道的,13岁考上大学的天才儿童曾永康的悲剧就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我认为对孩子们的教育,应该严格,更应该宽容。严格不是苛责,苛求,应该严而有度,严而有序,严而有理,宽容不等于放纵,放任,不等于对孩子们的问题视而不见,不等于可以原谅孩子们的所有错误,宽容更多的是对孩子们感情、心灵上的宽容,让孩子们有健康的心态在宽松的环境下接受严格的教育。
家长要处理好要求的严格与环境的宽松,过程的严格与结果的宽容的关系。宽容是对孩子们的信任,使孩子们有信心,有勇气,严格要求是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有利于培养孩子们做事严格要求自己,善始善终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