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答案
孩子虽然带着父母的遗传基因出生,但是孩子的成长,是完全取决于后天教育的。日常生活中,家长每天和孩子说了些什么,做了哪些事情,孩子都会模仿学习,他所展示的状态,会直接反应出家长近期的教育情况。因此,家庭里的每一个教养者,对于孩子的影响,都是非常具体、明显和迅速的。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
1、言传身教
(1)规范自己的言行
孩子模仿能力很好,家长不能在孩子面前爆粗口、做不雅的动作,也不看暴力电影,要行得正坐得端,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不随意而为。
(2)要尊老爱幼
乐于助人对待长辈要孝敬,对待小辈要爱护关照,而不是苛刻或者打骂、嫌弃,孩子把家长平时的行为看进去了才知道以后会孝敬长辈。平时还要乐于伸出援手帮助有困难的人,帮助孩子养成乐于助人的好品德。
(3)说到做到
别轻易承诺对于承诺孩子的话,要说到做到,不能认为孩子年龄还小忘性大,睡一觉就忘了,恰恰相反,孩子对一件事执着的时候会时刻记着,如果家长没做到,孩子容易对你失去信任,以后就很难对孩子管教了。
孩子哭闹时别为了哄孩子而轻易承诺,也别承诺不可能完成的事,这样容易让孩子有错误的观念,以为为通过哭闹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
2、要注重亲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关注他们成长,有的父母虽然与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经常沟通。大多数父母都是以忙为理由忽视亲子教育。
父母的亲子教育应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前面,所以父母应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断学习,提升自我教育能力,方可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
3、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孩子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小环境,不求高档,但求氛围,学生学习的时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朋友聚会等等尽量少在家中接待。还有,就是要创造和睦、祥和、稳定的家庭气氛,父母不要经常打架、吵闹,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
4、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的终身榜样。孩子身上的优点、缺点、好习惯、坏习惯基本上来自父母和周围环境的熏陶。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对孩子做到欣赏优点,尽量包容缺点,用放大镜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父母无条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
5、多赞美,少批评
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赞美鼓励会让孩子进步,增强信心,而批评抱怨孩子会出现心理障碍,容易自卑、缺乏自信心等负面情绪。
6、与孩子平等相处
父母在家可能常常会这样和孩子说:“去把杯子拿来",“把纸巾拿过来”,“赶快去练琴”,虽然有时候孩子很愿意去做这些事情,可是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反倒没有动カ了。这样命令式的口吻,会让孩子反感,甚至孩子会直接反问你,为什么不是你去做呢?父母应与孩子平等相处,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不妨用商量的口吻和孩子说,与孩子平等相处。
7、学会倾听
每当孩子跟父母说话时,父母应尽可能放下手头上的事情,全神贯注地倾听孩子说话,这能让孩子觉得父母很在意听他说话,孩子感到受到尊重和鼓励,会很愿意说出自己心里的感受,自信心会大大提升,增进亲子情感。
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技巧有哪些?
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的关键,与孩子沟通要掌握更多更好的技巧和方法。
1、先找到并肯定孩子的优点。
2、平等而不是居高临下地真诚对待,让他感受到和父母人格上是平等的。
3、以身作则,情感打动,让自己的行动取得孩子的肯定,然后通过情感的沟通交流取得小孩的信任。
4、能原谅和包容小孩的缺点,不要求全责备,不要只抓住孩子的缺点不放。
5、要像朋友一样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心里想法,现在孩子的角度去关心孩子。沟通的态度要可爱可亲。要让孩子感觉到就像朋友之间在谈话和交流,要多鼓励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如何和孩子建立良好关系?
第一,打好心理基础,0-3岁,想尽一切办法把孩子带身边,三岁之前不能有分离创伤,孩子三岁之前是培养安全感的关键期,这个阶段,孩子情感上面最大的需求就是与父母在一起,一般来说,这个阶段的如果没有分离创伤,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就得到了满足,也就无太大的障碍了。
第二,高质量的陪伴,高质量的陪伴看起来很大很空,但是做起来也简单,高质量的陪伴父母的情绪状态,精神状态要好,即陪伴孩子的时候自己的心情要好,要能像一个好容器一样,能转化孩子的坏情绪,高质量的陪伴方式可以是一起亲子共读,一起玩亲子游戏,每天规定一个时间是家庭的特殊时光,半小时到1小时就好,大家一起开心玩耍,持之以恒的坚持就好。
第三,最重要的一点,孩子的成长每个阶段出现的问题不同,养育重点也不一样,需要父母给的支持也不同,所以,如果要想建立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要不停的成长,亲子关系最终是一门分离的课题,这个课题,在孩子不同的阶段,我们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样,所以作为孩子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老师,自己的成长才是保证良好亲子关系的良药。
上一条: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读书
下一条:初一学生叛逆期是怎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