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7
一年级的孩子正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时候,家长这时发现孩子做题粗心大意,未必是件坏事。只要家长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对于孩子未来的学习是很有好处的。那么,家长具体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变得认真细心?
一年级孩子做题粗心马虎怎么办?
1、培养孩子的审题习惯。
很多一年级孩子做题粗心马虎的原因是没有看清题意,要么看不懂题目的意思,要么误解了题目的意思。有些孩子是因为识字量太少,还有的孩子是因为语言理解能力不够。所以,家长要带着孩子一起读题,手把手教孩子如何审题。
2、培养孩子的自查习惯。
为了降低孩子做题粗心马虎的发生几率,要从孩子上一年级起就引导其养成自查的习惯,也就是说,孩子必须自己检查题目的准确率。为了帮助孩子更加有效地发现错误,家长要手把手教孩子如何进行自查,尤其要提醒孩子先审题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这样做才能避免审题不清导致的错误。
3、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
老师每天留的作业,都是对当天讲授的知识的巩固和检验,引导孩子养成认真做作业的习惯。把每一次作业当做考试,把考试当做作业。
一年级孩子做题粗心马虎的原因:
1、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差的孩子,在视知觉把收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进行分析时,信息会受到干扰,就容易出现错误、遗漏或遗失,从而导致粗心问题的出现。
2、知识点掌握不好造成认知不清。
一些孩子对学习新知识不够重视,重点难点浑然不知,知识点的掌握上凌乱无序,方法点的理解上一知半解,不能将知识点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说起来懂了,具体却又讲不明白,如果课后不及时巩固复习,学到的零散知识很快就会忘记。因此作业考试中必然出现差错和漏洞。
3、责任心不强。
还有一种错误是孩子的责任心欠缺,自我管理能力差导致孩子做事马虎、粗心。例如小刚脑子很好,但做事有头无尾,写作业经常写了一半就掉链子,要么漏,要么少写,学习中出现这样的所谓粗心现象,实际上正是孩子责任性不强的一种表现。
一年级孩子做题粗心马虎的危害:
1、影响成绩。
父母根据孩子的考试或家庭作业来判断出孩子是否粗心,面对琐碎的学习任务,孩子容易犯一些“不应犯”的错误。许多父母和老师将孩子的类似错误归因于他们的粗心。一旦孩子变得“粗心”,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学业成绩下降,考试中许多不该失去的分数就会丢失。
2、总为犯错找借口。
尽管许多父母为孩子的粗心大意,潜意识和日常表达感到头疼。但在孩子眼里,并不觉得粗心是个大问题,甚至在犯错后也不会认真反思自己的原因。
3、注意力不集中。
父母的初衷是提醒孩子不要粗心大意,但是,在许多情况下,父母对孩子的粗心评估会使孩子在学习和生活时更加不专心,并且会出现更多“粗心”的问题。
很多时候,孩子出现作业错误率高、考试成绩不理想等问题,并不全是孩子没有掌握好相关知识,而是因为种种的粗心马虎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丢了分确实很可惜,也因此常常招来父母的一顿数落。
六年级孩子做题总是马虎怎么办?
1、教孩子读懂题
孩子在不理解题意的情况下,是做不出来题目的,这就要求孩子的阅读能力,也就是理解题意的能力,一定要把题目理解的透彻。我们可以通过结合图形的办法,也就是让孩子在真实的图形中去感受这个题目,或者是在真实的题目条件和意境下,去充分了解和读懂题目意思,然后进行去解题。
2、培养孩子整齐有序的生活习惯
孩子“粗心”,往往也会表现在生活的许多方面。如果孩子生活在杂乱无章的家庭中,就会养成粗心、马虎、无序的生活习惯。所以,建议家长们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有序的生活环境,培养孩子井井有条的生活习惯,慢慢地,孩子在学习上也会逐渐细心起来。
经常听到有父母说,孩子太粗心了,无论是做作业还是考试,经常都是在简单的题目上出差错。孩子在平时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是会导致孩子粗心大意的呢?作为父母,我们又应该怎样帮助孩子纠正呢?
孩子做题总是马虎出错怎么办?
1、为了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就要学会把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所要完成的工作上。有的家长,不管孩子是不是正在学习,都把电视机开着,或者自己打牌搓麻将,这些做法都会造成对儿童的干扰,使他们不能集中精力去学习,久而久之,儿童便开始毛毛躁躁,养成“一心二用”的坏习惯。因此,家长应该在儿童学习时给他们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
2、当人们面对较难的问题时,心理上会比较重视,造成大脑思绪不易受到干扰,因而不易出现差错;反之,对较容易的问题心理上不太重视,思绪容易受干扰,因而较易出现差错。所以,重视任何问题,就不会马虎随便,掉以轻心,而且也能自觉地克服分心现象,从而有助于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
3、面对粗心大意的孩子,我们不要再对他说“怎么这么粗心”,更不要声色俱厉地批评,否则很可能会对“粗心”起到强化作用,反而不利于他克服这一毛病。相反,我们要多给孩子“细心”的心理暗示,在孩子粗心的时候提醒他“做事要细心,相信你可以做到的”。此外,当孩子认真且集中注意力完成某件事情之后,我们要及时肯定他、鼓励他,强化他的“细心”表现。
4、使用“指差确认”法,训练孩子,用手指指着物件,并口诵确认,手心并用,实现减少人为失误的效果。简单来说就是,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但要用手指指出来,还要用声音念出来,提高注意力,失误就减少了。
孩子做事总是很拖拉,有的家长急地对孩子又打又骂。其实,这样只会加强孩子的逆反心理,让孩子做事更加拖拉。想要解决孩子拖拉的问题,找到孩子拖拉的原因很重要,找到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怎么改掉孩子拖拉的毛病?
一、停止督促。
孩子通常较为看重来自外界的承认或认可,当孩子拖拉的时候,家长将不断的催促改为对孩子鼓励式的劝说,孩子便会受到正面的外部刺激,会下意识让自己更快的做事。此外,建议家长在孩子做事不拖沓或是自己主动达到要求时,可以适当地给予一些奖励。
二、认识时间的重要性。
每天只有24小时,今日事,今日毕,今天的事情不拖到明天做。明天还有明天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事情,时间过了,是无法重来一遍的,比如高考,每一个人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参加考试。
写作业拖拉,是很多孩子的通病以及很多家长的“噩梦”。小孩子没有对自己的约束力,所以他们随性很强,自已看到感兴趣的事就会停下来把玩,对作业就一推再堆。孩子对感兴趣的事情完成的是很快的,因此想要让孩子写作业快起来,家长首先要让孩子对作业产生兴趣。
怎么改掉孩子写作业拖拉的毛病?
一、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拖延作业的时候,要克制住自己即将喷发的怒火,理解孩子的速度、专注力和毅力等方面与成人的差异。同时,孩子的成长和学习就是从无到有的过程,他难免会犯错,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恰恰就是成长啊!经历了,他会收获得更多,所以试着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你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二、只鼓励不惩罚。
孩子如果又快又好地完成了作业,父母一定要及时地予以鼓励。但如果孩子写作业拖拉磨蹭,父母一定不要惩罚孩子。因为惩罚越严重,孩子的抵触情绪就会越强烈,同时会让他讨厌作业、讨厌学习。想要让孩子主动认真地学习,就要让孩子将学习与快乐的情绪联系起来。
面对孩子的粗心,要拿出更多的耐心和宽容,慢慢想办法,千万不要瞎指挥、乱批评,更不要期望一蹴而就。孩子细心的好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养成的。 要找一找孩子形成粗心习惯的客观原因。
孩子有粗心的毛病怎么改掉?
1、从孩子的作业量中找原因
有时候孩子功课太多,紧追慢赶,往往就丢三落四,忙中出错,表现出马虎粗心。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就要和老师交流,适当减少作业量。以少而精的练习,克服因为赶时间的忙中出错。
当然有时孩子的作业量也不大,但他老是念着看电视、玩电脑或是与小朋友去玩而马马虎虎匆忙应付,等大人检查的时候却错了一大半。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应该首先断了孩子玩耍的念头,让他静下心来学习,这样就能避免学习时的马虎粗心。
2、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
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孩子小时候马虎,长大以后自然就会好。其实,孩子是否马虎跟孩子的年龄完全没有关系,上小学的孩子可能会因为看错题目而丢分,参加高考的孩子也可能会因为马虎粗心丢掉分数。关键时刻的一点疏忽却足以改变孩子的命运,所以,家长一定要及时引导孩子改掉马虎粗心的坏毛病,不要等到铸成大错以后再去后悔。
孩子做题马虎粗心怎么解决?
1、让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重新起航。
耐心跟孩子交谈,让他明白当今社会的残酷,了解知识的重要性。虽然说成绩好坏不是最重要的,但是有了好的成绩,才能有更多的选择。重视孩子的心理变化,循序渐进的引导孩子爱上学习,慢慢就能克服粗心的毛病。关于学习,家长也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要不然会适得其反,容易滋生他们的叛逆心理。
2、给孩子一个明确的完成作业的时限。
在时限内让孩子全力投入到学习中,按照一节课的时间长度为宜。培养孩子对时间的感知能力,慢慢地让孩子形成学习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