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6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挑战;而自卑,无疑是让很多家长为之头疼的一个。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如果不及时纠正,它将成为孩子一生的“梦魇”。
孩子的自卑心理是怎样造成的?
一、旧账重提,重复孩子过错
翻旧账是很多父母都会做的事情。孩子之前的过错,父母拿出来反复强调,会让孩子深陷羞愧之中,为此感到自卑。
二、总对孩子说“没钱”
从小给孩子灌输家里穷的思想,长大后是很难改正的。“穷”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患得患失、更加缺乏安全感。
三、不断否定孩子
谁都不会是十全十美,所以父母为何要苦苦为难孩子呢?我们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孩子的学习还是生活,只要他尽力做好就行了。
四、夫妻经常吵架
孩子的安全感主要来源于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父母双方经常吵架会造成孩子安全感的流失,长大后也会对婚姻产生心理阴影。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
1)教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教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书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悦的伙伴。阅读让孩子在书中找寻到安慰,同样的,阅读可以让孩子变得“心明眼亮”,发现自我,找到新的角度看世界,不再害怕去面对,变得勇敢和自信。
2)帮助孩子认可自己
让孩子认可自己,第一步就是要告诉他,要认可自己的外貌。很多的不自信就来自于长相。认真的告诉他,他很好。即使没有大眼睛,可是他目光炯炯有神,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美。
3)要适时赞美孩子
赞美不同于一味的表扬,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父母要寻找值得赞许的具体理由,通过每一件小事来表扬、鼓励孩子,让孩子在点滴中增加自信,摆脱自卑。
4)拒绝比较
自卑的孩子最害怕的就是父母拿别人来和自己比较,这样会愈加让孩子产生一种“我不行,我就是很笨”的想法。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5)学会尊重孩子的意见
面对选择的时候,孩子会有自己的意见,当他提出自己的意见时,父母千万不要一味否定和忽视,这样会让孩子因为不被重视而失去信心。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内心的想法,认真聆听孩子的声音,学会和孩子平等相处。
6)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
很多时候,上了一天班的我们回到家里,还要被孩子缠着问东问西。这个时候一定不能不耐烦哦,孩子对生活充满好奇,如果你没有耐心倾听,嫌孩子烦,孩子可能就会害怕和你交流。当然,如果回答不了,要老实告诉孩子,让他知道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要相信自己,增加自信。
7)让孩子发挥自己的长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并帮助孩子发挥其特长,让孩子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一定不能强迫孩子去做一些他不擅长的事情,这样会让他更加不自信。
8)积极引导孩子正视挫折
挫折往往最容易让孩子掉进自卑的深渊
里,当孩子遭遇挫折的时候,父母要鼓励孩子正视挫折,挫折困难不可怕,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帮孩子找到解决的方法。吃一堑,长一智,鼓励孩子战胜挫折,吸取教训,重新鼓起他的自信心。
自卑的孩子会因心灵的贫瘠而失去了飞跃高山的底气。相反的,自信的孩子能够越挫越勇,即使眼前失败了也能够看到成功的机会。一个孩子是自信还是自卑,源于父母的教育方式。自信影响着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所以作为父母应培养出有自信心态的孩子,须做到自由大于掌控,让孩子自己去选择,相信孩子比什么都管用。
怎样改变孩子的自卑心理?
1、培养一些特长
很多孩子的自卑是因为在比较中丧失了自我。所以,根据孩子的优势培养一些特长,可以让孩子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在与人对比时会用优越感赶走自卑。而且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更容易取得成功,孩子会从成功中汲取向上的动力,变得积极自信。
2、多陪孩子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孩子的安全感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所以父母工作再忙,也要多陪陪孩子。周末可以带孩子出去玩,或者陪孩子参加一些亲子活动,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才会更有信心敞开心扉。
如果孩子经常感觉到自卑,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变得心理变态,对孩子的学习、生活都会有很多很多的消极影响。要想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这也是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关键。
怎样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
1.给予爱与支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和支持,这是他们建立自信心的基础。
2.鼓励自我表达: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鼓励他们表达自己,这有助于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3.培养独立能力:给孩子提供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尝试并学习,减少自卑感,这能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
4.肯定进步:当孩子取得进步时,不论进步大小,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这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在每个人身上都能找到自卑的影子,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如果一直带着自卑感去生活,自卑就会成为精神生活中长期潜伏心底。在这种情况下,自卑感就会演变成“自卑情结”。
自卑主要表现: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自身素质评价过低;心理承受力脆弱;经不起较强的刺激;谨小慎微、多愁善感,常产生疑忌心理。
自卑心理主要来源于心理上的自我消极暗示,它的形成可以是偶然存在,也可以是一段时间存在,自卑而给自己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应该自我反省,有意识地通过锻炼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超越自卑一定要建立在增强自信的阶段中要有一定的恒心,不可半途而废、急功近利。也不要认为自己是无药可救,世上没有绝对的不可能,只要自己努力,任何事都不会难倒自己的。
克服自卑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是自身。努力消除引起自卑的根源,提高自己的实力,从而提高自信的水平。
第二,是他人。以别人的评价与态度作为自我评价的主要标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提高自信的目的。
高中孩子不想上学肯定是有厌学心理了,作为家长,要去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看是因为什么才产生的这种不良心理,然后着手去引导孩子,通过一些鼓励和引导,帮助孩子慢慢摆脱这种烦恼,疏导好孩子的心理状态,让孩子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完成自己的学业。
高中孩子不想上学心理怎样疏导?
1、了解孩子的情况
首先,作为家长,我们需要了解孩子的情况。问问孩子为什么厌学,是否有学习上的难题,是否有人际关系上的烦恼等等。只有了解真正的情况,我们才能给出恰当的建议和帮助。
2、引导孩子寻找学习的目标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孩子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焦虑情绪也越来越普遍。如果不及时解决,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很多孩子就是焦虑过度连学校都不想去了,因此家长要尽早解决孩子焦虑的问题。
焦虑的孩子怎样做心理疏导?
1、正确看待孩子的焦虑情绪。
首先,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正确看待孩子的焦虑情绪。焦虑情绪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孩子们在面对各种压力时会产生焦虑情绪。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孩子的焦虑情绪而责备他们,更不能忽视他们的情绪。我们需要尊重孩子的感受,理解他们的处境,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支持。
2、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
孩子在面对焦虑情绪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应对。因此,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是缓解焦虑情绪的重要一步。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并给予他们支持和理解。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帮助孩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学会面对困难和挑战的能力。
想要做好家庭教育,父母就要学会跟孩子沟通;想和做好亲子沟通,父母就要找到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方法。尤其是青春期,孩子会为自己的世界筑起高墙,疏远父母,让父母不知道该如何了解孩子,教育上更是束手无策。
怎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理?
第一、注意观察。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所以家长应该多多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看看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何组织自己的语言,又是如何形成自己的逻辑。
第二、允许犯错,倾听孩子。
人只有在不断犯错的过程才能成长,作为父母切莫苛求孩子达到自己都无法达到的要求。每一个错误的发生都有其根本的来源,家长应该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倾听孩子的诉求,允许孩子犯错,并帮助孩子一起纠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