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
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单单是指身体方面,心理方面的健康也是十分重要的。家长千万不要急于教育,气头上教育孩子容易冲动。而是要有足够的耐心让自己冷静,等冷静后再去教育孩子,孩子才更容易接受。
家庭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和经验:
1、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孩子的潜能
人的成绩的优劣或成就的大小,主要依赖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聪明才智和学习能力的强弱,即我们称之的智力因素;二是实践中是否具备了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饱满的情绪、坚强的毅力及良好的个性,即我们称之的非智力因素。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家长们都很重视,但对于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兴趣与自信的培养,则很容易被忽视。
2、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让孩子以学为乐
现在,全社会都提倡“创建学习型家庭”,所谓“学习型家庭”指的是在家庭中有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习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活动;在家中有较为丰富的学习材料,并不断充实、更新;有固定的学习场所等。要创建“学习型家庭”,必须有“三优先”:为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优先;创造浓厚的学习气氛优先;增加教育投资优先。
3、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面对教育子女中出现的各种难题,要有耐心、决心和教育机智,能创造性地采取恰当的措 施,坚持不懈地去寻求较好的教育效果,而不应追赶社会潮流,盲目随从。家长应该根据儿童 的身心发展特点,对他们所进行的一些有科学、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让他们学习掌握一些 基本的基础知识,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家长进行的教育不应是“超前教育”,更不是 “定向教育”或“智力教育”。
4、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的天性是模仿,他们主要模仿的是父母,如果父母平时做事情责任心强,孩子通过模仿,自然也会养成有责任心的性格。所以父母要注意在孩子面前的言行,严格要求自己,做有责任心的父母。
5、可以适当的给孩子示弱
如果家长经常会表现出一种比较强大的感觉,那么此时就会让孩子觉得这个社会是不公平的,甚至久而久之对于亲子之间的关系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家长在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候,就需要适当的示弱一下,就比如在孩子面前装装傻,如果孩子在某一个方面做的比较好,那么这时候就可以说孩子你真棒,妈妈都不会。
6、创造好环境
不少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投资上不惜巨额投入。为了打造“书香门第”,把图书馆搬进家门;为了熏陶孩子的艺术细胞,添置各种名贵器乐;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早早地为孩子报各种课外班、提高班。然而,这种“最高配置”的环境却不是真正的好环境。
7、切勿打骂孩子,不要轻易进行挫折教育
之前我听过很多家长朋友用过一个叫做挫折教育的教育方法去教育孩子,就是孩子得奖了也不夸,就让孩子继续努力,意思是让孩子多多感受挫折,但是这样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积极性以及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夸奖的孩子来说,一味地去贬低孩子,让孩子继续努力,只会让孩子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从而导致出现叛逆问题。
有关“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经验”,良好的家庭教育,会培养出一德才兼备的孩子,这和家庭教育的原则以及方法是分不开的,好的家庭教育首先是父母有家风优、门风正、家规较严、关系和谐的家庭,生活本身就是经常起作用的直接有效的教育,给孩子树立正确的的人生观念。
下面就分享10条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经验,供家长参考:
1、家长以身作则。家长想教育好孩子,必须以身作则,这样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比如吃米饭时家长想教孩子勤俭节约,不浪费一粒米。自己首先要保证把碗里的米饭吃干净,一粒也不剩,这样即使不给孩子说,时间长了孩子也会跟着学的。
2、多鼓励夸奖孩子。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很强的,有时候一句责备的话能让他难受很长时间。相反多鼓励鼓励他会让孩子干劲十足。比如孩子帮家长擦桌子了,家长就要使劲的夸一夸孩子,说:你真棒!真勤快!谁也没有你懂事。这样孩子会非常高兴,还有可能去接着帮忙拖地了。
3、不要体罚孩子。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随意就体罚孩子,这样反而给孩子造成阴影。而是应该首先予以劝说和训斥,比如孩子耍脾气把吃的.好好的馒头扔掉了,家长应立即要求孩子捡起来,否则不让他吃饭了,并告诉他再扔馒头就罚站。这样孩子一般会自觉地捡起馒头。
4、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洗自己的衣服、烧水煮饭等,让他意识到自己是家庭成员中的一分子。
在日常生活的家庭教育中,对于初中生家长,所面临的孩子成长问题还是比较多的,有的也颇为头疼。对于初中生孩子,在平常的时候也要多关注、多交流,关爱和理解是最重要的。
初中孩子家庭教育方法?
1、理解并认可孩子的叛逆期特点
初中的孩子正处于叛逆期,叛逆期的孩子都会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思维喜欢求异,处处标新立异,父母应理解这些特点是所有叛逆期孩子都存在的,是孩子心理不成熟的映射。
2、要尊重孩子
这个阶段自我意识开始强烈爆发,非常在意外界的评价。因此,做家长的不要在别人面前批评孩子,不要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要过于苛刻。
好家庭就是一所好学校,好父母胜过好老师,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估量。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所谓的上梁不正下梁歪,也是这个道理。重视家庭教育,就是你送给孩子的最宝贵的财富。
家庭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1、言传身教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教育的导师,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因为父母永远都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最会去信任的人,只有父母做好了,孩子才有可能做得更好。
2、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家庭教育也要因人而异,没有哪一种方法是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孩子性格内向外向不一样,家庭条件好坏不一样,家庭教育的方法当然也不一样。在家庭教育中必须根据孩子身心实际发展水平,遵循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的顺序进行,要学会等待。
现在的孩子难管教,是普遍的现象。作为家长,首先应从家长做起,以身作则,平等平和的沟通,了解孩子的所知所想,施压,吼叫,棍棒教育,都是不可取的,多些倾听与陪伴,少些指责和怒斥。从小教育孩子:爱祖国,关爱家庭成员,懂得感恩。到学校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在社会尊老爱幼。遵守社会秩序。有爱心,帮助有困难的人。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孩子家庭教育的方法技巧:
1、环境熏陶。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
2、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高大与否,跟教育成果成正比的。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不管家长的言行是错误还是正确的,对子女都有深刻的影响。
2、尊重孩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学会将孩子看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的意愿与个人选择。只有孩子在父母的尊重中长大,他才能够学会如何去尊重别人。
3、给予孩子爱,但不能溺爱。作为孩子的父母,要用自己无私的爱来浇灌孩子的成长,这样才能够让孩子成为一个心中有温情,懂感恩的优秀孩子。而溺爱,只会害了孩子。
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情形,比如,当孩子主动提出要承担某些家庭劳动的时候,父母要做到充分的允许,给孩子出力的机会,不要认为孩子还小,而阻止孩子。
家庭教育孩子的十大方法:
1、教会孩子学习
父母必须要让孩子知道,读书和不读书,真的过得是截然相反的人生。你若有读书的机会,只要抓住了,人生就不再是“单选题”,而是有多个选择的机会。父母更要告诉孩子,任何取得一定成就的道路上总是伴随着曲折,充满着艰辛,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就必须付出努力,这是每一个孩子学习的责任。
2、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孩子小的时候由家人喂饭,报什么兴趣班?家长说了算,每日作息也是家长罗列的清清楚楚,总想着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了。日常生活中过多的干预,使得自主能力被大人所剥夺,长大后,这些生活日常会了,但是行为模式较易形成被动、依赖、不积极的态度。尤其是妈妈愈主动帮孩子做过多的生活事务,孩子自主学习能力丧失得愈快。
3、青少年的人际关系能力
青少年时期,孩子开始发育,精力旺盛,对异性开始产生好奇,此阶段的成长,需注意多方发展体育运动来消耗旺盛的精力,以便协助身体的自然成长,学习如何结交朋友与人际沟通;此阶段若花过多的时间于读书上,忽略了交友的重要性及运动习惯的建立,对人格与心理、生理的发展都不利,将来容易胆怯、害怕且人际关系不佳,极可能成为宅男、宅女。很多父母为了课业,在青少年期不给孩子充足的睡眠,使之缺少自然健康的饮食,也没有足够的运动,孩子当然长不好,但又不从问题根本上做改善。
4、教会孩子独立
都说孩子是上天赐予父母最珍贵的礼物。因为珍贵,所以难免会小心翼翼,想给孩子筑起一个温暖坚固的小窝,不让外面复杂的世界影响到他。但温室里的花朵,最容易受到暴风雨的摧残。时刻受父母保护的孩子,是最容易被击倒的。
5、教会孩子有教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类心灵的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就是人的教养。”教养,是培养孩子成人的灵魂,是教育孩子成材的基础。而良好的教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日积月累形成的,是从细节做起的,更是父母的以身作则带来的,有教养的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最高级的炫富,不是比家境显赫,不是比学校名贵,而是你虽然有金山银山,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因为,我有一个有教养的孩子。
6、教会孩子讲规矩
中国有句俗语叫:“无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说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否则人生将不可能成功。所以,教会孩子懂规矩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规矩是为人行事的准则,是让人明事理。教会孩子讲规矩,就是教孩子明事理,孩子能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这样将来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7、教会孩子懂感恩
感恩是一种美德,教孩子学会感恩是父母必须学会的重要课程。父母要让孩子学会感激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感激给他生命的父母,为他传授知识的老师,给予他帮助的朋友。孩子能够在内心对给予自己帮助的人怀有感恩之情,愿意对他人回馈爱和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样的孩子更容易受到他人的欢迎和接受。孩子知感恩,少不了父母的教导,平时对孩子多些耐心,多些理解,少些责怪和批评。
8、教会孩子会吃苦
现在的很多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父母生怕孩子会吃苦。但父母不让孩子吃苦的想法与做法,反而会让孩子受苦。因为父母舍不得让孩子吃苦,从小就对孩子娇生惯养,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会变得不能承受压力,无法承担责任,很难有出息,甚至会变成令人寒心的“白眼狼”。
9、教会孩子好好说话
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即使有着漂亮的外表,聪明的头脑,但若是出口伤人,不懂得尊重别人,也无法赢得别人真正的掌声。好好说话的力量不容小觑,它可以改变孩子的思维,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孩子的人生。孩子学会好好说话,将受益终生。培养一个好好说话的孩子,父母要学会多听听孩子心里的声音,让孩子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10、教会孩子承担责任
承担责任,能够促进个人成长,激励一个人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克服种种困难,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明智的父母,要教会孩子承担责任,让自己的孩子未来更出彩。教会孩子承担责任,父母更应以身作则,让孩子感受到承担责任是正确的做法。孩子看到父母勇于承担责任,那么当他自己犯了同样的错误时,便会模仿父母做出同样的行为。一旦形成习惯,孩子便会明白,做人需要勇于承担责任,因为这样做更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和谅解,孩子会更勇于突破和提升自己。
初中阶段,是一个孩子成长和成就学业的重要阶段。一是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要教育孩子具有良好的品行;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具有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思想意识。二是让孩子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三是要保证充足的学习时间。考入清华,北大的学霸们,他们并不是天才,而是用刻苦学习,充分珍惜和利用时间而达到的。
初中生家庭教育的好经验好方法:
1、改变姿态。孩子一到青春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尤其到了初中,不愿意被人左右。如果家长不改变策略,依然以强制性的姿态对待,容易形成正面对抗。最好的方法是以对待大人的姿态对待孩子。凡事多以商量的口气交流,多听听孩子的意见。
2、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家长要言传身教,及时洞察、矫正、指引,只有具备独立自主的顽强人格,才能勇敢向前,真正走向成长。
3、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家里真的要有一个平等、宽松、自由的气氛,杜绝家长制,父母不当裁判当朋友,切忌唠叨,学会倾听,学当"啦啦队",多和孩子交心。将"你听懂了吗"改成"我讲清楚了吗",家长要主动分担责任,为其减压。
4、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家长应尽可能与孩子沟通,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已经是初中生了,将要学习的课程会更多,难度也越来越高,所要接触的老师和同学也多,面对现实克服恐惧,帮助孩子从心理上接受变化,家长应特别注意孩子进入初中后头几个月的变化,并在帮助孩子顺利完成中学适应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