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
有一个开朗乐观的孩子,是每个做家长的愿望,但现实中,往往不随人愿。有些孩子总是比较敏感、脆弱、胆小,愁怀了父母,孩子自己也非常痛苦,苦恼自己明明很爱爸爸妈妈却每次都惹他们生气。父母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先找原因,在进行引导。
孩子敏感的原因:
1、是孩子自尊心很强的表现,而且孩子害怕受到挫折,害怕别人批评,害怕别人否定自己。主要还是因为家长的教育问题,有可能是因为小时候受到的表扬太多,虚荣心很强,还有可能是因为批评太多,也会对孩子身心受挫,所以很敏感,孩子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就会跟家长反抗,而且自尊心强的孩子长大后还会变得自卑,自闭。
2、家长性格影响。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所以说家长的性格如何是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的,如果家长的性格属于比较敏感的,那么孩子的性格也可能会变的很敏感。
3、家长的过度保护孩子 每个家长都是很爱自己的孩子的,有些孩子无论是从小还是到大都受到家长的特别关心和照顾,因为家长都特别的担心孩子成长过程中会受到伤害,但是如果说家长过度的保护反而会给孩子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所以说就会导致孩子的性格变的太敏感。
心理敏感的孩子应该怎么引导?
1、要呵护孩子的自尊心
家长应该多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改变居高临下的教育方式,用平等、友善的态度与孩子交流思想,在语言上要将命令式的口吻改为商量式的口吻,多给孩子些建议,而不是命令孩子做什么,要摸索孩子的心理,不要总是逼迫孩子做自己不接受的事情,这样才能呵护孩子的自尊心,改善孩子心理过度敏感。
2、不要过度批评
家长不要过分指责,要引导孩子敢于面对挫折和缺点,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要直接指出他的缺点来,要放大他的优点。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作为孩子来讲,可以选择优点,也可以选择缺点,家长要把孩子放到一个选择者的位置,引导孩子选择好的品质。
3、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
当孩子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候,家长应该多听一听孩子的想法,并且引导孩子要往好的一方面去想,或者教会孩子如何把事情做好,尽快摆脱不好的情绪。另外可以让孩子多读些书,培养个兴趣爱好,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样孩子一旦心情不好时候,就会有方法去抵抗,把不好的情绪释放出来。
4、引导孩子发泄情绪
如当孩子哭闹发火时,抱着她发泄一会,哭完后心平气和的沟通。敏感的孩子因为不善表达,所以有了委屈和不顺意,容易发火哭闹,家长别责骂他们,抱着她哭一会,等他发泄完了再心平气和的沟通,引导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不要阻止敏感性的孩子哭,因为哭是孩子的发泄方式,憋在心里更麻烦。
5、给孩子更多的私人空间
敏感型的孩子通常喜欢安静,喜欢独处,在人多的地方,孩子会显得不适应而有些烦躁,孩子更多的喜欢有自己的空间来放松自己。因此,家长不要强迫孩子参与她不感兴趣的活动或者聚会。应该给孩子自由,让孩子选择,或者家长可以建议孩子多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做一些不是很剧烈的运动。
一旦孩子出现厌学情绪,就会反感上学,逃避写作业,甚至有些孩子还会找借口逃学、用极端方式威胁家长办辍学。随着厌学问题越来越严重,孩子的成绩也会一直下降。初中的孩子已经进入学习的关键阶段,厌学会对孩子的未来造成很大影响。
初中叛逆期孩子厌学应该怎么引导?
1、关注孩子的情绪。
孩子在叛逆和厌学时,通常会有情绪上的压抑和焦虑感。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并尽力减轻他们的压力。为此,可以从一些小事情开始,比如陪孩子聊天,帮助孩子缓解压力。同时,家长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提供支持和安全感,让孩子感觉到家庭是一个温暖和睦的环境,让孩子愿意和家长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困扰。
2、理解孩子的需求。
在孩子叛逆厌学时,家长应该尽量理解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决定。家长应该创造一个开放的沟通环境,与孩子友好地交流,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强迫孩子接受家长的意见,这只会加重孩子的叛逆情绪,让他们更加厌学。
很多父母从小只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灵健康。有些孩子从小很内向,很多家长都以为这是孩子的天性,自己孩子就是不爱说话的。但内向很容易发展成自卑,而自卑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孩子心理自卑家长应该怎么鼓励?
1、鼓励孩子走出自卑的办法。对孩子多鼓励,少批评和指责,不管是职场中的大人还是学校里的孩子,都需要被人鼓励,孩子和大人相比,在心理上其实更为脆弱,如果家长对孩子不多一点鼓励、不少一点批评和指责,反而在爱的名义下用很负面的语言来指责和数落孩子的话,孩子的心理就会这些负面语言所撕裂,变得不再自信,变得懦弱自卑,毫无疑问,这种负面心理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正常的学业。
2、适当放低评价标准,给孩子减减压,分数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孩子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要重过程,不重结果,不要总盯住孩子的分数不放,适当地放低评价标准,给孩子减减压,只要孩子尽力了,家长就要理解和宽容孩子,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减轻孩子过重的学习压力,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孩子的发展潜力很大,偶然一时的退步并不等于以后就不进步,而且孩子的起跑点比较低,所以家长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不要只盯着孩子眼前的分数,而是要把关注点放在孩子的各种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上。
3、放手给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家长越是不放手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孩子就越是容易自卑,把孩子关在一个瓶子里保护起来,看似在为孩子好,但这实际上是在削弱孩子的动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加剧了孩子自卑心理的形成,因此,家长对孩子不要从小事事包办,替孩子把什么事情都做好,而是要放手给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
4、提高自信心。自信心是孩子做好事情的勇气来源,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就是要让他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但是在实行时,应思考可能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考虑尽量周全。这样即使失败了,也不会产生心理上的起起落落,从而产生心理上的失衡。
孩子的叛逆期是每个家庭都会遇到的问题,它是孩子成长中必要的一部分,也是孩子成熟的一个标志。自我独立的意识日益的增长,迫切希望摆脱家长的监护。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家长要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孩子有逆反心理应该怎么进行教育?
1、控制情绪
很多家长教育叛逆期中的孩子,会跟孩子硬碰硬,经常是一言不合就打骂,这样做只能起到相反的结果。本身这阶段的孩子脾气就冲,所以家长一定要控制自己的脾气,不然两个暴脾气上来一定是一点就着。家长可以耐心的听孩子发牢骚,等他说完之后再好好和孩子说。
2、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跌跌碰碰受到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心理就会产生不良反馈,这就造成了孩子的心理障碍。这些都是给孩子成长的实践机会,只要有家长的正确引导,孩子的心理障碍才能自我突破。
孩子有心理问题应该怎么办?
1、关注孩子的心理,调整家庭教育模式
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当孩子厌学、叛逆、人际关系等问题比较严重时,一方面要让孩子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寻求专业的帮助,重新塑造良好的家庭模式。另一方面,用实际行动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关怀,以真实的关爱温暖孩子的心,改变原有的控制方式,深入与孩子沟通,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
2、家长应该多与孩子交流
多和孩子谈论他们的情感和想法。家长应该尽量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多与孩子交流,让他们感到安全和舒适,并且能够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孩子会呈现不同的心理特点,这就要求家长也要时刻关注着孩子内心的变化,适时调整自己和孩子的沟通方式,帮助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有心理问题家长应该怎么办?
1、认真倾听孩子心声
要抚平孩子内心的焦虑和紧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先学会倾听孩子,而不是想当然地按照我们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去揣摩和猜测孩子的小心思。
所谓倾听,当然不是我们只用耳朵去听这么简单的一件事,而是我们要拿出充分理解、尊重孩子的心态去倾听孩子的内在心声,这样能够大大减轻孩子本来不堪重负的心理压力,也有利于孩子大胆把自己的心理压力说出来。
2、要适当地发泄积存在心中的不良情绪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或者家庭环境有关系,家长应该先反思自己,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不仅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对心理有问题的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办?
1、做好开导的工作,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多压力
先找到孩子心理产生问题的根源是来自于什么问题,比如说,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压力太大了导致了孩子变得孤僻,爱独处这样的性格。这种情况我们家长就要跟孩子好好地聊一聊,让他放开自己的心胸,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教孩子学会劳逸结合,家长要做好引导。
2、及时想办法去帮助孩子
孩子越小,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越大,父母可以影响到孩子的也就越多。因此,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及时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帮助孩子锻炼心理素质,帮助孩子能够在生活中面对多种心理困难,尤其是要在第一时间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从而及时进行干预。
相关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