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
自律的孩子往往是非常优秀的,他们可以很好的控制好自己的言行,真正的自控力不是靠高压控制出来的,比自控力更高级的是一个孩子的自觉力。
孩子管不住自己的行为怎么办?
1、家长要树立孩子的规则意识
家长不能因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就放任孩子的任何行为。孩子的自控力应该从小培养,告诉孩子什么行为是对,什么行为是错,哪些行为不可以做,树立规则意识,即使孩子哭闹耍赖都应该坚持原则,让孩子学着控制自己。
2、控制好时间
很多孩子都会出现沉迷于看电视的情况,而且经常看到沉浸其中,父母让其吃饭都听不见,这一行为就让很多家长感到非常头疼,孩子不能自己控制好时间。既然孩子不能控制好时间,那么我们就要从中帮助孩子,严格控制孩子做某件时间的时间,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习惯,就不再需要父母的帮助,也可以掌控好时间。
3、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想让孩子有持续前进的动力,那么就得让孩子有内驱力,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己安排学习生活,父母不要过度干涉。这样他们对于自身价值有了认知和肯定,也就有更多的自信能够继续坚持下去,内驱力不断地增强,不断地推动孩子寻求更长远的发展。
4、树立榜样
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孩子总是会模仿家长的一些行为。而且,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很多时候,一些成年人尝试着让自己变得自律起来,这将会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虽然自己下定决心让自己做出改变,可往往因为一些其他的原因,让其这种行为。当孩子一旦养成一种不好的习惯时,再想着让孩子做出改变,这同时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趁孩子还小,培养孩子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样才能让孩子受益良多。
5、尊重孩子的兴趣,学会鼓励孩子
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适当的给予鼓励,会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 而在孩子做的不好的地方,要学会安慰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行为的正确与否。
孩子缺乏自控力会有哪些影响?
1、影响学习
缺乏自控力的孩子,上课的时候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不能专心地听老师的讲解和示范,这样对于知识的理解就不透彻;同时做事拖延,当天的功课明天做,明天的功课后天做,长此下去就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最后影响学习成绩。
2、影响良好性格的养成
孩子在缺乏自控力的情况下,对于自己的情绪难以控制,遇事和做人容易发脾气,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性格。拥有自控能力的孩子,面对他人的批评和遇到困难时,他能够冷静地处理,不急不躁,不乱发脾气。
3、控制不了情绪
孩子经常动不动就哭,不分场合不分地点,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随意发脾气,霸道蛮横,会给他人造成麻烦。
有很多家长总是发现孩子在叛逆期的时候总是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让人意想不到,有些孩子甚至老是用手打自己,爸妈都觉得这不敢想象,况且孩子的手劲不知道轻重,如果打的严重话可能还会造成受伤,很多家长都担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自虐的倾向,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孩子生气自己打自己的行为怎么办?
1、接纳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出现一些不好的情绪的时候,我们没有必要限制他们,我们完全可以纵容他们通过发泄来缓解压力。如果父母过度的限制孩子的发泄,他们的心理就会变得扭曲,最后开始拿自己发泄。我们有的时候不需要知道孩子究竟是因为什么心情不好,因为任何人都有权利心情不好,所以接受他们的情绪很重要。
2、和孩子多交流
当孩子出现一些不好的态度时,我们可以尝试着跟孩子多多交流。只有我们对他们理解了,我们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变得暴躁。有的时候我们不要通过片面之词来断定一个孩子,要清楚他们的做法,清楚他们的想法。当我们开始试图理解孩子的时候,孩子也就不会用自我攻击的方式对待问题了。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发泄情绪的方式,其中最极端的是伤害自己的方式,家长给孩子一个良好的陪伴十分重要,了解这样做的原因进行心里疏导,对症下药。同时引导孩子选择正确的发泄方式。
孩子有伤害自己的行为怎么办?
1、和孩子沟通,让孩子明白,身体是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不能自己伤害自己,表达情绪的方法有很多,不能以伤害自己为代价。
2、通过沟通了解到孩子的想法后,视情节轻重,家长可以创造轻松的氛围与孩子去沟通,找到原因,逐一化解。必要时可以和学校的老师取得联系,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3、保持足够的冷静, 让孩子得不到那么多紧张和关注的反馈。然后家长需要反思下,是否给予孩子的足够的陪伴和关爱,孩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是否给予孩子了足够的支持,陪伴就是最好的告白。
4、从自身开始反省,拿出大量的时间陪伴孩子。毕竟父母辛苦打拼,为的还是孩子,孩子才是这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而不是事业。但要注意是有效陪伴,不能说大家都在家就叫做陪伴,而是说当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要出现;他不需要你的时候,你要给他安静的私人空间。张弛有度,才能让孩子既能感觉到被父母的关爱包围,又有自在生长的洒脱。
孩子自己打自己的行为通常是在一种长期的不被尊重、理解、认同的状态下产生的,通过伤害自己来实现情绪的发泄。同时,这种行为不仅仅是表面上看起来的行为过激,也并非是单纯的行为偏差,这对孩子内心世界造成的影响更是非常负面的,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
孩子自己打自己的行为怎么办?
第一,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让他感受到安全感。
这个安全感不仅仅是指父母的陪伴,还是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所有情绪都能被父母感受。孩子出现自虐行为,大多数是因为不会用语言表达,只会用打自己的方式来表达难受。
父母要做的就是接纳孩子的情绪,然后再用启发式的问话,来帮助孩子正确发泄情绪。要让孩子知道,情绪不好是可以向爸爸妈妈倾诉的,无论什么情况都会有家长的支持,以此来满足他心灵上的安全感。
第二,帮助孩子了解自虐是错误的表达方式。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性格,作为父母的我们需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制定合理的培养和管理计划,在孩子幼小阶段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更好的度过儿童时光,有个快乐的童年。
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暴躁怎么办?
1、父母要以身作则,树立好榜样
大多数孩子的暴脾气,都是学习父母的。父母要想孩子脾气好,首先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脾气的榜样。父母要做到平时不在孩子面前乱发脾气,做一个情绪温和,附有正能量的父母。当孩子对父母发脾气时,父母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对耍脾气的孩子进行责骂或者惩罚。也许孩子只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父母要教会孩子正确发泄情绪的方法,并且以身作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2、要给孩子一个有爱心的微笑和拥抱
孩子脾气暴躁时,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个有耐心的微笑,轻声问,怎么了?然后张开怀抱,给孩子一个有爱心的拥抱,可能就能平复孩子的暴躁。尤其在一个家里,母亲和孩子生气,父亲可以这样做,反之,也是如此。
家长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打骂孩子,从古至今都被视为理所当然。中国人被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一直存在。但是那些小时候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孩子,他们长大后也会更倾向虐待自己的孩子;那些在情绪化家庭中长大的人,他们可能也缺乏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童年时缺爱,被伤害,受虐,没有安全感,缺乏尊严……长大以后,就会演变成自闭、抑郁、自杀、暴力倾向、焦虑症等等。
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打骂孩子该怎么办?
1、跟孩子细心交流
很多家长在打骂完孩子之后,虽然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去了,但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伤害。当你下次再有打骂的意思,孩子就会担惊受怕。与其这样,还不如刚开始就跟孩子细心交流。当孩子把某件东西弄坏之后,问问他究竟是什么原因,双方都了解后,自己也就没有那么大的脾气了。
2、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
当孩子犯了错误之后,家长应该做的不是说他们打他们,要让孩子彻底地知道错在哪里了。可以让孩子有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自己找找错误的地方。父母可以提示他们,孩子知道错在哪里了,就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这样不仅可以抚平孩子的情绪,还可以让父母的心情平稳一些,不至于让自己发脾气。
孩子的自控能力都较差,需要家长的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和自控能力的培养要与孩子的沟通开始。不能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打骂孩子,有时候孩子并不知道这件事他有错或者根本不是有意的!这时候打骂孩子会是孩子有反抗情绪!
孩子自己管不住自己怎么办?
1、在做事时,让孩子思考怎么才能做得更快孩子做事遇到困难时,要么半途而废,要么做得越来越慢。这时,父母要引导孩子思考怎么才能做得更快。孩子做完事情之后,很少总结经验得失。所以,父母要引导孩子总结经验,反思改进的方法。等到下次做事的时候, 孩子就能做得又快又好。让孩子学会控制时间。
2、自制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可以从小事开始,从比较容易的事情开始。如果孩子不喜欢看书,可以从每天看几页书开始,慢慢的,孩子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就会自觉看书了,不需要家长提醒了。
3、当孩子有了一点点进步,都要及时鼓励,暗示孩子每天都可以做得这么好。比如孩子今天放学回来后,妈妈没有叫就开始做作业,可以鼓励他:我看到你今天回来就做作业,妈妈觉得很欣慰,你不仅提前完成了作业,书写还很工整,妈妈相信你,以后都能做到先做作业再出去玩。先描述孩子做作业这件事,然后表达妈妈的感受,再针对孩子做作业的事情,具体的描述出来孩子做作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最后表达妈妈的期待,这是一个完整的鼓励过程,孩子听了会充满力量。
4、先做好自己,做出榜样。在孩子面前严于律己,不能随性,也不能随便。有些话,有些事,在孩子面前是不能说也不能做的。回家少看电视,少玩手机,少闷头大睡,少赖沙发,少邋遢随便,这就是最好的榜样。改掉吼叫,放下架子,亲近孩子,陪伴孩子一起游戏,一起玩耍,一起用餐,一起聊天,一起阅读,一起学习。和他谈心,和他交流,和他沟通。在陪伴的过程中,教会孩子管理自己,教会孩子自我校正,教会孩子规矩规则。
相关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