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7
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小学生虽自控能力不足,但可塑性特别强,再加上小学阶段是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最佳时期。因此,提升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健康成长很重要。
如何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1、家长以身作则,说到做到
比如答应孩子写完作业可以看20分钟电视,那在孩子完成作业后,就给他时间去看电视。答应要买的玩具、书籍、奖励,答应过带他去哪里玩,都要一一兑现,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承诺。你在要求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不能自己去打游戏、看电视、翻手机,你可以陪在他身边一起学习,家长在生活中的示范作用对孩子非常重要。你的自控力好不好,孩子也都看在眼里,并努力去模仿。
2、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 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家长要分析孩子的合理需求,给予不同的延迟满足方式。孩子在等待的过程中,学会了忍耐和珍惜。父母承诺的就一定要兑现,否则只有延迟没有满足,是达不到效果的。家长也要及时表扬,使孩子自我认可,精神得到满足。大量实验也证明,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越强,越容易成功。
3、积极鼓励
很多家长对鼓励孩子这件事也会表现得很吝啬,孩子有进步也不会去表扬孩子,其实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相反积极的鼓励会让孩子体会到成功,反而会更努力地去做相应的事情。因此,家长应仔细关注孩子,发现他们的进步点,哪怕是一点点,就要积极地去鼓励孩子。比如上网课这件事,昨天孩子玩手机了,今天没有玩,不管孩子听没听懂,积极地鼓励孩子,表扬他有进步,听到家长的表扬,孩子也会逐渐地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专心地听网课了。
4、时间观念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也很重要,让孩子学会固定的时间完成固定的事情,比如几点收拾好书包,几点完成作业等等。您可以让孩子自己来规定时间,如果在自己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便给予奖励,如果没有完成,就会处罚。当孩子完成了,便引导孩子挑战自己,昨天是一个小时完成作业,今天就挑战五十分钟,奖励更多。这样逐渐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也会越来越强。当然奖励只是一个手段,并不是目的,要让孩子逐渐明白,学习不是为了奖励,而是为了自己。
自我管理能力对孩子的好处:
1、学习观:为优质就业打基础
严密的管理制度,让学生形成了高效的学习习惯,同时也在整个校园和班级中培养了浓郁的学习氛围,同学们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树立了的自主管理意识,学习效率高,成绩好,更为成功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时间观:今日事今日毕
在学生自主管理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有个关键点,就是及时。及时意味着今日事今日毕,遇到问题及时处理,遇到难题及时消化,遇到困难及时解决。不仅从根本上让每个孩子克服了自身的惰性,而且从整个学习过程看,也实现了学习内容的最优化和高质量。
如果你家恰好有一位行为粗鲁、毫无礼貌可言且自制力差的孩子,父母该如何介入引导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虽然种感觉往往是让人不舒服的,但是必须慢慢培养孩子耐心及学会等待的习惯。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自我管理?
1、为孩子制定明确的规则
那些觉得自己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想要什么就能马上得到什么的孩子,常常出现的情况是,一旦要求没得到满足就会拼命哭闹、大发脾气。父母只有让孩子理解在生活中存在明确的规则,他才能学会自律和尊重规则。而让孩子理解你制定的规则,并不能一蹴而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着手。
2、不要吝惜你的赞美
不管是铺床、餐前摆放碗筷还是让他和其他小朋友分享他的玩具,如果你的孩子表现很好,一定要表扬他,要对他遵守规矩的行为进行正面强化。
要注意控制好情绪,等到真正冷静下来想清楚之后再执行,不要把过多的负面情绪展露在孩子面前。千万记住不要心软,有时候家长要学会狠心和放手,给他们一定的试错机会,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如何帮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
1、要了解孩子负面情绪的原因
想要疏导孩子的情绪,我们就要先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只有了解了孩子负面情绪的原因,你才能对症下药,等孩子平静下来找到合适的方法来跟孩子沟通,不管孩子说什么,不要打断,等孩子说完再表达我们的想法。
2、转移注意力
有的孩子在处理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家长可以用各种方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也可以让孩子换一个环境,换一种心情来面对负面情绪,这样可以有效地排解孩子的负面情绪。
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孩子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手机等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想要完全禁止孩子接触手机等设备不可行也不现实。所以,家长要做的不是让孩子戒掉手机,而是让孩子学会合理的使用手机。
如何帮助孩子管理手机?
1、做好共情是前提
当孩子出现过度使用手机的情况时,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共情,不要带着情绪去指责孩子,让孩子感到和爸妈聊手机是安全的。孩子不回避与父母聊手机这个话题,并且可以畅所欲言,是家长引导、帮助孩子合理使用手机的第一步。
2、重塑观念,避免禁果效应
手机本身没有问题,问题是如何有控制地使用手机。所以对于手机的管理,特别是在家里的使用,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禁止”。家长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以更加多元和包容的心态理性面对孩子使用手机的情况。
教会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并不是直接就能看到结果的事情,孩子毕竟是孩子,总会有淘气,自控力差的时候,但是如果坚持下去,迟早会看到结果。
如何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1、帮助孩子培养耐心
没有人喜欢等待,何况是年幼的孩子。从发育学和神经学来看,等待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孩子从一出生就“条件反射性”地希望自己的需求立即被大人知道,并及时得到满足。”“所以,必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耐心。虽然种感觉往往是让人不舒服的,但是必须慢慢培养孩子耐心及学会等待的习惯。这样,孩子在将来面对类似情况时,才不会鲁莽、冲动行事。
2、培养孩子积极做家务
孩子在干家务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一些问题的,需要他不断地动手、动脑,来锻炼自己不断提高能力。如果将做家务的事情持续地下去,孩子不仅仅是培养了爱劳动的好品质、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对于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建立、提高也是很有好处的。
孩子的情绪是孩子表达自己的一个最基本的方式,而且这种表达是一种真实的本像。家长们可以通过观察发现孩子的情绪是来自于哪里,从而更好地帮孩子去解决问题。
如何帮助孩子管理情绪?
1、情绪开始时,表示倾听和接纳
孩子的情绪是有苗头的,觉察到孩子的情绪,用心倾听和向孩子表达接纳,能够在开始时,建立好的沟通连接。否则,得不到理解的孩子,很容易进一步失控。因为情绪,其实是一种“求助”信号,帮我们看到孩子无法说出来的感受。
2、情绪激烈时,帮助孩子合理表达
孩子拥有感知情绪的本能,可最初却不懂得情绪的意义。所以,一旦感到受挫,就会哭泣、打闹,甚至伤害自己。此时,孩子越是失控,我们就越要教给孩子合理表达的方法。父母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感知到它,最终才能学会控制它。
人际交往对每个人很重要,然而有的孩子总是以自为中心,经常瞧不起他人,成为了孩子与人交往的绊脚石,尤其是到了青春期,若不加以引导,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未来。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自我为中心?
1、给予孩子充分的安全感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陪伴孩子,父母的耐心陪伴是治愈孩子心灵创伤的最好的良药,父母需要认识到,孩子的成长过程只有一次,千万不要因为其他事情忽视孩子,一定要抽空多陪陪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使孩子能够有足够的安全感,健康发展。
2、多带孩子出去玩
父母平时要多带孩子去热闹的地方玩耍,让孩子多和其他小朋友们相处,这样,能够培养孩子与他人的共情力,使孩子能够体会他人内心的情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顾及别人的感受,避免过度以自我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