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
与小学相比,初中的学习科目在增多,学习压力也在增大,对于一些适应能力差的孩子,他们会因为无法适应初中生活出现成绩下降的情况。初一的孩子才开始进入初中阶段,只要家长好好引导,他们的成绩是可以得到提升的。
初一450分什么水平?
初一学生考试400多分,相当于每科平均分60左右,初一考试科目是7科,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生物、地理,如果只考到400多分,就意味着这学生的基础不扎实,许多知识点只是懂得,却不会灵活运用。初一是初中阶段打基础的时候,一定要加把劲,不然中考就废了。
初一450分,如何赶上来?
第一种情况,孩子智商一般,已经很努力了。这种孩子需要继续保持努力的状态,但是家长要合理降低对孩子的学习期望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需要去985、211、常青藤这样的学府,更多的是想想行行出状元,让孩子在少年阶段做好少年时期的事情就非常不错了,当然家长也要不断鼓励孩子。成功的孩子一定是个努力的孩子。
第二种情况,孩子智商高,但是有懒病。这种孩子需要树立目标,有了目标再谈学习问题。有时候学习差恰恰是目标感不强。
第三种情况,孩子智商一般,还不努力。这种孩子要充分挖掘一下,让孩子感受到通过努力取得成功后的快乐。
对于初中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好学校的知识,在学校的知识学明白学清楚的情况下,如果有时间有精力还想提高再考虑课外班。目前孩子400多分,很明显就是课内知识没掌握好,因此需要帮助孩子做好预习、听课、复习三部曲,当日问题当日毕。有问题及时找老师找同学,不要假装会,要不耻下问。家长也可以和相关的任课老师具体沟通一下孩子的情况,请老师给出建议,跟紧老师的要求。
初一孩子成绩不好的原因有哪些?
1、学习没有章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如果方法是对的,学习效率自然也就会上去,但成绩起伏越大,说明方法的不稳定性也就越高。
2、对初中生活不适应。
孩子从小学升到初中,科目增多,内容增多,而且难度再加深。一下子孩子乱了阵脚,手忙脚乱不知道怎么去安排学习。
3、似懂非懂的学习状态。
上课老师讲的时候听得懂,课后自己看就一脸懵,这是不少学生在初一阶段的学习状态。而这样的学生又往往没有对未知一探究竟的想法,以致于学习完全依靠老师讲解。这样的学习状态非常被动,问题积累越来越多,等想要回头再补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无从入手,因为漏洞实在太多。
初一的学习方法:
1、制定学习计划。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每天的学习时间、科目安排和休息时间。有计划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2、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课堂上要及时配合老师,做好笔记来帮助自己记住老师讲授的内容,尤其重要的是要积极地独立思考,跟得上老师的思维。
3、学会用心。学习的过程,应当是用脑思考的过程,无论是用眼睛看,用口读,或者用手抄写,都是作为辅助用脑的手段,真正的关键还在于用脑子去想。
4、学前预习。这就意味着在你认真投入学习之前,先把要学习的内容快速浏览一遍,了解学习的大致内容及结构,以便能及时理解和消化学习内容。
5、注意整理,学习过程中,把各科课本、作业和资料有规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时,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学生查阅某本书时,东找西翻,不见踪影。时间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寻找中逝去。没有条理的学生不会学得很好。
6、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学习、休息和锻炼时间,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中学阶段,不长不短三年,希望孩子前面努力后面发力,争取中考有个好成绩。
当孩子成绩差的时候,家长与老师沟通,要保持好的心态,首先对老师表示感性,记住“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孩子成绩好坏老师并不是主要责任;然后向老师了解孩子详细的在校表现,并表示会全力配合老师,一起把孩子的问题解决到,一起帮助孩子把成绩提高上来。必要的时候,请老师吃个家常饭,也是可以的(不能送礼,不能做违反原则的事情)。
初二期中倒数怎样跟老师沟通?
1、当面沟通:
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家长,在孩子成绩不好时候,首先想到就是打电话质问老师,为什么孩子成绩一直提不上去,这在沟通中是比较的不恰当的,最好是能够当面的做一个详细沟通了解,才能够具体解决问题。
2、力求和气,共同解决:
建议家长和老师都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共同找出影响孩子成绩的因素,一起帮助孩子提高成绩。
孩子考试焦虑的产生往往与消极的自我暗示有关。一想到考试,有考试焦虑的孩子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我肯定考不好。”“要是考砸了怎么办?”而且这种思维还有扩大化的倾向:“我要是考砸了,父母一定会很失望的。”“我要是考砸了,老师一定会批评我。”这些想法导致焦虑水平上升,影响了考场上的正常发挥,而考试成绩不理想又强化了这些想法,下次考试时,焦虑更重,对成绩的影响更大,以致考试失败,造成恶性循环,难以纠正。要想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家长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增强他们的应试信心。
初二学生如何应对考试焦虑?
1、安抚孩子的情绪。
孩子一到考试之前就焦虑,家长应该首先安抚孩子的情绪,不要一上来就忽略孩子的情绪,或者是觉得孩子矫情、没事找事。因为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情绪是非常敏感的,遇到一些小挫折、小困难,孩子感觉焦虑是很正常的,家长应该以安抚为主。
2、引导孩子正确面对考试。
考试是一种评价方式,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正确面对考试。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考试只是评价孩子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不是衡量孩子价值的唯一标准。当孩子遇到考试挫折时,家长不要过分责备或批评孩子,而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鼓励孩子反思问题,总结经验,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考试时心情紧张,妨碍自身实力的发挥,这是很多学生的苦恼事,更糟糕的是,有些人因为考试紧张屡屡失误,渐渐陷入了恶性循环,越紧张就越考不好,考不好就更紧张,最后演变为“考试焦虑症”,逢考就大脑运行失常,思维经常短路,不仅成绩大受影响,连正常学习和健康状况都受拖累。
一、驱走失眠症
合理的作息制度,充足的睡眠和运动,科学的饮食安排,对消除考试紧张必不可少。
大多数考生失眠的原因是,担心睡不着觉 ,会影响身体和考试,急于想睡着,刻意强迫自己睡觉,其实这是一个认识的误区。这样非但不科学还会恶性循环。
考前失眠千万不要用药物来调理。
驱走失眠的方法:
随着家庭教育的不断普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父母认识到家风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教育孩子上,家风能引领孩子养成好的品行,对孩子的一生都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可很多父母还是很苦恼,到底该怎么树立一个良好的家风?
十条简单的优秀家风
第一:近日忧居猛省,一味向平实处用心,将自家笃实的本质还我真面,复我固有。——《曾国藩家书·沅浦九弟》
最近在家中烦闷之时突然醒悟到这一点,决定要向平实处努力,希望还能做回老实本分之人,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第二:才尽身危,好名得华;有群累生,孤贵失和。——东方朔《东方诫子》
自古以来那些有才华而锋芒毕露的人,都十分危险。有好的名声的人,会得到实惠,光彩一生。拉帮结派的人会招来祸患,自命清高的人们,会失去朋友。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一个昌盛的家族背后,都有十分严谨的家规家训。孩子只有在家规严明的环境下长大,日后才会形成更好的人格和品质。家长如果想要为孩子树立家规家训,不妨借鉴一下这几条优秀家规。
优秀的十条家规家训
第一条:人报者滋甚,不如默而自修己也。——王昶《诫子侄文》
去报复别人,只会将自己的名声变得更坏,还不如保持沉默,修养自己的品德。
第二条:人来相见,亦启禀然后往报之,此外不得出入一步。——朱喜《与长子受之》
如果有人前来找你,一定要去启禀老师然后再去,除此之外不能随便出入一步。
家风,可以世代相传,起到教育子女后代的作用,它是一种榜样性,后代子女按照家风,为人处世,它具有榜样性和权威性。是一个家庭及家族的都认可的,而且具有一定约束力的,全族的人都按照家风来执行。
十条简单的优秀家规家训:
1. 功废于贪,行成于廉。
摘自苏轼《六事廉为本赋》。工业毁于贪婪,而德行养成于廉洁。
2. 门高则自骄,族盛则人之所嫉。
摘自柳玭《诫子弟书》。门第高就会骄傲,宗族显盛就遭人妒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