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
孩子出现厌学情绪一直是父母们担心的问题。厌学是一种负面情绪,它主要呈现在学生对学习知识存在偏差,情感上对学习产生一种负面情绪。厌学行为不是一时的,在孩子的整个学习生涯当中,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甚至反复发生。家长一定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以便帮助孩子顺利消除厌学情绪。
孩子为什么会有厌学情绪?
1、基础差,学不会
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差,对现在所学的课程听不懂,缺乏学习兴趣;他们本身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更没有人生奋斗的理想,这是产生厌学心理的内因。
2、畏难情绪
就是感觉很多事情要做,感觉有太多东西不会。往往一两道题做不进去,就感觉太难了,太不愿意做了,感觉到自己无法解决那么多的麻烦。其实,那么多的麻烦仅仅是你的感觉而已。
3、心理变化
对于初中孩子来说,本就是青春期和叛逆期的结合体,所以此时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会导致情绪的变化。有些人会因为自己的情绪变化而陷入不知所措的状态,没有人可以和他们说话。因此,他们选择厌倦学习来缓解自己的心态,所以父母应该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
4、学习过程中没有成就感
成就感是一个人坚持某项工作的重要动力。如果他屡次失败,会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即影响学生对自己的理解和评价,使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很差,无法完成学习要求,产生自卑和自暴自弃,降低学习动力水平。
孩子有厌学情绪怎么办?
1、平复孩子的坏情绪
作为孩子来说,他在情绪的风口浪尖,还不懂得如何调节,情有可原。而作为父母需要有更大的格局接纳孩子,与其和孩子在这个纠结的情绪里对峙,不如索性带孩子换一个环境,到郊外,或者某个自然风光秀美的地方。孩子换了环境之后,也会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再审视,情绪会慢慢平复下来。
2、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孩子厌学显着的特点是丧失了信心,这时候家长应该对孩子适当地降低要求,创设情境,让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克服自卑,要多倾听、多宽慰、多关心孩子的身体和心境,纠正厌学情绪。
3、告诉孩子正确的学习动机
家长应该告诉孩子正确的学习动机,孩子缺乏学习的心理动力,是因为在家庭中不应该过分娇惯使孩子对的知识内容缺乏兴趣,与老师和同学之间均未建立良好的关系,或自尊心受到伤害,对学校有消极情绪,缺乏吃苦耐劳和坚韧不拨的意志,只爱听表扬的话,经不起批评和挫折,心理自卫能力差。孩子缺乏得最多的是价值观和人生的态度。当今社会,优秀的品德是人的重要财富。所以家长应该首先明确,诚信、刻苦、认真都是优秀的品德,要教孩子分析问题和了解人的方法。
4、给孩子一个轻松的家庭气氛
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个轻松的家庭气氛,不要一天到晚对孩子千叮咛万嘱咐,讲道理,打比喻、举例等,虽然对孩子的生活起居照顾的很好,但是让孩子没有真正感受到宁静、温馨的生活环境,也没有了自由独立的能力。
孩子有厌学情绪的表现:
学习开始变得被动,抵触写作业或者写作业的时候拖拖拉拉,平时一个小时的作业要拖到2、3个小时才能完成。
不爱读书看书,偷偷地玩手机或看平板等电子类产品,并且用大量的时间玩手机游戏。
知识基础弱,跟不上班级学习进度,自暴自弃;
对某科或某几科知识理解能力差,反应迟缓,虽经努力而效果甚微,故而弃之;
成绩落差大,无法面对而远之;
对某个老师不认可,由而演变成厌其学科;
和某些同学或朋友关系过密或过疏,受其影响而厌学;
对家长某方面不认可,而用不学来对抗;
痴迷某种事物而没有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
对现所学知识的必要性不清楚,故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任务太多、太重,孩子在心理上、身体上无法承受而放弃;
社会环境影响了孩子的价值观,知识无用论左右了孩子的思想。
进入初中后,可能因为学习科目的增加以及学习任务的加重,所以有一部分初中生会产生厌学心理,而且初中生厌学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而且解决初中生的厌学方法也不一样,家长请看以下的内容。
为什么中学生有厌学情绪?
1、心理变化
对于孩子来说,本就是青春期和叛逆期的结合体,所以此时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会导致情绪的变化。有些人会因为自己的情绪变化而陷入不知所措的状态,没有人可以和他们说话。因此,他们选择厌倦学习来缓解自己的心态。
2、外部不利因素的诱惑
家长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看自己的孩子是否被外界的不良因素所诱惑,比如在外面结交一些不良朋友或者沉迷网络游戏。这些外部不利因素会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首先,家长要知道中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一定是和孩子的学习环境和自身的家庭教育有关系的,毕竟中学生大多数已经知道学习的意义了,这个时候只有那无尽的压力和痛苦才能消灭他学习的激情,所以,家长要尽量减轻对孩子的压力,让孩子愉快的在学习中成长和进步。
为什么很多中学生有厌学情绪?
1、家庭因素
现在社会上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是非常高的,往往不会考虑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对中学生采取的管教态度是“高标准、严要求。”有可能强迫中学生去学习一些他们不喜欢的知识,只要孩子做到不到位,就会对孩子进行责罚,久而久之,孩子会因此而丧失信心,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2、压力过大
大部分中学生出现厌学的情绪,都是因为压力过大导致的。小学阶段随随便便学习,成绩都可以位列前茅,甚至还可以得到家长的表扬和掌声。但是,进入到初中阶段后,学习难度的增加和竞争压力加大的中考,也会出现各种吃不消的情绪。而这种庞大的压力,也会让他们对学习无比抵触。
厌学情绪普遍存在于每个年龄阶段,以及不同学习时期的孩子身上。很多家长认为去处理孩子的厌学情绪非常棘手,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不了解和不理解。父母应当去了解,了解孩子到底是因为什么产生厌学情绪。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厌学情绪?
1、父母的教育
父母的教养态度、教养方式,以及家庭的学习环境等都会对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过高的期望与孩子实际水平差距太大、动辄不恰当的严厉惩罚、夫妻之间的争吵影响及缺乏真正的关爱等,这些都会让孩子心灵受到伤害或心理压力过大,对学习产生反感,甚或与家长对抗,用消极对抗来发泄自己的不满,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2、青春期性心理冲突
调查发现,发生厌学与一些孩子初入青春期有关,当女孩出现初潮和男孩首次遗精时,由于神经、内分泌的作用,他们的警觉性增强,害怕学校其实是一种移花接木的转换防御机制,通过弃学暂缓了“不被人发现”、“不知如何是好”这种潜在的性心理压力。
家长首先要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孩子目前的状态,使她幼小的心灵倍受痛苦的煎熬,家长自己先要摆正心态,以平和、乐观、积极的心态来帮助孩子度过难关,相信自己的改变能带动孩子的改变。
为什么孩子会发生厌学情绪?
1、缺乏正确学习目标。这部分学生大多学习成绩不佳,学习被动,对学习感到乏味。认为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但迫于老师、家长压力,不得不每天背着书包到学校混日子。
2、压力过大。现代中学生的心理压力过大,无论是家长对孩子的期待,还是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都对学生的学习抓得特别紧。学生从社会、学校和家庭中接受最多的信息是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将来考上一所好学校。特别是,家长教子心切,往往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又毫无心理学知识。所以,总是无休止地埋怨、挑剔,让孩子产生无论多么努力,都不能让父母满意的挫折感。这样,学生的心理就会产生太大的压力,容易导致学习倦怠。
3、有些学生虽然努力学习,但无论怎样,他们还是会遇到失败,失败一次又一次无情地粉碎他们的进取心,使他们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材料,于是他们主动放弃了自己的努力。还有一些学生,他们也努力学习,并取得了他们认为好的成绩,但往往不如其他人,很少受到老师的赞扬。由于长期被老师忽视,他们逐渐失去信心。
4、有的家长忙于自己的事业发展和赚钱养家,从而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而有的父母自身生活态度就很消极,整天打麻将,吃喝玩乐,无所事事,无所追求。
当孩子有厌学情绪时,如果家长再用严厉的要求去逼迫孩子,必须复学,即使他回去了也只是暂时的妥协。但如果家长先了解孩子厌学的原因,用爱、欣赏、理解跟孩子相处,就能够慢慢调整孩子,唐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支持、信任、尊重,就更容易回到学校,也会更稳定的发展。
为什么孩子有厌学情绪?
1、学校因素
学校受应试教育影响较深,依然存在着重智育轻其他的现象,学生在学校里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感觉枯燥无味,进而厌烦学习。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重灌输,轻互动,并在评价学生时过多地强调学习成绩等,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并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
2、家庭缺爱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母相亲相爱,希望父母无条件地爱自己。在爱温暖流动的家庭中孩子可以安心地做自己、发展自己,而在爱无法流动的家庭中孩子充满着不安全感、不信任感和深深的恐惧感,试问一个长期心神不宁的孩子如何去好好学习?
孩子不愿意上学有迹可循,大部分跟心理原因有关。每个孩子喜欢的东西不同兴趣点也有所不同,父母的的正确引导可以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认为上学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也就不会排斥上学。
学生为什么会产生厌学情绪?
1、家长干扰太多,造成逆反心理
应该很多家长都喜欢陪着孩子一起做作业,一起复习功能,如果只是陪着到也罢了,关键是这些家长特别愿意在孩子背后指手画脚,家长的干扰不仅阻碍了孩子的学习,还影响了亲子关系。
2、内在驱动力不够,就是懒
有一类孩子,放学回家之后就一个姿势,能躺着绝不坐着,甭说帮父母做点家务,连自己的事都是能不做就不做,就一个字,“懒”,真是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