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中国人历来重视家庭教育,为人父母者,都希望将下一代培养成才。纵观悠悠历史长河,古有孟母三迁,今有傅雷家书,都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人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
古代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经验:
古训有言“对子女七不责”
一. 对众不责
古人在教育子女时已经懂得不在众人面前责备孩子,要保护孩子的尊严,经常被父母不分场合责骂的孩子,不仅不会反思错误,还会变得胆小懦弱,容易产生自卑感极度不自信。
二.愧悔不责
如果孩子已经明白自己所犯的错误表达自己的悔过,并表示不再犯,就不要再过多的指责,批评的目的就是希望小孩子能够反思错误,过度指责会让孩子产生严重的负担,长此以往孩子性格容易压抑。
三.暮夜不责
夜晚入睡前不要责骂孩子,晚上睡觉的时候责骂孩子让孩子沮丧的入睡,容易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睡眠质量影响孩子的精神状况和健康状况,经常这样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四. 饮食不责
三餐吃饭间不要责备孩子,孩子受过责备后既影响吃饭的心情,也容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对孩子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
五. 欢庆不责
孩子在开心的时候不要责备,同样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开心的时候经络通畅,突然的责备经脉会憋住,对身体伤害大。
六. 悲忧不责
孩子伤心难过哭泣时不责备,孩子本身已经很失落需要宣泄,此时责骂孩子对孩子无异于是雪上加霜,实在不是明智的父母。
七. 疾病不责
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生病时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否则容易加重孩子的心结和延缓病情的痊愈。
教育孩子的5个国学经典故事:
1、孟母择邻
孟子,名轲,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相传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承担了教育孟轲的职责。孟母为了教育他,曾经三次搬家。
起先,他家住在一座山下,山上有很多坟墓,他便经常学着上坟人的样子,又烧纸又跪拜。孟母怕儿子误入歧途,就把家搬到人多的集市上,可是他家的邻居是个屠户,孟轲又学着吆喝卖肉。孟母十分担心,又把家搬到一个靠近学堂的地方,他每天听到的是读书声和先生的教导,学堂里琅琅的书声吸引了孟轲,他渐渐地学着念起书来。孟母终于满意了。
在孟母的努力下,孟轲终于找到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后来,他拜孔子的孙子子思为师,最后成为伟大的思想家,被人们誉为“亚圣”。
智慧小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什么样的人相处,常常会影响到自己。也有说:学好三年不足,学坏一日有余。因此,善于学习之人,会很谨慎地选择朋友,如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弟子规》中说:“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近,百事坏。”意思是说:亲近仁德之人,亲近良师益友,可以提高我们的道德学问。而与不善之人相处,便会受到影响,损伤道德。
2、三人行必有我师
大教育家孔子是个善于学习的人,他勤思好学,不耻下问。
有一次,孔子和学生们正在赶路,忽然一个小孩子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原来,这个小孩子正在路上用砖瓦石块垒一座“城池”呢。
孔子叫那个小孩让路,而小孩却说:“这世上只有车绕城而过的,还没有把城池拆了给车让路的。”
孔子想:确实不能把这孩子摆的城池当成玩具。我这样想,可孩子不这样想啊。我倡导礼仪,没想到让孩子给问住了。
孔子十分感慨地对他的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孩子虽小,却懂礼仪,可以做我的老师了。”
智慧小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孔子的名言,出自《论语》。要求人要谦虚好学,努力学习别人的优点,完善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弟子规》中说:“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意思是说: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若能诚心诚意地依止一切高尚人士,于知识渊博的学者前常常询问请教,交结忠厚、重义气的人,就能常时感受安乐。
3、一诺千金
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特别讲信义。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无论有多么困难,他一定要想方设法办到。当时还流传着一句谚语:“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得到一百两黄金,也不如得到季布的一个承诺)”。
后来,刘邦打败项羽当上了皇帝,开始搜捕项羽的部下。季布曾经是项羽的得力干将。所以刘邦下令,只要谁能将季布送到官府,就赏赐他一千两黄金。但是,季布重信义,深得人心。人们宁愿冒着被诛灭三族的危险为他提供藏身之所,也不愿意为赏赐的一千两黄金而出卖他。
有个姓周的人得到了这个消息,秘密地将季布送到鲁地一户姓朱的人家。朱家很欣赏季布对朋友的信义,尽力将季布保护起来。不仅如此,他还专程到洛阳去找汝阴侯夏侯婴,请他解救季布。
夏侯婴从小与刘邦很亲近,后来为刘邦建立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也很欣赏季布的信义,在刘邦面前为季布说情,终于使刘邦赦免了季布。不久,刘邦还任命他做了河东太守。
智慧小语: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重义之人坚守诺言,答应别人的事,出生入死也要承办。结交朋友应结交善友,若接触的是古道热肠,正义凛然的道友,自然会在无形中使自己的品格、智慧、大悲都得以增长。
4、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宋朝宰相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他出生的第二年,父亲就不幸逝世了。
范家失去了生活来源,范仲淹之母谢氏贫而无依,只好带着尚在襁褓(qiǎngbǎo)中的仲淹改嫁山东淄州长山县一户姓朱的人家。从此,范仲淹改姓名叫朱说,在朱家长大成人。
范仲淹从小读书就十分刻苦,一心想要济世救人。他读书的时候,白天晚上很用功。五年中,他没有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就用凉水浇在脸上。他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范仲淹领悟了六经的主旨,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一直提醒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有一次,他遇到一个算命先生,问道:“我以后能不能当宰相?”
算命先生说:“小小年纪,口气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范仲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那你看我可不可以当医生?”
算命先生很好奇,怎么两个志愿差这么大?就问范仲淹为什么。
范仲淹回答说:“唯有良医和良相可以救人。”
算命先生说:“你有这颗存心,真良相也。”
智慧小语:《入行论》中云:“吾当离安乐,甘代他人苦,彼虽犯众过,欣然吾顶替。”以及“舍自尽施他,爱他如爱己……”此等诸行,表面看来近似损己利他,实际却是真实的利己。在将自己所喜爱之事与物无私地奉献以后,自己不一定会感受衰损。因果不虚,如是因必有如是果,在积累善业资粮的同时,于圣境处将得到相应的加持,于布施对境,凡受益之人皆会感恩戴德,竭力图报,大力帮助和承侍,如是便能顺利地办成自己心中所欲之事。
5、晏子的车夫
《史记》有个故事说,齐国的宰相晏子有一个车夫,这个车夫相貌堂堂、身材魁梧,整天给宰相驾车很风光。晏子的个子矮矮的,相貌也不是那么出众,天天坐在后面的车棚里,谁也看不见,而那个车夫始终坐在前面,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所以非常傲慢。
有一天车夫回家,看见夫人收拾东西要回娘家。他很疑惑地问为什么,夫人说:“我觉得和你在一起特别丢人,很耻辱!”“我现在给齐宰相'开车’,你不觉得光荣吗?”“你一点学问都没有,却傲气冲天、趾高气扬,宰相有那么好的修养和学问,但一点也不炫耀自己。令人遗憾的是,你整天跟那么好的人在一起,却越来越傲慢,根本得不到任何学问和功德。”
后来晏婴跟这个车夫说,你有这样一个夫人,就冲你有这个夫人我就应该给你一个更好的职位,反而提拔了这个车夫。
智慧小语:如果只求自己高高在上,凌驾于他人,那么来世一定会变成卑劣之人,甚至堕落恶趣。反之,假如将高位让于他人,自己情愿居于卑位,那么,乃至生生世世都会在人天善趣中备受恭敬。每个人的业力不同,才华、智慧、财产、能力等方面,可能有高低之别,但自己应该谦虚恭敬地看待别人。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点点方法的改变都有可能给孩子的未来带来巨大的变化。用最正确、最合适的方法,才能把孩子教育的更成功,才能让孩子成长的更优秀。
教育孩子的方法:
1、树立榜样
身教重于言教,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的家长,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
2、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很少有父母天生就会教孩子,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为育儿高手。要想做一个成功的父母,就需要不断地充实新知识。如果家长从小就没有得到太多良好的教育体验,现在又很难去思考应该如何对待孩子,那么请看以下的内容。
教育叛逆期孩子的方法和经验:
1、吸收教育知识
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2、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高中是孩子最紧张的一个学习阶段,毕竟高考决定着孩子未来一生的道路。这个时候,不仅孩子的压力大,各位家长的压力也是很大的。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小心翼翼的,生怕出半点差错。其实,家长可以提前学习一些教育高中孩子的方法和经验,尽量避开教育孩子时会出现的误区。
教育高中孩子的方法和经验:
1、主动与孩子交流。
高中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自己的孩子,不要总是强迫自己的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或者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的身上,尤其在孩子面对困难或者有问题的时候,要主动和孩子交流,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和引导孩子正确处理问题。
2、沟通语言简明扼要。
在孩子的沟通过程中,不要长篇大论,父母殊不知,正是自己的长篇大论堵住了孩子的耳朵和嘴巴,当孩子以为沟通就相当于长时间的说教的时候,你也就失去了和孩子沟通的机会。
12岁的孩子已经进入了青春叛逆期,独立意识在逐步增强,开始学会质疑父母的权威,出现不听话的情况,父母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和教育方式,多倾听孩子的想法,时间久了,孩子也会开始慢慢改变。
教育12岁孩子的方法和经验?
1、与孩子展开平等的对话
把自己当成是孩子的朋友,与孩子展开平等的对话。多倾听孩子的心底话。在孩子向你打开心扉时要耐心倾听到底,切忌在孩子面前唠唠叨叨,这样会磨掉孩子与你交流的耐心。青春期的孩子耐心十分有限,很容易会变得暴躁不耐烦,因此此时的家长应该给与他们充足的耐心。
2、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控制孩子
任性的孩子对家长或其他人也是有很高的期待的,当别人不能满足他的时候,也会有很挫败很受伤的感觉。所以家长要理解和包容孩子的感觉,带着爱支持孩子。在面对任性和固执的孩子,切忌以暴制暴、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试图控制孩子,而要智慧地带着爱来帮助孩子。
十岁的孩子已经是小学阶段,除了在家的时间,剩下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家长要多关心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多和老师交流,平时在家也要多陪伴孩子,给孩子足够的爱。
教育10岁孩子的方法和经验:
1、用心沟通
其实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家长不要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想法要求孩子,应该用心与孩子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家庭矛盾。如果孩子的想法与建议是正确的,家长要积极采纳,给予孩子一定的肯定与尊重。
2、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
尊重孩子的各种需要以及兴趣和爱好,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遇事多跟他们商量,多听他们的意见,允许他们自己做选择和决定,容忍孩子有与父母不同的见解。放手让孩子接触社会生活,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经受磨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正确引导很重要,但也没有什么很深奥的窍门,只需父母做好榜样的作用,然后严格督促孩子认真做作业便可以了。
二年级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经验?
1、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具体原因。不管怎样,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为什么不愿意学习。所以,只有耐心地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才能知道他心里想什么。知道他心里想什么了,我们才能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家长关注、理解、支持孩子,家长要想达到教育、培养的目的,应该沿着关注-理解-引导这条思路去做。只有关注孩子,才能 更深刻地了解孩子,才能对症下药。
2、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不管是学习上、纪律上,还是做人方面都先别怨孩子,多数情况都属于我们引导不当,想一想,我们的教育方法,引导方式,什么地方不适合孩子,找到孩子喜欢接受的引导方法,才会使孩子顺利地运行在我们设定好的轨道上,以最快的速度趋近我们期待的培养目标。
3、让孩子养成独立学习的好习惯,不要形成依赖性。孩子刚入学这段时间是关键时期。家长必须费心,从头就让孩子明白,听课,回家写作业,复习,预习,考试,遵守纪律都是你自己的事,都得靠自己,家长不能跟你上课堂,你别想指望家长,让他养成独立学习的好习惯。
4、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帮助孩子明确学习的目的。既然孩子的学习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那就把这些影响因素都通通去掉。家长也拿起书本,和孩子一起学习,给孩子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时间久了,任是再不爱学习的孩子,也会默默受到影响的。
相关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