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1
孩子对什么事情都不上心,对什么都无所谓,有两种情况。一是孩子真的对什么都不上心,对什么都无所谓,没有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二是孩子对什么事都不上心,对什么都无所谓,是假的。不管哪一种,都需要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
孩子对什么都无所谓的态度怎么办?
1、树立明确的目标
有句话这样说,“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不是因为实现梦想有多简单,而是因为有了梦想,才有了更大的动力。
所以一个明确的目标,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摆脱“无所谓”的态度。目标不用太大,可以循序渐进,这样让孩子看到曙光和胜利,有利于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2、给孩子一定时间去适应
不要试图改变孩子的性格,慢性子没有什么不好,孩子多思考会变得更加谨慎,当他熟悉身边的环境,可以使自己免受伤害。
带孩子就是“牵着蜗牛去散步”,要有耐性,不要操之过急。越是心平气和,越有成绩,还能顺便欣赏路边的风景。
3、拒绝“低估”孩子的能力
如果孩子一件事做得不够好,家长却能理解、接纳他们,告诉他们,没有做好是因为缺乏努力等他们可以控制的因素,这样才有助于保持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动机向积极的方向转变。
4、让孩子学会独立
不能因为孩子做不好就不让他做,任何事都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多动手尝试,能力一点点提高。越到后边难度越大,如果孩子养成了独立完成的习惯,他们便愿意去钻研,因为知道自己有能力,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自然会很感兴趣,这是孩子们的优势。
5、发现孩子的优点和兴趣
当发现孩子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和无所谓的时候,家长就可以采取一个措施:发现孩子的优点,明确地告诉他们自己的优点,并且表扬、鼓励他们,这样有助于孩子找回自信和自尊。
6、帮孩子树立信心
当孩子心里有了顾虑,遇到事情就想退缩,没有自信心,认为自己做不好,所以也不尽力完成,感觉老是有人在阻挡他们一样。
当他完成一件事时,父母不要认为理所当然,给予孩子夸奖和鼓励,让他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原来努力是这么享受的事。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信息传输速度越来越快,大家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地加速,不光是忙碌在工作中的家长们,连孩子也耳濡目染的受到很大影响。有的家长会感叹,自己工作多着急也就算了,怎么孩子也这么缺乏耐心。请家长可以看看以下的内容。
孩子学什么都没有耐心怎么办?
1、教导克服困难和挫折的技巧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困难的时期,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家长可以教孩子一些技巧,如制定计划、设定目标、分解任务、奖励自己等,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和挫折,提高耐心和信心。
2、家长应该以身作则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往往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如果家长本身缺乏耐心,经常发脾气、责备孩子,那么孩子也会模仿这种行为,变得缺乏耐心。因此,家长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情绪影响自己的行为,从而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代沟是大部分中国孩子和家长都存在的问题——两代人在思想方法、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的心理距离和隔阂。但在我看来“代沟”是未被理解的爱,是零沟通酿成的失望绝望。孩子不是长大了才拒绝和家长沟通,而是大部分父母和孩子根本就没有过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孩子什么都不跟家长说怎么办?
1、要有共情
共情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尤为重要,需要父母首先做到接纳和尊重孩子的情绪或者行为,然后才能更好地去帮助孩子建立正确良好的心理认知。共情式教养,可以真正理解孩子在问题中的无奈、焦虑和愤怒。通情然后达理,打通让孩子听懂道理、做对事情的管道。停止数落、积极倾听 、接纳回应,你的孩子需要你的好脾气与耐心。
2、将心比心、感同身受、换位思考
读懂孩子的真实心理需求,才能给他们更好的教育和爱。站在不同的位置会看到不同的风景,处于不同的立场会产生不同的观念。孩子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父母有所不同,有时候在父母眼里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孩子眼里可能就是天大的事情。要想让孩子听得进去、听得懂、有改进,就要走进孩子的内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孩子的感受,即“换位思考、感同身受”。
教育是陪伴是引导是影响,多观察找到孩子的兴趣点,避免填鸭强压式的教育方式,找到适合孩子个性的学习方法,如有的孩子适合看图学习,有的乐做实验,有的喜欢读文字。别把他不爱学习的事挂嘴上反复的说,而是把他做的好的部分找出来,表扬,鼓励,慢慢引向乐学!
8岁孩子什么都不想学怎么办?
1、给孩子玩的时间
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信奉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鬼话,从幼儿园开始就给孩子报各种各样课外补习班,这样的做法一定会使孩子早早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孩子以后的学习情况肯定好不了。
孩子在小时候的主要活动就是游戏,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很多家长认识不到这一点,以为只有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才是学习,这种认识是极大的错误。因此,在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孩子每天有足够的时间去玩,即使到了小学阶段,也要让孩子每天有玩的时间。
2、家长要起到榜样的作用
众所周知,良好专注力是一个孩子学有所成的关键。如果孩子在学习时无法保持专心的状态,在效率上就会被其他人拉开一大截。当然,强大的专注力也并不一定是天生的,很多时候都需要家长来帮助孩子进行后天训练,培养专心做事的能力。
孩子学什么都不专心怎么办?
1、养成专心学习的习惯。
很多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知识学习,但对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却知之甚少。事实上,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细心、耐心、专注的学习习惯。集中精力,而不是分心。
2、要教会孩子集中注意力。
注意力应该通过训练逐渐形成。比如,当孩子坐下来学习时,家长可以先让他们学习最有趣或最容易的东西,集中精力后再学习其他东西,这样效果会更好。有一个研究所,把好生和差生混在一起。然后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他们能否长期专注于学习任务,而学习不良的孩子在学习时却能长期专注于学习任务,注意力总是分散,不能集中。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的学习赢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了各种补习班,让孩子写比其他同龄人更多的作业。可即使这样,孩子的学习依旧很差。其实大多数父母也心知肚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无非就是因为自家孩子学习的时候总是三心二意,非常不专心,但又不知道该怎样改掉这个问题。
小孩子学什么都不专心怎么办?
1、将任务分解为碎片。
如果孩子很难集中注意力,请看看学习任务是不是超出了孩子能接受的范围。当孩子觉得学不下去、学习很难、对学习没兴趣的时候,可以把任务它分成更小的块,让孩子专注于完成部分任务,然后休息一下,直到任务完成。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孩子每完成一项任务就有成就感,从而更有信心的接下去完成全部的任务。所以,当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可以把任务分解成多个小任务,而不是让孩子一次完成所有任务。
2、培养良好的学习模式。
确保孩子每天都在固定的地方学习,把他需要的学习用品放在桌子上。这将创造更好的学习模式,因为人是习惯的生物。如果我们习惯了在某个地方学习,当我们来到那个地方时,我们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学习模式。这是一个基本的学习理论。
有些孩子不仅在学习上总是分心、不认真,在做任何事情时,都会因为不够用心而效率低下,这让父母非常头疼。这部分孩子往往拖延行为非常严重,且三心二意,容易放弃,是很难获得成功的。而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父母的教育。
孩子做什么都不认真不用心怎么办?
1、认真对待过程。
在孩子还没有形成认真意识时,一定要对行为的每个步骤认真的对待,有些时候大人由于行为惯性会觉得做一件事没有理由,但是对于孩子来说那可能就是他们第一次做,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提出疑问,家长就要认真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不要敷衍了事,更不能不做任何解释。认真其实就是一种科学精神,一种不停发问的精神。
2、培养孩子远大的志向。
鼓励孩子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让孩子有追求、有抱负,这样才能在学习上有目标,有动力,从而帮助自己克服懒散、不认真的习惯,养成终身受益的好品质。
相关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