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
最让父母头疼的,无疑是无理取闹爱发脾气的小孩,不仅听不进道理,还会故意顶撞父母。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都懂事又听话,自家孩子却只会发脾气?这就跟父母平时的教育有关了。如果父母从来不关注孩子的性格形成,压抑孩子的负面情绪,自然会引起孩子不满。
孩子无理取闹乱发脾气应该如何处理?
1、重新认识孩子的无理取闹。
孩子无理取闹是因为孩子还没有学会如何正确地表达情绪。这时,正是我们引导孩子学会如何表达、管理情绪的最佳时机。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后,就不会急于压抑孩子的情绪,而采取错误的处理方法。
2、保持中立。
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作为家长一定不要用宣泄的方法来与孩子沟通,沟通的目的是要解决问题,尝试改变自己的语气,只讲事实,不要带有个人情绪。
3、接纳孩子当下的情绪。
用语言帮孩子的情绪命名,是教会孩子管理情绪的第一步。比如,当我们看到孩子脸上挂满了失落、难过的神态,我们可以对孩子说:“你现在是不是很失望,很难过?”当我们用语言表达出孩子目前的情绪时,孩子就会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被理解,情绪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4、给孩子表达的机会。
孩子为什么会发脾气,是因为内心情绪得到不到宣泄。家长不妨停下自己手头的工作,耐心听听孩子内心的想法。
5、引导孩子使用其它的情绪表达方式。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有情绪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表达情绪时不能伤害自己或他人。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情绪不好时,可以跟家人倾诉,也可以去做做自己喜欢的事等等,来释放情绪。
6、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也更容易转移,家长不妨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和孩子讲讲他平时感兴趣的事情,转移注意力。
孩子无理取闹乱发脾气的原因:
一、希望获得大人注意
孩子最想得到的就是父母的爱和关注,如果父母因为工作忙或其它原因忽视了孩子,孩子就会想方设法弄出点动静来吸引家长的注意力,甚至还会装病。
二、感到恐惧
孩子在感到恐惧的时候,比如在外面受到了欺负,继而转化为委屈,需要通过一种方式来宣泄出来这种情绪,在家长看来就是“发脾气”了。
三、受父母影响
孩子的行为就是父母日常的行为,如果家长平常在家喜欢发脾气、摔东西,那么孩子也会习惯用这种方式去发泄情绪。
孩子无理取闹乱发脾气时家长的错误做法:
1、回避孩子
通过“哄骗”式暂缓孩子的情绪,是避重就轻,是典型的回避孩子闹情绪的问题及原因。可以用,但是如果大人最后说话不算话,那么只会失去孩子的信任。而且,长期用这种方式,孩子可能会变本加厉,故意通用哭闹来“要挟”家长。
2、威胁孩子
威胁话语中隐藏的遗弃感,让孩子心生恐惧和无助,变得自卑和焦虑,却又要装出一副懂事的样子。同时,也会破坏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尤其是用权威形象来威慑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有事不敢求助,采取沉默逃避的态度。
3、压迫孩子
一连串的命令,不容置疑的语气,直指孩子。结果呢?有好有坏。好在,有的孩子迫于压力缓缓收住。坏在,孩子内心情绪没有得到排解,积压于心中。长此以往还会让孩子慢慢变得害怕冲突、回避问题,逐渐压抑内心情绪,讨好他人;或者越来越肆无忌惮,控制不好情绪。
孩子脾气急躁,一遇到事情就大喊大叫,家长们在面对这样的孩子时,应该做的是告诉自己冷静冷静,千万别跟孩子吼!这样只会激化情绪。只要你的心态足够平静,孩子一般都可以很快平静下来。
孩子哭闹发脾气家长应该如何处理?
1、孩子发脾气并且哭闹,一定要学会去教导孩子,找一些东西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那么孩子就会停止哭闹。孩子在慢慢长大之后,认知能力也在提高,孩子就会有自己的主张以及想法。
2、而孩子在哭的时候,大家千万不要去压抑孩子。不让孩子们哭,要帮助孩子们去调节情绪,去控制好脾气。在引导孩子的同时让孩子把这些脾气全部都丢掉,那么也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
3、在解决这个事情的时候,一定要知道孩子心情不好是什么原因。要找到孩子负面情绪的源头,这样的话才能够帮助孩子控制好情绪,让孩子止住哭闹。其实每一个人都会有负面情绪,不仅仅是孩子,大人也会出现这种状况。这种情绪不会自动消失,同时如果不断压抑的话,那么心里就会出现问题。
4、宝宝情绪稳定后,再教育宝宝 宝宝发脾气时,不予理睬,待他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以后,再和他谈这样做有什么不对。鼓励孩子解决问题 家长应让孩子独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解决一些问题,并适当给予一些指导。
在大人溺爱下成长的孩子,不仅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差,而且欠缺换位思考的能力,性格自私,一不顺心就歇斯底里,认为父母肯定会放纵自己。这样的孩子在家里让父母头疼,在学校也不讨人喜欢,未来进入社会,也会被人排斥。
小孩子不顺心就乱发脾气如何教育?
1、家长不能“以暴制暴”。
孩子脾气暴躁,家长很烦心,甚至不少家长“以暴制暴”,这是不正确的做法。这种感情用事的方法,绝对改变不了孩子好发脾气的习惯。
2、允许孩子发脾气,找到导火索并解决。
孩子发脾气并不是平白无故的,必然有原因。 “脾气”可能是孩子在向大人发出的信号,他们在表达不满或者伤心的情绪。在孩子们不能成熟地处理情绪时,父母要做的就是允许孩子先把情绪释放出来,接纳孩子的情绪。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独立思考的意识越来越强,却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难免出现过激言行。如何处理孩子自主意识形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言行过激,如何引导孩子顺利度过这一敏感期,需要家长正确对待、循循善诱。
如何引导孩子不要乱发脾气?
1、做好思想准备,正确对待
关于执拗敏感期,如果家长对这个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家长应该也要做好思想准备,当发现孩子开始出现一些现象时,家长不要对孩子表现得特别的严肃不耐烦,当孩子开始进入执拗敏感期后家长应该要多一点耐心,将孩子和自己放到一个位置上和孩子进行沟通,提前做好一个思想准备对孩子有好处,对家长自己也有好处。
2、尽量满足孩子的意愿
在孩子进入执拗敏感期后,家长对于孩子的态度不可以是无视甚至是像从前那样严格对待孩子,家长这样的行为只会让孩子的敏感期加重,所以如果孩子在敏感期时,家长要做到一点:尽量满足孩子的意愿。因为当孩子想要一个东西时,如果家长不能满足他,那么他就会 开始大吵大闹,直至可以拿到这件东西为止,很多的家长觉得这样还好,至少可以让孩子消停下来,但是长时间的这样,是会养成孩子的坏习惯的,家长会让孩子觉得只要我一哭,就什么东西就会拿到,这样的习惯对于孩子来说其实是非常不好的,所以家长要记住,当孩子进入执拗敏感期时,应当要尽量满足孩子的意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也总是喜欢模仿家长的我言行举止。如果父母爱发脾气,那么教育出来的孩子自然也是容易冲动、叛逆和暴躁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太多因为情绪失控而发生的悲剧。
如何引导孩子不乱发脾气?
1、帮助孩子认识情绪
教孩子情绪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先认识自己的各种情绪。怎么教?我觉得从游戏中认识是最直观的。我之前曾给孩子做过情绪变脸小人的玩具,小小一张脸,好的坏的各种情绪都能直观体现。
2、指导孩子的行为,不要忽视
在孩子生气、发怒、闹脾气的时候,惩罚孩子和忽视孩子不给予帮助都是不对的。这样会给孩子传递出一种信息,让他们觉得发脾气是不好的,这些情绪是坏的,所以孩子会压抑自己的情绪。当他们的负面情绪难以压制住后,反而会恐惧地将它们一次都发泄出来。父母要及时帮助孩子梳理情绪,用积极的态度指导孩子战胜情绪,帮孩子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他们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如果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者不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就会通过哭闹、扔东西、打人等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千万不可放任不管。给孩子科学的引导,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品格。
如何纠正孩子乱发脾气?
1、理解孩子发脾气,找到孩子发脾气的原因
首先家长要理解孩子的这种行为,发脾气是每个人都会有的行为,无论大人还是孩子。不要因为孩子小,就剥夺了孩子发脾气的权利。家长要做的是了解孩子发脾气的原因,等孩子冷静下来后,告诉孩子正确管理自己情绪的方法,除了发脾气,还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2、不要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一直讲道理
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情绪是不稳定的,根本听不进家长的道理。如果家长一直在旁边喋喋不休,不但不会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还会让孩子更加厌烦,更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等孩子冷静下来,能够思考问题的时候,再用简单的道理跟孩子沟通,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爱发脾气,易激动,这是很多孩子都可能出现的现象,作为家长正确引导即可。当孩子爱发脾气时,大人首先要冷静,千万不能硬碰硬。双方能沟通时,要引导孩子说出心里话,找到发脾气的原因,再解决问题。另外,周末或者节假日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参与社会活动,特别是利用假期带孩子出去旅游,借此培养孩子包容心,放松孩子的情绪。
孩子乱发脾气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第一、了解孩子乱发脾气的原因。在生活中,我们大人也会经常发脾气,那发脾气总是因为某种事情才使自己会发脾气,孩子跟我们是一样的,当孩子闹脾气时,我们应该了解孩子发脾气的原因,才能很好地安慰孩子的心情。
第二、家长要足够冷静,要足够有耐心。孩子闹脾气时父母做的最糟糕的事情,就是被闹脾气的孩子激怒而对孩子发起脾气。孩子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特别是在闹脾气的时候,如果你自己都做不到,你怎么能期望孩子平静下来呢。
第三、转移注意力。很多小孩子都喜欢无理取闹,想引起大人的注意或得到某些奖励,起因有很多。比如有些小孩子不喜欢刷牙,所以每次刷牙的时候,他就故意捣乱或吵闹;有些小孩子不让父母离开,爸爸妈妈急着去上班,他就是不让等。比较好的办法就是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既让他有新鲜的感觉,又不会违背父母的原则。
第四、同情并给与鼓励。比如,有些小孩子很用心地在拼拼图,但是拼了半天,都不成功;或者是很努力地搭积木房子,搭得很高的时候,突然塌了。此时,小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没有想象当中那么能干,就会情绪低落,甚至大哭大闹。此时,父母应该告诉他,其他小朋友也可能发生过类似的情况,也无法完成这个任务,让宝宝觉得“这件事情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就能够缓解小孩子心理的压力和自责情绪。父母同情的表达可以拉近与小孩之间的距离,而拉近距离之后的劝慰效果会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