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9
让孩子建立时间的概念,一分钟多长,十分钟有多长,可以做多少事。时间管理习惯的养成,需要孩子不懈的努力,同时也需要父母的耐心和包容。
怎样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
1、让孩子自己做计划
想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就是把时间交到孩子自己的手上。教孩子为自己的每天做一个计划,几点到几点做什么,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清清楚楚地列在表上,每天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时间表来进行,因为是孩子自己制作的,所以孩子就会对它比较感兴趣,也会按照时间的要求完成。但是难免有些孩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过两天就没有兴趣了,所以家长可以制定一定的奖励政策,比如七天一个周期,完成一个周期后,你可以得到什么奖励,让孩子习惯按照计划完成,养成习惯。
2、注意安排表的落实
家长和孩子达成一致指定了时间安排表,那就要注意严格执行。如果在执行的过程中流于形式,没有落实,那以后在孩子在执行时不容易严格要求自己。因此,在制定安排表时一定要强调孩子自愿,一旦制定就要重视落实,毕竟过程决定结果。培3、培养孩子对时间的概念
可以给孩子买一个计时器,在孩子玩耍,看书,写作业的时候,使用计时器。这样对孩子有了一个约束,而且孩子也会对时间有概念。尤其是有一些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非常磨蹭,我们可以给孩子记时,比如说一分钟让他什么都不想,就是写字,当他回头看到自己一分钟能写10个字15个字的时候,他就会对一分钟有了清晰的认识。
4、耐心应对孩子安排中的漏洞与错误
不管怎么说,孩子的安排终归是不成熟的,他可能安排得太松,结果就导致很多时间被浪费掉了;他也可能安排得太紧,于是很多事情都没来得及做完或者根本就没做;他还可能安排得毫无条理,想起什么就做什么……这些都是孩子在时间安排上犯的错误,或者说是他对时间还不能很好把握,并不能完美掌控的表现。
这是正常的,因为他是孩子,还没有那么多经验也没有经过太多的历练,所以他会出错,会表现得不好。我们应该是更多地期待他的成长,期待他弥补漏洞,纠正错误,而不要因为他出现了这些问题就剥夺他对自我时间的主动权。
5、善用小闹钟
用闹钟督促孩子作业,有利于孩子快速、有效地完成作业。在孩子使用闹钟前,可以根据他的作业总量和做作业的效率,帮孩子估算出做作业需要的时间,然后让他在写作业之前先定上闹钟,让闹钟在完成作业的期限前10分钟响。这样可以让孩子建立管理时间的意识,还可以让孩子在自己定闹钟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不再把作业当作是帮父母完成任务,学习会更加自觉。
6、分清轻重缓急
时间管理的精髓在于分清轻重缓急,设定优先程序,成功人士都是以分清主次的办法来统筹时间的,即把时间用在最有“生产力”的地方。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很多家长在孩子的吃穿住行上面也相当的舍得,平日里也没怎么刻意的培养孩子金钱管理方面的能力,很多都是用完了就找父母给,这就导致了很多孩子没有金钱管理的概念,但这个能力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又是非常重要的。
怎样教孩子管理自己的钱?
1、尊重意愿的基础上给予建议
父母在尊重孩子自主花钱的基础上,提一些建议就可以,如果父母管得过严,孩子买什么东西都要听父母的,那么孩子不过像是一只“储蓄罐”,完全失去了利用零花钱来培养其精明消费和理财本能的意义。父母要清楚,孩子在用零花钱上走一些弯路,也是让其积累经验的必由之路。
2、让孩子懂得尊重
这其实说的就是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界限,让孩子知道,父母的钱不是孩子的钱,同理孩子的钱父母也不能支配,有了界限也就有了相互尊重的基础。
到了青春期,很多家长都开始觉得孩子的情绪老是不稳定,但是这也并非是孩子有意的,也不是人们说的有"病"或者"犯神经",它只是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之一。
怎样帮助青春期的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1、要经常倾听孩子的想法
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最害怕的就是自己的想法没有得到家长的认可和理解,所以这时候家长如果想要轻松地帮助孩子渡过难关,那么就需要经常要听听孩子的想法。面对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就是需要考虑一下孩子的想法和观念,还要听一听孩子的建议,相信会非常不错。如果孩子说的建议是比较合理比较正确的,那么此时就可以学着采纳一下,也能够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还知道自己的想法已经得到了家人的重视。
2、用实际情况解答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还有的孩子在青春期总是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根本就不会考虑父母的想法,所以这时候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需要用实际情况来解答一下,就比如孩子想要非常昂贵的一件物品,那么这时候就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家庭条件,而不是一味地去给予,相信在这样教育方式成长的孩子会更加懂事。
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一分也不多,一秒也不少。只有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才能获得时间带来的快乐。每个人安排的方式和方法不同,那么收获也就不同。所以,家长们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如何引导孩子管理自己的时间?
1、让孩子接触与时间相关的事物
可以让孩子养宠物或种植小花小草,引导孩子写观察日记,从小种子埋进土里到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到死亡,每一时间段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加强孩子对时间概念的深刻理解,再加上家长的引导教育,让孩子知道自己也在时间中一点点长大,每一时间段都要有所变化成长。
2、让孩子认识时间
可以和孩子做一些时间约定,如玩折纸是十五分钟时间,下楼散步的时间是30分钟。时间到了以后马上执行下一个时间段应该要做的事情。当然这些是事先就和孩子商量确认好的,让孩子学会遵守时间约定。
时间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不仅仅只是针对孩子,对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大人们也同样重要。大人们对掌握时间管理的能力,直接在工作效率上表现出来。孩子的时间管理需要家长的帮助,那么,家长们怎么帮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呢?
如何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
1、强化时间概念
人对于不紧迫的事情容易产生懈怠的心理,所以孩子很多时候拖拉磨蹭只是人的正常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通过各种大小事情去强化孩子的时间概念。具体的做法就是:不管大小事情,父母最好都给孩子制定一个明确的时间期限。
2、给孩子自由掌握时间的机会
让孩子知道,每天的几点钟到几点钟这个时间段是属于你的。和孩子商量约定好,这个时间段中什么是孩子每天必须要完成的部分,剩余的时间是可以自己管理的。从中认识到时间的珍贵性,一旦错过了就没有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孩子也是一样的,当遇到不开心,或者心理不舒服的时候,都会有一定的小情绪,有的发脾气,有的摔东西,有的打架等,家长要对孩子有耐心,学会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
如何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一、教孩子认识情绪
想让孩子管理好情绪,首先要让孩子认识情绪。人的情绪有很多种:喜、怒、哀、乐是最纯粹的4种基础情绪,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羞愧、恼怒、激动、兴奋、自豪、孤独、期待、失望、轻蔑等等都是情绪的变种。孩子识别的情绪越多,当孩子在面对这种情绪时才会有经验去应对,而不是由着情绪发作。
二、和孩子分享好情绪
“一份快乐告诉另一个人,快乐就会加倍”这句俗谚流传不是没有道理的。家长在教会孩子认识情绪之后要让孩子体会好的情绪,与孩子分享自己的快乐的事,也与孩子分享孩子的开心事,让孩子积极的体会好情绪带来的优秀体验,让孩子对追求好的情绪形成正向反馈。
时间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不会青睐一个经常迟到的孩子。如今许多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孩子过度包办,不给孩子独立自理的机会,孩子得不到训练,自然就不清楚该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就会不具备时间观念。
怎样让孩子有时间观念?
1、家长以身作则。
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家长日常生活中的以身作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家长经常迟到,不守时,孩子在一旁看着,也不会养成好的时间观念。家长在与孩子的生活中,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比如,约定几点出发,家长首先一定要做到,为孩子做出一个表率,这样家长在孩子面前说的话才有分量。
2、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要学会管理时间。
家长要想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管理好时间,是自己的事情。”,孩子学会时间观念最重要第一步就是:家长和孩子都能清楚地认识到各自的责任。不断日积月累地引导,孩子才会逐步学会自己去管理时间,才能学会去思考、去主动做事情。
相关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