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5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得教育的父母,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父母是第一任也是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未来成长,教育孩子首先要懂得尊重孩子,而不是通过威胁的方式让孩子暂时的顺从。在孩子前人的各项中,我们要鼓励他们、赞同他们、支持他们,肯定他们,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就算成绩不好,也一定会有一个好的人品和积极向上的品格,而这些会使孩子受益一生。
孩子教育方法有哪些?
1、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榜样是用他人的良好思想和行为影响和教育儿童的重要方式。比如同学 邻居, 教师, 英雄, 文学作品中的积极角色, 革命领袖的杰出品质,它们都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对象。父母的言行是对还是错,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2、赞美和奖赏。
赞美和奖赏是对儿童的思想和行为的肯定和赞美。通过认可和赞美,增强孩子们的主动性和荣誉感,争取更大的进步。赞美和奖赏应该切合实际, 及时, 和合理的。并且应该基于精神上的回报,辅以物质奖励。
3、理解和尊重。
父母必须注意观察孩子的心情,不要无视孩子的心情,只按自己的意志让孩子去做,这就不是教育了,是虐待。不论何事都必须沉着冷静,使孩子信赖你,有安全感。一味的娇惯孩子,孩子势必会变得骄横任性“要啥给啥”,“想干啥就干啥”,持这种态度的父母是不合格的。性格软弱的妈妈,要特别注意。
4、批评和惩罚。
批评和惩罚是对儿童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否定。但是后者是一种针对严重不良思想和行为的教育方法。当批评和惩罚时,我们必须充分了解情况,掌握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具体情况和严重性,从虚假的现实开始,批评是要指出危害和思想根源,拒绝思想和行动,让他们感到羞愧和痛苦,然后产生纠正错误的动力。批评时别讽刺别嘲笑,不要侮辱。惩罚主要是剥夺某些权利,不是体罚,绝不能侮辱人格和破坏身心。
5、指导生活秩序的安排。
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引导孩子安排日常生活,安排他们的生活环境,教孩子如何有秩序地安排和利用他们的时间。父母可以指示孩子自己安排。
6、环境影响。
父母应自觉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这样他们的孩子就可以被感染和耕种。家庭是子女居住的主要地方。父母要安排生活处理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形成团结和谐的家庭氛围,建立有序的生活秩序,培养儿童良好的情绪。
7、全家齐心协力。
教育必须是一致的。家庭成员在教育上意见要统一,否则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夫妇配合尤其重要。还有和老人在一起的家庭,要提高教育效果,老人与年轻人之间的配合是必不可少的。
8、带领孩子接触社会:带领孩子接触社会,去公园, 风景名胜区, 商店, 工厂, 乡下地方,或拜访同学 亲戚朋友,进行社会交流,开阔眼界,社会接触,了解社会。
孩子教育千万不能做的事:
一、溺爱到包办一切。
从早晨睁开眼到晚上休息前,每天要吃什么、穿什么、干什么全部都帮孩子打点好,这样等于在帮孩子退化四肢,毕竟父母不能陪子女一辈子,所以让宝贝学会独立!
二、学习好才是好孩子。
现代社会早就不是惟有读书高了。让孩子好好学习确实没有错,但学习好≠好孩子,每个人的智力情况不一样,擅长的领域也不一样,学习成绩不能决定孩子的好坏之分。
三、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当你在孩子面前指责丈夫或者妻子的时候,忘了你们都是孩子最亲的人。孩子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好的家庭氛围应该相互关怀,其乐融融,有什么矛盾,背着孩子说,千万别逼着孩子“站队”,他最希望看到的,是恩恩爱爱的爸爸妈妈。
四、经常言而无信。
为了哄孩子不哭,就说等会儿妈妈给你买冰淇淋,可是转过身就把这件事忘了,等孩子眼巴巴看着冰淇淋店一个个过去时,你还笑说“小孩子,吃多了冰淇淋不好”。你一次次地撒谎,孩子一次次地失望,这样的亲子关系,怎么可能好。
五、拿孩子进行比较。
有些父母超级喜欢别人家的小孩,经常把“你看看小雪多懂事”、“你怎么就不像芳芳那样......”放在嘴边,这样的孩子要么自卑,要么生恨。其实每个孩子都各有各的天赋和天性,优秀的父母应该善于肯定自己的孩子。
六、常常忙于工作疏忽了孩子。
很多父母因为工作比较忙,就忽视对孩子的陪伴,尤其在青春期之前,一直把孩子扔给爷爷奶奶管,不但会疏远父母和孩子之间关系,还常常让孩子失去了爱人的能力。在孩子0-10岁时家庭的温暖至关重要,小时候父爱母爱缺失的孩子长大后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七、以金钱相要挟。
如果孩子没有顺着你的意思走,就拿钱来说事儿,“我明天不给你零花钱了”、“学费不给你看你怎么办”,钱不是万能的,从小就要教给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千万别让孩子从小就对金钱有过分的执着,不然很容易误入歧途。
八、总是负能量满满。
还有一些父母工作压力哒,回到家总是各种怨天尤人,在孩子面前唉声叹气,满身都是负能量,容易让孩子感到压力重重。工作上的事情千万别带回家里,回到家,就好好陪爱人,陪孩子,温馨的家庭会让你卸下一天的烦恼。正能量的父母才能教出乐观积极的孩子。
教育孩子的七不准:
打。直接捣毁、灭掉、捣碎孩子的自尊,把孩子逼向了自暴自弃!
溺爱。伤害孩子的能干和谦虚,逼迫孩子走向了狂妄、自大和迷茫!
比较。打击孩子的自信,逼迫孩子走向自卑!
唠叨。抹去孩子的耐心和阳光,给孩子带去了未来的烦躁!
忽略。让孩子没有安全感,给孩子带去内心的恐惧和关闭心门!
讽刺。砍掉了孩子的善良与纯真!把孩子逼向了虚伪和扭曲!
怀疑。抹掉孩子对未来的希望!为孩子带来的是绝望、失望!
在每个班级里都会看到那么一两个被“孤立”的小孩,和所有人都玩不来,总是被人嫌弃。难道一定是别人的错吗?家长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情况是因为孩子情商太低,总是不经意间得罪人,所以才被“孤立”的。
培养孩子情商的方法有哪些?
1、帮助孩子认识情绪。
父母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理解孩子、包容孩子,帮助孩子认识情绪,告诉孩子情绪人人都有,没有好坏之分,不要与情绪对抗,教会孩子管理、控制、化解情绪的方法。比如教会孩子通过倾诉大哭、运动等方式来帮助他们排解压力。
2、自我调控和执行功能。
当父母鼓励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向孩子解释规则、教育孩子不要感情用事时,孩子的自我调控能力就会得到提升。因此,父母与孩子间的交流理应注意沟通的方式,应引导孩子提出意见或选择,避免“命令式”口吻来训斥孩子。这样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的情商自然而然就得到提高了。
孩子会出现叛逆问题,不仅是受青春期特征的影响。从描述中看,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直采取溺爱的方式,对孩子无所不从,这其实也会导致孩子脾气暴躁,出现叛逆的行为。因此,想要化解孩子的叛逆情绪,家长就要先自我反思并做出调整。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去引导教育方法有哪些?
1、了解孩子的叛逆行为背后的原因。
孩子的叛逆行为通常是他们内心潜藏的情感困扰的外在表现。家长应该先尝试去了解孩子内心的情感问题,如是否存在自卑感、焦虑感、失落感等情感问题。然后,根据孩子的情感问题,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2、建立信任感,拉近距离。
父母与孩子之间信任是非常重要的,被信任的孩子会更自信,不会轻易陷入内耗,因为他们有来自被家长信任的安全感,他们会主动向父母倾诉,而不会担心父母会因为“无关轻重”的小事指责自己。建立信任感,维系信任关系,会让亲子关系走向良性循环,减少因为不信任而造成的沟通不善,不满情绪积压等造成的叛逆行为。
我发现,身边许多擅长教育孩子的家长,也都非常擅长和孩子沟通,亲子关系融洽,孩子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遇到问题,都会想和父母倾诉。而不擅长和孩子沟通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就容易出现寸步难行的情况。
怎么与初中孩子沟通最有效方法有哪些?
1、真诚对待孩子。
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他听,让他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是会让你担心、惧怕。只要语气是平和的、态度是真诚的,家长就会发现孩子也是很体贴的。
2、主动敞开心扉。
在对话时不一定非要先对孩子的思维进行提问。聪明的家长会先在交流沟通中说出自己的看法,抛出一个话题和疑问给孩子,他也会很容易分享自己的看法。良好的家庭沟通,一定是站在平等的角度上进行的,在他分享自己的心情和感受时,家长切勿在旁指手画脚,要尊重他的意见。
作为家长,如果孩子厌学,那应该仔细分析孩子厌学的原因、表现,然后和孩子一起找到对策。解决学生厌学心理问题不仅需要教师、学校的努力,更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只有学校和家长形成合力,我们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学生的厌学心理问题。
如果孩子出现厌学情绪有哪些方法?
1、初中的孩子正处于叛逆时期,是最头疼的,家长一定是心急如焚,这时候,作为家长,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能激化矛盾,应该说,这个年纪的孩子,一般会最听某一个人的话,这个人可能是某个老师,或者是他某个朋友,也可能是某个他崇拜的亲戚,就是不听父母的话,很急人,我们可以从他处着手,效果会好一点。
2、进行环境的改变,因为厌学的后果非常严重,下手必须果断,当然一样要找到孩子精力的去处,断掉他的念想,同时在生活上,交友上,爱好上给予理解,并且给予一定的支持,助他走出厌学的困惑,到高中了,有些已经不好改变,实在读不进去,可以另做打算,并非只有读书一条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家长做到问心无愧,孩子以后会理解的。
3、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多了解一下孩子的内心,多给他们沟通,多告诉他们遇见什么事情应该怎么做,让孩子学会自我成长,这样孩子就会慢慢越来越好的,同事我们也要学会陪伴,陪着他们去成长,陪着他们去经历生活,告诉他们要学会勇敢的面对。
4、孩子有进步时我们要去鼓励他,但最好不要是一味的物质奖励,这种奖励一次两次可以,多的话就适得其反。最好的还是精神鼓励,让他明白学习的意义,学习的快乐,被认可被欣赏的那种美好的感觉。
思维能力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这样的思维方式会推动孩子在学习上获得突破,在学习上获得提升,在能力上获得提高。但是,孩子的思维能力不是天生的,作为家长,一定要在平时多注重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有哪些好方法?
1、多引导孩子观察
举个比较常见的例子,下雨天的时候,小孩子都喜欢去外面踩水玩,这时,做父母的就可以引导他们观察:早上的时候,小水坑有多大?下午的时候小水坑怎么就变小了呢?到后面慢慢地为什么消失不见了?观察的过程,也就是积累知识的过程。
2、多对孩子提问
不仅孩子可以问我们家长为什么,而且我们也可以问孩子为什么。当你问他为什么的时候,他们很多时候都是不知道答案的,当他不知道答案的时候,他的小脑瓜子就开始运转了,就会想这个问题的答案,不管答案对不对,他都动脑筋想了,而这就是他大脑成长的时候。
现在很多父母都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只要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有问题,总习惯用这样反常的眼光看待孩子。孩子在父母眼中就是独一无二的,不需要那他去和别人比较,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要擅于赏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长处我们要看到,孩子的过失我们也要原谅。
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
1、父母要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
孩子无论是犯错误还是冲撞了父母,都有他们这样做的理由,有时候孩子并不是故意的,只是他们的经验不足,或者想法与大人不同。老师认为,与其对孩子不分青红皂白地大吼大叫,不如静下心来与孩子好好谈谈,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父母做一个倾听者,比做一个训诫者,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2、父母应放下身段与孩子协商
很多父母认为自己是长辈,在孩子面前有着家长的威严,所以习惯对孩子下达命令,而且往往是一种颐指气使的姿态,认为孩子必须听自己的,但是这样的姿态会让孩子产生距离感,不仅影响亲子关系,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老师建议,家长正确的做法是放下身段,以朋友的姿态与孩子交流协商,表现出对孩子的尊重。
相关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