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1
手机是把双刃剑,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很多人带来了烦恼,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很多家长都反应孩子喜欢玩手机,频繁玩、长时间玩,已经给不少家庭带来了难题。最近不少家长在生活中讨论较多的问题是如何让孩子戒掉手机。
如何让孩子戒掉手机:
1、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父母不仅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且生活中处处是孩子的老师。父母的行为举止,都在孩子眼里、心里留下痕迹。父母的兴趣爱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影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必须先成为那样的人,多做有意义、传播正能量的事,杜绝在孩子面前低头玩手机。
2、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
家长多抽空陪孩子做做手工、搭积木、捏泥巴、玩数字游戏、给孩子讲故事等,不仅能让孩子主动放弃玩手机,且给童年回忆增添色彩。否则,一味的严加制止、横加干涉,不但徒劳无效,反而让孩子心生惦念,越发感觉“被禁止”事物的神秘莫测,更加上瘾,甚至偷着、藏着玩,形成恶性循环、更难管教。
3、控制孩子看手机的时间
家长可以把手机设置一下,例如:电量断电、设置自动关机;可以下载一些数字、益智类、认字游戏或提高娃学习兴趣的节目。这种方式既可安抚孩子的情绪,孩子还能跟着学点知识。所以,这个方法可以拿来借鉴。
4、多去户外,开拓孩子的视野
可以带孩子去游山玩水,既锻炼健康体魄、又开拓视野。可以到图书馆、新华书店、科技馆等读书学习、了解科普知识、增长见识。当见识多了,兴趣爱好自然渐宽,就不会沉浸在唯一的手机中。
5、对孩子的正确引导,信任但不能放纵,听之任之,特别是网上交友,及时把握孩子的心理状态,避免造成不良后果。
孩子身上的任何缺点毛病,都是大人身上问题的折射。一个不良习惯的家长背后,必有一个问题孩子,这是铁的规律。
孩子沉迷手机的常见原因:
一、孩子兴趣太少;
二、逃避现实压力,比如父母关系不和谐、家庭氛围紧张等。
三、个人兴趣:有些孩子可能对手机游戏或其他手机应用感到有趣,因此会花费大量时间在手机上。
四、社会压力:在现代社会中,手机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交工具,孩子们之间的社交也常常依赖于手机。一些孩子可能会因为想要融入社交圈子而沉迷手机。
五、心理问题:一些孩子可能会因为心理问题而沉迷手机,例如焦虑、抑郁、孤独等。手机可能会成为他们寻求安慰和放松的方式。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的使用手机?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手机,不是洪水猛兽,粗暴地禁止孩子使用手机,不如让他们在有监管下使用,这才是正确的出路。
现在手机对孩子来讲,不仅仅是通讯工具,还是一个娱乐工具,也知识来源的一种渠道。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完全禁止他们使用手机是不太现实,也没有必要。
既然无法杜绝,就需要想办法管理,让孩子使用手机,做到“有理有节”。
首先,孩子使用手机要“有理”
有理,就是要有理由。
简单来说,就是什么情况下,孩子能使用手机,也是引导孩子,处理好学习、休息、娱乐关系。
比如在孩子有作息时间表的前提下,只要说出使用手机的理由和使用时间,就不一定非得要禁止。这样也有助于养成良好品质。
其次,孩子使用手机要“有节”
家长要保证,孩子使用手机有节制。
节制,包括手机游戏选择,手机消费,手机使用时间的控制。
有节制使用手机,才能不让孩子沉迷其中。这方面家长也不要太严厉,因为手机,孩子与家长对立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孩子离家出走。
家长们总是所自己不明白为什么孩子玩儿游戏时会那么的快乐,难道真的不明白吗?脱离自己家长的角色,或者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一看,应该会很容易理解孩子。但即使理解了孩子,沉迷游戏毕竟是一件危害性非常大的事情,家长还是要鼓励孩子用更有意义的方式来获取快乐。这是家长们需要做到的事情。
如何让孩子沉迷的游戏?
1、父母中一方喜欢玩电子产品。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力是最大的,父母的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父母中有人爱玩电子产品,那么孩子也会对电子产品充满好奇心。
2、父母工作忙,陪伴孩子时间少。父母给不了孩子足够的陪伴时间时,孩子内心都会有一种空虚和失落感,会把原因归咎于自己身上,更会为了填补这种空虚感而依赖玩具或者电子产品,进而产生生理性依赖。
3、父母过度管控孩子。“成瘾者背后往往有一个‘控制者’”。由于父母的过度管束,孩子失去了很多自主性权利,孩子毫无自由,又无法反抗父母,只能到游戏的世界里解压和寻找自由感。
4、孩子身边缺朋友,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交不到朋友,或者是被同学排挤。没有朋友意味着缺少交流,这样的人特别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时间长了就会变得越来越孤僻,只愿意和自己玩,就很容易沉迷游戏,在游戏中寻找快乐,来逃避现实。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家长在孩子面前首先要做榜样示范。要想孩子不玩手机,那就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多陪孩子去户外,让孩子接近大自然,让他喜欢上大自然。其实每个孩子从呱呱落地时,都是好孩子。只不过这种纯真无邪的本性,让父母不经意间给破坏了。父母如果在教育的过程,偏离了方向,孩子就会养成不好的习惯。
如何让孩子不沉迷游戏?
第一、作为家长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尽量克制。
第二、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远离手机。
第三、多和孩子交流,多参与亲子活动,很多孩子玩手机,究其原因是家长忙于自己的是,就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了手机,这样他们就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事情中。
第四、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尤其是户外运动,这样,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能从手机以外的事物获得快乐。
手机从最初的通讯工具,发展到现在,已经越来越具有娱乐性,确实很容易让人机不离手。孩子好奇心重,天不怕地不怕,随便拨弄手机,用着用着自学成才,掌握了让自己快乐的密码,从而一发不可收拾,不少家长都在为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焦头烂额,怎么样合理引导孩子玩手机?
如何让孩子不再沉迷手机?
1. 制定合理的手机使用规定:制定合理的手机使用规定,例如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使用手机的场合等,让孩子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手机,什么情况下不可以使用手机。
2.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参与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例如阅读、运动、绘画等,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3. 与孩子进行沟通: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手机的看法和使用习惯,帮助他们认识到手机的负面影响,例如影响视力、影响学习等。
4. 给孩子提供其他娱乐方式:给孩子提供其他娱乐方式,例如玩具、游戏等,让他们有更多选择,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和游戏、电视剧相比,上学读书显得无比枯燥无聊,自然无法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如果家长平时再不注重对孩子的引导和熏陶,孩子怎么可能爱上学习?如今,已经有许多孩子因为厌学问题的存在,荒废自己的学业和人生。
如何让孩子喜欢读书?
1、鼓励孩子多尝试,找到兴趣点。
培养学习兴趣,首先要观察孩子的兴趣是什么,从他感兴趣的事入手,然后把兴趣变成他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对于那些不知道自己兴趣在哪儿的孩子,可以先尝试不同的事情直到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2、引导孩子体会学习的快乐。
只有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才有可能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可以这样问:“感觉怎么样,背完这首诗你是不是很快乐。”这样主动引导他,让他主动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他学会了一首诗,让他体会到那种成就感,价值感。
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父母也不可能永远都有机会管教孩子。因此,培养孩子的自律习惯非常重要,让他们学会主动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主动料理好自己的生活,孩子才能够真正学会独立,清楚自己的目标,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
如何让孩子自律?
第一、帮助孩子认识和管理时间。
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就需要引导孩子养成有效地管理时间、高效地利用时间的好习惯。父母可以先教孩子遵循时间计划去做事,给孩子制定时间表。比如当孩子做一件自己不太愿意做的事情时,让孩子自己给出一个完成时间,告诉他在这个规定时间内做完后,剩下的时间就可以自由支配。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第二、帮助孩子树立守规则的意识。
凡事设一个合理的规则,是培养规则意识的重要开端。规则是什么?就是定出来让人遵守的做事规程和行动准则。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则的争先恐后会造成社会的混乱,想孩子自律,也要教他学会遵守规则。
孩子沉迷游戏可能会对他们的健康和学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游戏时间,确保他们的游戏行为是健康和可控的。同时,家长需要与孩子开展有效的沟通、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如何让孩子戒掉玩游戏?
1、父母要给孩子树立榜样。父母希望孩子能听自己的话,首先自己要在孩子面前有威信。虽然说父母需要和孩子成为朋友,但是父母还是需要在必要的时刻能引导孩子,这个时候就需要孩子是相信自己的父母的。
所以父母就需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当孩子看到父母表现出来的都是好的一面时,自己也会觉得自己应该往好的方向发展。也会更加相信自己的父母。
2、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当孩子开始叛逆不懂事的时候,父母一定不能因此就不和孩子沟通。这个时候的孩子并不是不愿意和父母坐下来好好说话的。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在责备之前一定要好好想想孩子这样做的原因。可以和孩子商量,去听孩子真实的想法,平等沟通。
3、切勿随意提供手机,并在手机上设置密码。孩子沉迷于游戏,往往是父母溺爱的结果。当孩子大喊要买手机时,家长欣然同意。孩子有了自己的手机后,自然会失去控制;如果孩子没有手机,家长不要将自己的手机随意提供给孩子,并在手机上设置密码,这样可以控制玩游戏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