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4
孩子的自律源于对基本人格的尊重,自由的体现,和成人一样平等对待的权利。而不是父母自有观念里的约束、监督、责罚。那么,作为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呢?本文将介绍八个方法来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培养孩子自律的八个方法
1.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制定规则和目标,如每天的作业时间、学习计划等,让孩子明确自己的任务和目标。
2.家长可以教授孩子如何合理规划时间,让孩子学会分配时间、制定计划并严格执行。
3.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例如鼓励孩子阅读、探索新知识等,让孩子从内心愿意学习。
4.可以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任务,例如让孩子自己整理房间、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等。
5.当孩子表现出自律的行为时,家长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激励,例如夸奖小礼物等,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6.家长可以与老师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进展,共同协作帮助孩子培养自律的习惯。
7.鼓励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教导他们延迟满足感和做出明智的决策。
8.培养自律需要时间和耐心,家长应以身作则展示良好的自律行为,并与孩子一起努力实践这些方法。
孩子的自律能力怎么培养
1、自我控制从自我开始
注意,孩子必须做出选择,放弃他现在想要的东西,去追求他更想要的东西。他不会觉得被强迫。这就是自律,意味着动机必须发自内在。因此,作为父母,强迫你的孩子练习自我控制不会帮助大脑发展自我控制。所以,要让你的孩子自愿练习自我控制。
2、规则和限制让孩子学会自律
每当我们给孩子设定规则和限制时,他都在练习自我控制。当然,他很想继续玩,但他会去洗澡,因为除了玩耍,他更想做别的事情。他更想要的是父母的爱。放任并不能鼓励自律,因为孩子会觉得没有必要停下来。在理解的基础上设定一个限度,这样你的孩子就会愿意接受它,这有助于孩子自律。
3、抓住孩子的环境秩序敏感期
所谓秩序敏感就是让孩子对家庭规定的一些秩序行为有感觉,而且是敏感。比如吃饭后,必须是孩子刷碗筷,孩子没做,我们就视为孩子不敏感,然后督促孩子去做,直到他成为一种习惯。一旦脱离了这种固有的形式,孩子就会自觉地加以更正,这就是自律。
4、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要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或者自我控制的能力,比如控制自己的玩耍时间、玩电子产品的时间、抵制诱惑等,这些都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以帮助孩子克服挫折和困难。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参加一些需要自我控制的活动,例如,学习乐器、绘画、运动等,来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例如,控制自己的饮食、睡眠和娱乐等当孩子表现出自我约束的行为时,家长可以适当给予奖励,以激励他们继续保持。
5、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让孩子参加一些需要自我管理的活动,例如,组织一次户外活动、参加一次集体旅行等,来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家长也应该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自我管理,例如,控制自己的时间、财务等。要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不要总是把他们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下。当孩子尝试新事物时,可能会遇到挫折或失败,但这正是他们成长的机会。家长可以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让孩子更加自信和勇敢。
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好处
1、自律能让孩子的学习效率增强
学习本来就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很多孩子都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压迫着孩子去学习不仅不会让孩子自觉学习,反而激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产生了厌学的心理。孩子学会自律,对待事物的接受度也就更高。自律的孩子对学习的安排更高效,能更好的安排学习计划,学习更轻松。自律是学习的外在驱动力,自律的孩子学习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稳定的,也是让老师最省心的,家长最放心的。
2、自律能让孩子的人生目标更明确
自律的人做什么事情都会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很明确,明确到细分目标,把目标细分为一个个小目标,并逐渐去完成,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会有一个规划,并且会严格按照这个规划去走,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孩子有了自律的意识,对待学习、人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容易被他人左右意志,一旦决定去做,就会努力去奋斗,他们不管在哪里都是优秀的人。孩子自小的自律对孩子日后的成长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好处也更多。
3、孩子更懂事,家长更省心
自律的孩子会对子的的行为进行约束,会对自己的时间有规划,能让父母更省心。自律源于对自己的管理,这个管理包括时间与行为。当孩子学会时间与行为的自我管理,那便能自己完成所有,不需要家长的太多干预。孩子每天的作息时间都会比较规律,有迹可循,家长只需要在期间关注孩子的安全状况就行,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所以家长想要有一个较为自由的空间,培养孩子的自律行为是很关键的。
孩子终有一日会走向独立,让他们自己面对学习和生活时,自律就会成为决定他们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许多孩子小时候在父母的监督下能取得不错成绩,可一旦离开父母,他们没了束缚,就开始毫无节制的放纵,最后得到一个堕落失败的结局。
如何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方法:
1、让孩子知道自律的好处。
要让孩子知道自律的好处,通过一些小故事和一些名人的事例让孩子知道“自律能让人更成功”这个道理。甚至可以跟孩子来一些情境互动,告诉孩子自律的好处,让孩子也体会到自律的人有什么不一样,能获得什么不一样的经历和成果。
2、循序渐进。
不要逼迫孩子短时间内有所改变。坏习惯不是一天形成的,好习惯也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给孩子一个周期,循序渐进式地帮助孩子改变,让孩子不断地体会到自律给他们带来的变化和好处,长此以往,自律就像一个烙印一样烙在孩子的心里。
自律的孩子不仅能把自己的学习安排的井井有条,同时,他们也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较早的实现独立、步入社会。家长想要培养孩子自律的好习惯,首先就得学会适当放手,如果你不给孩子成长的机会,孩子又怎么可能做出改变?
怎样培养孩子自律的方法?
一:给孩子自主空间。
让孩子有足够的自由去探索、尝试、错误,享受独立的喜悦,这可以促进孩子的个性发展并增强其自律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培养良好习惯。
父母还可以鼓励孩子养成每天固定的作息时间,包括起床、吃饭、学习和睡觉等,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
一个孩子总是依赖其他人对他进行管教、监督,这叫做他律。而自己能够管住自己,这个叫做自律。自律孩子的未来比他律的孩子更优秀。养成自律首先是养成机械的习惯,机械的习惯可以带来好的结果,让孩子有冲一会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在和孩子谈自律,孩子更能接受。
培养孩子自律的方法?
1、保持专注力
学习是需要深度思考的一件事,而深度思考的前提就是专心。家长要保护好孩子的专注力,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要轻易打搅他。让他专心做完一件事。学习环境也很重要,最好能给孩子开辟出一块独立的学习区域,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保持安静。
2、帮孩子找到感兴趣的事
自律的人更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他们在面对诱惑时能更好地审时度势,懂得拒绝,成就更好的人生。兴趣,会让一个人意识到抵制玩乐的诱惑;兴趣,也会使一个人愿意制定计划,愿意坚定执行。家长可以通过帮助孩子找到感兴趣的事,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良好的自律。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但往往看到的结果是永远拖拖拉拉,该睡觉的时候不睡觉,该刷牙的时候不刷牙,永远丢三落四,一点自律性都没有。孩子有自律学习的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行成的,要靠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慢慢培养训练才行。
如何培养孩子自律的方法?
1、家长以身作则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玩手机、看电视无度,不受控制。但是家长自己有没有做出一个表率呢?在要求孩子之前,自己是不是有做到不沉迷手机和电视呢?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如果家长足够自律,孩子自然也是能够变得自律的。
2、循序渐进
不要逼迫孩子短时间内有所改变。坏习惯不是一天形成的,好习惯也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给孩子一个周期,循序渐进式地帮助孩子改变,让孩子不断地体会到自律给他们带来的变化和好处,长此以往,自律就像一个烙印一样烙在孩子的心里。
我们管教孩子,不是为了控制孩子,而是要让孩子有自控力,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自控力强的孩子会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管理压力,做出健康的选择,即使你不在身边。
培养孩子自控能力的八个方法?
第一,建立合理的家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比较小的孩子,首先要从养成一个好习惯开始。比如睡觉是否准时。学龄前的孩子大概八点半,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定在九点,中学大概是十点十点半左右。此外,还要培养孩子整理物品的习惯。从整理书包开始,到整理书桌,再到整理自己的衣柜和房间,慢慢的对孩子有要求,养成能保管好自己的东西、做事有效率的习惯。
第二,营造爱的家庭氛围。
一个活泼健康的孩子,往往是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下培养出来的。有一个朋友曾说了一件事:他小时候非常自卑,因为父母经常吵架,整个楼宇都能听得见,他每次看到邻居都低着头不敢看别人,没自信,不太敢和别人交流。而且这样的性格影响到了他的学习和工作。
这位家长,从描述来看,孩子缺乏自觉自律性,和父母从前对孩子事无巨细的安排有着密切关系。所谓自觉,就是指让孩子独自面对任务时,能够自发主动的完成,规划好自己的时间。如果父母压根不给孩子尝试独自面对的机会,孩子的能力自然无法得到锻炼。
孩子自觉性自律性的培养:
1、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保持尊重。
自律从来都不是父母们单方面去要求孩子就能够做到的事情,只有让孩子了解到自律这件事情的快乐,让他们感受到这件事情的有趣之处之后,再让他们进行这样子的事情,在这样子的正向反馈里面,孩子们自然就越来越喜欢自律,这件事情自然也会慢慢的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2、制订计划,狠点心去执行。
一般孩子自觉性都比较差,除非特别感兴趣,不然很难自己去执行,这个时候就需要外力去干扰。好的自律行为,是日积月累慢慢养成的习惯,父母想要孩子做事学习自律,除了要制定计划之外,还要狠下心来让孩子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