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答案
孩子的自律源于对基本人格的尊重,自由的体现,和成人一样平等对待的权利。而不是父母自有观念里的约束、监督、责罚。那么,作为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呢?本文将介绍八个方法来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培养孩子自律的八个方法
1.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制定规则和目标,如每天的作业时间、学习计划等,让孩子明确自己的任务和目标。
2.家长可以教授孩子如何合理规划时间,让孩子学会分配时间、制定计划并严格执行。
3.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例如鼓励孩子阅读、探索新知识等,让孩子从内心愿意学习。
4.可以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任务,例如让孩子自己整理房间、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等。
5.当孩子表现出自律的行为时,家长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激励,例如夸奖小礼物等,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6.家长可以与老师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进展,共同协作帮助孩子培养自律的习惯。
7.鼓励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教导他们延迟满足感和做出明智的决策。
8.培养自律需要时间和耐心,家长应以身作则展示良好的自律行为,并与孩子一起努力实践这些方法。
孩子的自律能力怎么培养
1、自我控制从自我开始
注意,孩子必须做出选择,放弃他现在想要的东西,去追求他更想要的东西。他不会觉得被强迫。这就是自律,意味着动机必须发自内在。因此,作为父母,强迫你的孩子练习自我控制不会帮助大脑发展自我控制。所以,要让你的孩子自愿练习自我控制。
2、规则和限制让孩子学会自律
每当我们给孩子设定规则和限制时,他都在练习自我控制。当然,他很想继续玩,但他会去洗澡,因为除了玩耍,他更想做别的事情。他更想要的是父母的爱。放任并不能鼓励自律,因为孩子会觉得没有必要停下来。在理解的基础上设定一个限度,这样你的孩子就会愿意接受它,这有助于孩子自律。
3、抓住孩子的环境秩序敏感期
所谓秩序敏感就是让孩子对家庭规定的一些秩序行为有感觉,而且是敏感。比如吃饭后,必须是孩子刷碗筷,孩子没做,我们就视为孩子不敏感,然后督促孩子去做,直到他成为一种习惯。一旦脱离了这种固有的形式,孩子就会自觉地加以更正,这就是自律。
4、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要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或者自我控制的能力,比如控制自己的玩耍时间、玩电子产品的时间、抵制诱惑等,这些都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以帮助孩子克服挫折和困难。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参加一些需要自我控制的活动,例如,学习乐器、绘画、运动等,来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例如,控制自己的饮食、睡眠和娱乐等当孩子表现出自我约束的行为时,家长可以适当给予奖励,以激励他们继续保持。
5、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让孩子参加一些需要自我管理的活动,例如,组织一次户外活动、参加一次集体旅行等,来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家长也应该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自我管理,例如,控制自己的时间、财务等。要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不要总是把他们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下。当孩子尝试新事物时,可能会遇到挫折或失败,但这正是他们成长的机会。家长可以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让孩子更加自信和勇敢。
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好处
1、自律能让孩子的学习效率增强
学习本来就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很多孩子都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压迫着孩子去学习不仅不会让孩子自觉学习,反而激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产生了厌学的心理。孩子学会自律,对待事物的接受度也就更高。自律的孩子对学习的安排更高效,能更好的安排学习计划,学习更轻松。自律是学习的外在驱动力,自律的孩子学习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稳定的,也是让老师最省心的,家长最放心的。
2、自律能让孩子的人生目标更明确
自律的人做什么事情都会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很明确,明确到细分目标,把目标细分为一个个小目标,并逐渐去完成,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会有一个规划,并且会严格按照这个规划去走,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孩子有了自律的意识,对待学习、人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容易被他人左右意志,一旦决定去做,就会努力去奋斗,他们不管在哪里都是优秀的人。孩子自小的自律对孩子日后的成长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好处也更多。
3、孩子更懂事,家长更省心
自律的孩子会对子的的行为进行约束,会对自己的时间有规划,能让父母更省心。自律源于对自己的管理,这个管理包括时间与行为。当孩子学会时间与行为的自我管理,那便能自己完成所有,不需要家长的太多干预。孩子每天的作息时间都会比较规律,有迹可循,家长只需要在期间关注孩子的安全状况就行,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所以家长想要有一个较为自由的空间,培养孩子的自律行为是很关键的。
上一条:孩子敏感多疑性格形成原因
下一条:孩子总是哭闹发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