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1
如今孩子沉迷手机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为了不让孩子玩手机,家长也做了很多思想工作、想了很多办法,但是孩子爱玩手机的现象仍然没有得到改善。
孩子老是玩手机家长应该怎么做?
一、别把手机当做奖励孩子的筹码。
很多父母在孩子捣蛋调皮或者叛逆时,喜欢用手机作为筹码。当孩子不吃饭、不听话时,以让孩子玩手机为交换条件让孩子听话。如果孩子每次叛逆都能得到这样的‘奖励’,那么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对手机形成依赖。
二、把手机等电子产品隐藏起来。
家长们尽量别在孩子面前用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而且用完后,要放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平时也尽量不要给孩子玩手机。一旦孩子从小就养成不玩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的习惯,那么之后他们也不会玩。
三、家长要做个好榜样。
如果不想孩子玩手机,那么父母就要做个好榜样。工作回家后,大家要多抽时间陪伴孩子。只要孩子在身边,最好都不要玩手机。如果想玩,那么可以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自己一个人玩。
四、多让孩子参加户外活动、集体活动。
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或者和集体活动,一旦他们忙碌起来,那么他们对手机的依赖性就会降低。同时,在活动中,他们还可以结交朋友,开拓视野,一举多得。
五、要给孩子建立规则,让孩子开始培自制能力。
家长要学会给孩子建立规则,例如每天玩手机的时间是多少,手机在什么时候是需要归还的,什么时候是需要打开给父母检查的,这样的方法有利于防止孩子沉迷其中,也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制能力。
六、高质量的陪伴孩子。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需要关爱的,如果一方面的关爱不足够,就会导致孩子进行一种转移,也就是寻找父爱母爱的代替者,手机自然而然的就会成为了首选。因此对于沉迷手机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学会陪伴孩子,并且是不能敷衍,高质量的陪伴,让孩子的内心不再寂寞,不再觉得自己孤独,就不会出现持续沉迷手机的事情发生了。
孩子老是玩手机有哪些危害?
一、身体健康的影响。
长期看手机,对孩子的视力也有影响,而且长期看手机缺少运动,孩子体质也会下降。我们都说十几岁的孩子是初生牛犊,现在孩子普遍也发育好,体质都应该比以前好。但是长期玩手机的孩子不是这样的,长期近距离玩手机,眼睛会往外突,十多岁近视度数就快一千度了。皮肤普遍白,因为很少接触阳光,不常运动,皮肤的白是那种不健康的苍白。整个人看起来都十分灰暗,没有朝气,长期沉迷玩手机对孩子的身体太伤了。
二、学习的影响。
手机成瘾对孩子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精力有限,党注意力都在玩手机上,学习成绩不下降都难。
三、对孩子的性格和人格的影响。
孩子长期玩手机,缺少与外界的人事物链接,那么孩子的性格会变得孤僻和孤独。人是群居动物,不多和社会、和人打交道,是无法无师自通的。有手机网瘾的孩子因为手机而变得闭塞,不爱和人打交道,同时因为不善于和人交流,愈发深陷手机网络的世界,形成恶性循环。而且由于手机游戏内容不健康比如暴力的内容,对孩子的健全人格形成也有影响。
随着网络的普及,手机已经成为了大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有些父母为了防止孩子顽皮或者枯燥,把手机直接给孩子,这样从小就让孩子养成了玩手机的习惯,如果自控力强还可以,如果自控力不强,孩子很容易沉迷手机中,养成不好的习惯。
孩子经常玩手机家长应该怎么做?
1、家长要做个好榜样
如果不想孩子玩手机,那么父母就要做个好榜样。工作回家后,大家要多抽时间陪伴孩子。只要孩子在身边,最好都不要玩手机。在孩子禁玩手机期间,请家长陪着孩子一起坚持!不想让孩子沉迷游戏,自己就先做到,不沉迷手机。
2、不要把电子产品当作奖励
这是很多家长会犯的错误,只要孩子不听话、不吃饭时,就把电子产品给孩子玩,作为吃饭或听话的交换条件。经常这样,一旦孩子想玩了,就会闹,不吃饭,做什么都不愿意。这时候,估计很多家长都没办法了,一旦习惯养成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建议把握好开始的这个关,不要让孩子养成这种不良习惯。
打骂不止、气出毛病,作业简直成了亲子关系最大破坏力。人在气头上,难免做出偏激的事情,但是慌不择路的教育只会事倍功半。恐吓比打骂更伤害孩子。说到孩子写作业,不想写、写不出、写不完等等让家长”心肌梗塞“的问题,更应该反思的其实是家长。方法错了,就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孩子老是不愿意做作业家长应该怎么办?
1、让孩子养成积极写作业的好习惯
家长可以每天规定一个时间,让孩子在这个时间段里尽量的把作业都能写完,孩子放学回家后一定要让孩子先去写作业,千万不要让孩子干别的事情,如果孩子回家后是先玩耍,家长一定要及时制止,因为孩子在玩耍之后不但不容易收心,也不利于孩子养成规定时间内做作业的习惯。
2、用赏识促进孩子主动学习
父母要创造机会给予孩子鼓励和肯定,让孩子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比如可以在孩子自主学习之后及时给予夸奖和鼓励,赏识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孩子自己完成了家庭作业,自己完成了预习、复习后,都可以给予积极肯定,孩子会在家长的赞赏中更加主动地学习。
现在的孩子都爱玩手机,一拿就放不下了。手机是工具,玩手机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在于如何利用手机,而不是被手机利用。家长平时多引导孩子思考自己,因为玩手机带来一系列不良变化,让孩子知道玩手机上瘾的坏处。
孩子老爱玩手机应该怎么办?
1、多花时间陪孩子
父母要多点时间陪孩子聊天,玩亲子游戏,和孩子一起看会书,要用你的陪伴占据孩子玩手机的时间,这样孩子没有时间玩手机,但是又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或是培养一项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除了学习外,还有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做,孩子的时间被兴趣填满后,就不会总玩手机了。
2、做个好榜样
孩子不是一开始就会玩手机,身边的环境会对孩子有影响,父母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孩子,如果父母总是拿着手机玩,孩子刚开始会探头去观望,很快孩子会产生兴趣,有很多父母不想去陪孩子玩,就把手机给孩子,让孩子玩一会儿,孩子是没有控制力的,从刚开始的一会儿会变成一天。其实孩子爱玩手机,父母不要总抱怨孩子变的不听话了,可能是父母自身的原因,父母需要以身作则做个好榜样,让孩子从你的身上学到正能量!
“抬头不看黑板,低头只顾手机。”随着智能手机在未成年群体中的广泛普及,智能手机在校园里的使用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而学校的一些管理措施也受到学生、家长的质疑和挑战。记者调查发现,手机的校园管理已成为中小学校普遍性难题。
孩子偷带手机去学校家长应该怎么做:
第一,针对首次带进学校的孩子,教导孩子迷恋手机的危害,尽量让孩子戒除迷恋手机的坏习惯,以及把手机带进校园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帮助,还会对周围的其他孩子都有影响。
第二,学校原则是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需要学校、老师、家长联合管理,加强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监管,如有发现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学校以及老师应该暂时保管手机并及时联系学生家长,在必须使用的时候可以询问老师前提下使用手机解决通话需求。严令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家长也严格监管孩子使用手机的频率、时间,监督孩子使用手机的空间(例如:只允许在家使用手机,并上学期间把手机放在家里的固定位置)。
第三,中小学生正是长身体的非常关键时期,此时主要任务应该是孩子的健康成长,积极学习而不应该沉迷于虚拟的网络环境。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每一位学生家长的个人教育都应该以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为主,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应该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以及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
总结,手机的危害非常大,引导孩子多做一下有益的课外活动,禁止孩子把手机带入校园甚至带入课堂,学校、老师、家长加强监督,让每一位孩子都快快乐乐健康成长!
小孩子的自制力还是非常差,所以很容易沉迷手机网络,无法自拔,家长也可以多与孩子聊聊天,一方面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另一方面释放孩子无聊玩手机的情绪。
初中孩子老是玩手机怎么办?
1、树立正确的使用手机观念
家长应该与孩子坦诚沟通,让他们了解手机是一种工具,而不是代替生活的主要内容。应该告诉孩子,手机的使用应该合理,不能过度沉迷其中。
2、多和孩子沟通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家长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既要让孩子感到爱意,又要让孩子健康地成长。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是他们的有些想法是不成熟的,所以只有父母和孩子多沟通,父母去指导他的想法和意义,他才会快乐健康的成长。沟通的过程中,孩子可以明白很多道理,他慢慢地就会放下手机,朝自己想要的方向去努力。
孩子进入初中以后,不少家长就开始焦虑和困惑,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怎么去做,该做些什么,怎样做才能够帮助孩子在初中阶段更好的提高学习成绩,并得到全面发展。其实是需要有一定的方法的,请看以下的内容。
孩子进入初中家长应该怎么做?
1、不要动不动就发火,不要动不动就训责
家长无休无止的发火或者教训孩子,就会想毒刺一样刺进孩子的内心,使孩子在内心产生极其排斥的心理反应,从而使青春期的孩子更加的叛逆,更加的难以管教。可能会因此而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不愿意再主动学习,积极上进。
2、积极引导
孩子到了初中以后,也就是青春期最为叛逆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更需要获得独立自由感,获得自我存在感。这时候家长不论有什么样的想法,都应该静下心来听一听孩子是怎么想的。不管他有什么想法,不管他说的不对不对,都要耐心的听。只有耐心的倾听,孩子才能真切的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态度。
相关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