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8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叛逆期,加上高考与平时学习的压力,会变得不爱和家长沟通,会有一些自己的小脾气,如果家长不及时疏通,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及心理。高三阶段的孩子,家长应不只是关注成绩,也应考虑到孩子的心理状况。家长要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更有信心。
高三家长如何鼓励孩子?
1、鼓励要真诚
鼓励孩子一定要真诚,最简单的就是从心里发出的,而不是简简单单的你真棒,你一定行的。这样的敷衍,只会让孩子以为你是在忽悠他,并没有真的是在表扬他,所以鼓励的时候真诚很重要。
2、鼓励前要倾听
作为孩子的家长,学会倾听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知道孩子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而且假如他们的心情不太好,问问他们需不需要帮忙,告诉孩子,无论什么结果,父母都是可以接受的。高考并不是决定人的命运,所以高考成绩不管如何,都只是一个结果。
3、帮助孩子明确切实的目标
帮助孩子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经过努力、预计能达到的目标,比如,争取考上哪个层次的大学。目标可略高一些,但不能定的太高,至少从孩子上高中所有的成绩中能够有达到相应分数的水平。目标对一个人有勇气战胜困难起着非常大的作用。适当的目标,能够让人信心百倍。
4、帮助孩子找准努力的方向
和孩子一起针对各科成绩进行深入分析,如果家长可以胜任可协助孩子进行此项工作,如果家长不能胜任,可请教老师或家里其他有能力的人协助孩子。找出各学科存在的薄弱点进行专攻,每提高一分就会增加信心一分,每搞懂一个环节,就是朝着目标前进了一步。
5、扮演啦啦队的角色
家长在孩子高三时,最重要的角色是啦啦队。你不停地喊加油,孩子的劲儿就会不由自主地使出来。适当时可以运用一些良性心理暗示法,比如,“你今天(近来)的状态看起来不错!”,“你最近比较细心了,出错少了!”。还可以利用高三各学校多次召开家长会的时机进行良性启发。
6、用进步鼓励孩子
父母此时不要提过高的要求,不要给孩子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要多鼓励孩子发现自身的进步,用一点一滴的成绩激励孩子,以增强其学习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和调整,孩子会更有勇气面对考试。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为了避免孩子在成绩面前沾沾沾自喜,将好事逆转,家长要在表扬鼓励上也要花费一番心思,让孩子遇岔道时能分辨是非曲直,与骄傲拜拜。
家长如何鼓励孩子才能更有效?
1、重精神奖励,淡物质奖励
如果孩子每一个积极表现的行为,你都给他相应的物质奖励,等于在给他的行为定价。要知道,所有爱的表达是无价的,真情是无价的。关心和接纳,是爱的表现。不要给这种表现相应的用钱来衡量。所以孩子表现好,最好不要用物质奖励的方法。
2、适度给孩子制造惊喜
不妨在平时留意一下最近孩子对什么特别感兴趣,先对此表示不在意。当孩子取得了一个好成绩时,在此突然给孩子期盼已久的礼物作为嘉奖,不仅增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还能让孩子更努力去做好下一件事。
在培养孩子自信心的道路上,家长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所用。很多家长也明白这点,于是每天都装模作样的“夸奖”孩子,孩子做任何事,都要夸两句。但这样浮夸的鼓励其实并不能让孩子真正产生自信,甚至反而还会厌倦,认为父母是在应付自己。在鼓励孩子这方面,也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更需要家长走心。
家长如何鼓励孩子自信?
1、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
想要培养出自信的孩子,父母起到的作用非常关键。只要当孩子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才会更容易的培养出强大自信心的孩子。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孩子或多或少的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这时我们就需要陪在孩子的身边,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当孩子感受父母充足的关爱时,就会具备一定的底气和信心。
2、日常多用言语鼓励。
孩子的成长是离不开鼓励的,无论是优秀的好孩子还是调皮的“坏孩子”,鼓励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心理满足感,经常受到父母鼓励的孩子,做事情会更具有动力和自信心,家长平时可以多多鼓励孩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他们最需要得到激发和调动,最需要得到肯定和表扬,最需要有获得感和成就感。只有不断获得成功,获得肯定和信任,获得别人的认可和支持,才能最大化的激发出他们自身的内在潜能。
初三家长如何鼓励孩子?
1、学会给孩子减压
结合孩子的能力,对学习不提过高的要求,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在有限的休息时间,帮助孩子减压。同时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使他们能自主地区分轻重缓急,主次分明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任务。
2、让孩子学会自我鼓励
家长们可以常常暗示孩子,他是最棒的,他能够做得比别人好,只是做不做的问题。让孩子自己设定一个目标,给自己定下完成这个目标的时间,让孩子自己去执行。当完成这个目标时,给予孩子一定的奖励。
教育孩子不仅要对不良行为进行批评矫正,更要对孩子点滴的进步适时给予鼓励,鼓励的作用有时比批评要大得多。那么具体该怎样去鼓励孩子呢?
家长该如何正确鼓励孩子?
1、尽量少跟子进行条件交易
条件交易对孩子身心发展不利,会逐渐养成和家长“讨价还价”的坏习惯,在脑海中形成学习、做家务仅仅为了获得好处的思维定势,从而丧失探索这些事情内在乐趣的兴趣,做事就会显得很被动。所以家长尽量少与孩子进行条件交易。
2、即使物质奖励,也不该奖励结果
对孩子进行物质奖励时,应该是奖励孩子好的行为,而不是事情的结果。比如告诉孩子:“你这一个学期学习很努力,进步比较大,你自己从中获得了自信,爸爸妈妈也很高兴,所以给予你奖励。”谨防陷入物质奖励的怪圈。
父母对孩子的鼓励,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孩子进步的第一步。鼓励孩子是一门学问,但很多家长在鼓励孩子的时候要么用金钱的方式利诱孩子,要么就不切实际的给孩子制定一个不能完成的计划。
家长应该如何鼓励孩子?
1、要懂得如何去抓住鼓励的机会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孩子心血来潮,趁着周末不仅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得非常干净,连家里的大扫除孩子也一并做了。本来孩子心里还是会有一点期盼,希望父母回家后能够鼓励和表扬自己。但忙碌的父母虽然发现了这一点,也没有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孩子,反而是忙自己的事情去了。过了两天之后,孩子都把这件事情忘记了,家长却突然想起来,并告诉孩子:“你最近表现得不错哦,继续努力!”这个时候的孩子,往往就会很疑惑,弄不清楚自己为什么受到表扬和鼓励。
2、鼓励应该是多方面的,不能只鼓励学习
很多家长错误的觉得,孩子只需要把学习成绩提上去就够了,其他的都全权交给父母。所以说到鼓励,很多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等孩子学习成绩提高了,或者下降了之后再鼓励孩子。我无数次的强调,学习成绩只是孩子人生的一部分,孩子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家长的培养和鼓励,我们不能总是把表扬和鼓励局限在学习成绩上面。
初二是一个过渡期,可能有些孩子在初一的时候成绩都差不多,但是到了初二的时候成绩却在慢慢地拉开差距。并且在初一的时候,就算学生之间有差距,但是差距都不是很大,可以找到孩子喜爱的事物,如果孩子的成绩在一段时间内提高了,就以孩子喜欢的东西作为奖励。
初二家长怎样鼓励孩子?
1、多了解孩子近期关注的事物以及喜好
有时也可以与他们一起探讨这些新鲜事物。有时孩子不想与父母交流是觉得与父母有代沟。他们觉得父母与自己年龄间隔太大,喜欢的东西差距也大,坐在一起说不上话,因此也失去了交流的欲望。因此家长如果想拉近与孩子的距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那么就要先去了解孩子喜欢的东西,这样子才可以跟他们说得上话,同时也可以向孩子透露自己喜欢的东西,加深彼此间的了解。周末也可以跟孩子一起去玩他们喜欢的东西,让自己真的融入孩子的世界。
2、找合适的资源帮孩子提高成绩
既然找出问题那么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初二的题目说实话已经非常难了,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那么多年没有上学,早就已经忘记怎么做题了。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寻找合适的资源来帮助孩子提高成绩。
相关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