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9
“有效沟通”,不是指与老师沟通的次数多少、时间长短、彼此态度有多积极、多热情,而是指沟通的质量——这种沟通要真正能帮到孩子,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有正面的作用。
如何和孩子老师沟通和交流:
1、不要说“老师,我把孩子就交给您了”
接孩子时,常听到家长与送孩子放学的班主任老师交流。好多家长会把“老师,我把孩子就交给您了”挂在嘴边,也有更热情更直爽,“老师,我这孩子不听话,您一定得严格管教他,要打要骂您别客气”。说这话的家长是否真像说的那样信任老师暂且不论,这种沟通真的是毫无效果可言。
其一,孩子教育的主要责任者,是父母,不是老师。孩子十八岁之前,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远远多于和老师在一起的时间,受父母影响的深度,也是学校和老师所远远不及的。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父母的教育责任就解脱了,这实在是一个非常可怕的误解。
其二,通常一对父母只要面对一个、至多两个孩子,而一个常规的中小学班的班主任要面对的是三十几个孩子。老师怎么可能有那么多精力对每个孩子都施以足够达到父母程度的关注?“把孩子交给您”的托付,是强人所难。看到孩子的老师们每天六、七点钟就到学校,晚上九、十点钟还在微信群里回答家长各种问题,我们常常感慨,教师和医生,真是两种最辛苦、压力最大的职业,承担着那么重大的责任,每个人都对你有那么高的期待,能够坚持做下去而且做得好,真是一般人不敢面对的挑战。
其三,“我把孩子交给您了”,态度虽然好,细究起来却是一种拒绝沟通的姿态。这句话所表达的是:孩子在学校的事,都是老师您的事,我们管不了,也不想管。而孩子在学校真的出现问题时,持这种态度的家长,又很快可以找到替罪羔羊——是学校不够好、老师不够好,不是我们父母的责任。
2、不要在放学时拉住老师问孩子情况
一些爸爸妈妈生怕和老师沟通不够多,一有机会就拉住老师问孩子的情况,最常见的,是在老师送孩子放学时。“老师,某某最近怎么样?”“老师,xx的某科目有没有点进步?”父母自然是关心孩子在学校情况的,但抓住老师就问,实在没有必要,也并不合适。一是老师在放学时间,注意力都放在孩子的秩序和安全上,没有时间和家长做这种一对一的沟通。
还有,最重要的,当孩子在身边时,其实是和老师沟通的最差的时机。老师可能有些话要对家长说,不一定适合当着孩子的面;家长可能有些话要对老师说,也不一定适合当着孩子的面。想像一下,老师和爸爸妈妈热烈讨论孩子的纪律问题或者成绩问题,而被讨论的孩子就站在两个人中间,这个可怜的娃,会是啥感受,何况旁边还有他的同学。孩子也要面子,也有自尊,大人应该尊重和保护他的自尊。
3、如果老师主动联络父母,首先要做到认真倾听
老师如果需要和家长沟通,一定会专门安排时间,通过电话、短信、微信,主动联络。这是和老师有效沟通的最佳时机。要让这几分钟、十几分钟的沟通真正有效,爸爸妈妈先要做到认真倾听。
无论是孩子上课不够专心、还是纪律不好、某科目成绩有问题、和某同学闹矛盾,家长都要先认真、完整地听完老师的表达,之后再回复自己的看法,和老师讨论。不要一接老师电话就忙不迭地道歉、表态,“真是对不起,是我们的问题”、“回家一定好好教育”。老师主动和家长沟通,不是为了听您的道歉、表态的,是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家长不要先把自己变成准备挨批评的小学生。
4、在和老师的沟通中要把握要点、聚焦问题
倾听完老师的沟通主旨,家长要确切把握到,老师要说的,到底是什么。比方老师说“您孩子最近上课听讲不太认真”,您就不要再发散思维“那我们孩子纪律怎么样啊,上课捣乱没有”,“我们孩子某某成绩好像不太好,是不是听讲不认真造成的啊?”这样的话,一通家长联络电话,很可能变成老师说老师的、家长说家长的,完全没有聚焦问题,最后也谈不上有效解决。
解决问题,首先要聚焦,准确定义问题是什么,这样双方才能有就这些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老师说的是“听讲不认真”,那就和老师认认真真地讨论孩子为什么听讲不认真,是被别的东西分了神、是课外班已经学过、到课上没了兴趣,还是孩子上课听不懂才会走神,挖掘出听讲不认真的原因,讨论出解决办法。
5、能就焦点问题和老师展开讨论
有效沟通,除了倾听、聚焦,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展开讨论,交流彼此的看法、分享彼此的建议。
6、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专业
尊重老师的专业,同样重要。老师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每天面对那么多孩子,会有自己的专业眼光去发现孩子的问题,给家长提出建议。作为父母,应该充分尊重、信任老师的专业水准。既不能对老师的话以“回家好好教育教育”来随意敷衍,更不能觉得自己比老师高明得不知道多少,抱着批评的态度对老师的沟通随意挑剔。
说了这么多,与老师的有效沟通之道,无非十几个字:充分尊重、认真倾听、如实表达、平等讨论。当然,还有父母自己,要在孩子教育上切切实实地下功夫,不能简单地把孩子交给学校和老师。
很多家长们在面对与班主任的沟通上,不知道怎么跟老师沟通,存在阻碍甚至是争吵的情况,这样是不利于孩子的教育的,要知道孩子在学校上学,最了解他的就是老师,所以,家长们要学会跟老师沟通。
如何和孩子老师沟通?
1、注意平等的沟通态度
有的家长在和老师沟通的时候,下意识的会有一种盛气凌人的态度,然而老师是教书育人的职业,并不存在为谁服务的问题。因此家长们在和班主任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持有平等的态度去对待老师,而不是一上来就是各种的兴师问罪、发牢骚。
2、注意沟通的场合
有些问题是不适合摆在明面上来处理的,那么就需要找一个相对私密的环境来进行沟通处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论是有什么问题,家长们都不要在家长群中去公开找老师处理,而是要先选择私下找老师沟通清楚,这样都能够给双方留有足够的余地。
家长们本想着孩子上学之后就好了,就轻松了,没想到孩子
上学以后事情更多了。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跟孩子的老师沟通。要知道在孩子的学习生涯中,父母与孩子班主任之间的沟通联系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
怎样和孩子老师沟通?
1、注意平等的沟通态度
有的家长在和老师沟通的时候,下意识的会有一种盛气凌人的态度,然而老师是教书育人的职业,并不存在为谁服务的问题。
因此家长们在和班主任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持有平等的态度去对待老师,而不是一上来就是各种的兴师问罪、发牢骚。
别看青春期孩子似乎脾气暴躁,抵触父母的靠近,但其实这时期的孩子依旧非常需要认同和陪伴,父母的理解更是他们所渴望的。当然,孩子需要的是父母敞开心扉的沟通,并非是父母一味的说教和唠叨。父母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
青春期如何和孩子沟通?
第一:稳定情绪。
父母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会导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父母在急躁、心烦、不冷静的时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静后,再去同孩子交流。
第二:挑好时间。
聊天时尽量在大家都心平气和,而且没有什么要紧事的时候。如果家长真的有很重要的事要找孩子谈,那就让孩子先停止手头的事情,认认真真地聊天。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叛逆期,最反感家长的管束,所以家长一定不要过于强硬的加以干涉,以免适得其反。家长应该和孩子交心,问清楚孩子喜欢对方那一点,然后告诉他爱情只有好感是长久不了的,然后劝导孩子可以以好朋友的身份相处就会,切不可做出格的事,不要因此而耽误学业。
父母如何和孩子沟通谈恋爱问题?
1、与孩子进行深交流
不要刻意的和孩子谈早恋的问题,也不要“一棍子打死”早恋现象,更不要责骂或羞辱孩子,那样只会激起孩子强烈的抗拒与叛逆。和孩子讲话时,假装无意的往上引导,慢慢引导孩子说一说自己心里的某些感受,就算孩子的观点错了也不要急于反驳,先表示对他们的理解(但不是赞同),如此,孩子才能慢慢放下对你的戒心,才能信任你,你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
2、不要过分呵护孩子
孩子出现早恋问题,家长要和孩子坐下来好好谈谈,不要让孩子觉得,家长不在意我的感受,这样会引起孩子反感,父母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内心,和孩子建立好心态,正确对待早恋问题,告诉孩子如果双方喜欢了对方就可以了。
很多家长反馈,孩子最近的状态不太好,似乎很紧张,平日里成绩都不错,但一到考试就发挥失常,考前就变得很烦躁,复习的效果也大打折扣。这其实就是考前焦虑症。
孩子考试前焦虑家长如何和孩子沟通?
1、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
紧张的复习备考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尤其承受挫折能力较差的孩子,家长需要重点关注。比如,考试失败了,害怕老师、父母的批评,同学的嘲笑,导致心情十分低落,如果不及时解决,可能会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
其次,由于高中的课程多,每天都需要起早贪黑,加之学习成绩倘若很低,孩子会出现厌学的问题。还有与同学、老师交流不顺利等问题都需要家长随时关注,随时解决。
心理问题影响很大,如果不能及时解决,时间久了会酿成大错。这不仅对孩子造成伤害,而且还会对家庭带来一定的问题。所以,家长每天与孩子交流,问问孩子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帮助化解,这样学生才能没有忧虑,沉着冷静地去学习。
为了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这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老话题,只有老师和家长的常态化交流沟通,才能知根知底,步调一致,互相补充,才能教育好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好孩子。
怎样和孩子老师交流?
1、孩子教育的主要责任者,是父母,不是老师。孩子十八岁之前,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远远多于和老师在一起的时间,受父母影响的深度,也是学校和老师所远远不及的。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父母的教育责任就解脱了,这实在是一个非常可怕的误解。
2、当孩子在身边时,其实是和老师沟通的最差的时机。老师可能有些话要对家长说,不一定适合当着孩子的面;家长可能有些话要对老师说,也不一定适合当着孩子的面。想像一下,老师和爸爸妈妈热烈讨论孩子的纪律问题或者成绩问题,而被讨论的孩子就站在两个人中间,这个可怜的娃,会是啥感受,何况旁边还有他的同学。孩子也要面子,也有自尊,大人应该尊重和保护他的自尊。
3、老师如果需要和家长沟通,一定会专门安排时间,通过电话、短信、微信,主动联络。这是和老师有效沟通的最佳时机。要让这几分钟、十几分钟的沟通真正有效,爸爸妈妈先要做到认真倾听。无论是孩子上课不够专心、还是纪律不好、某科目成绩有问题、和某同学闹矛盾,家长都要先认真、完整地听完老师的表达,之后再回复自己的看法,和老师讨论。
4、对老师的教学或管教不满意,不宜直接对老师无礼或攻击,而用委婉的态度向老师建议。把孩子优点和弱点客观地介绍给老师。学习成绩不是沟通的唯一内容,老问一个事谁都烦,教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别只盯成绩!有些家长在孩子犯了错误后,当着老师、同学的面拳打脚踢,这是错误的,不仅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极坏的影响,也会让老师感觉尴尬。沟通内容决定沟通时间。时间的长短上,家长也要有掌握。针对孩子出现的重要问题或者重要阶段的辅助方法多谈,以免影响老师备课、批改作业的时间。
相关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