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
自控力的学习是长期的,缓慢的过程,家长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过于焦急。生活中还需要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让孩子在父母的影响下学会自控,远离依赖。
如何提高孩子自控力?
1、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加强孩子思想观念的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主要是受意识所影响。一个正确的思想价值能够培养孩子树立起较为正确的价值观,帮孩子在学习自我掌控能力的时候不会因为一些困难就冲动行事。有一个良好的正确的价值观念,能帮孩子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2、启发孩子的自觉性
孩子自制力的发展是和孩子的自觉性、坚持性等相联系的,父母要启发孩子的自觉性,让孩子坚持一些必要的生活准则,比如不能跟大人顶撞,尊重老师等等,同时要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比如自己自觉完成作业,自己想办法克服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让孩子形成比较稳定的意志品质。
3、日常生活中训练孩子的控制力
家长想锻炼孩子的控制力,应该从日常生活起居开始,比如让孩子刷牙、洗脸等,引导孩子自己独立去做,这样能逐渐的锻炼孩子的自制力了,家长再做一下督促。
4、学做计划、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计划是自我控制最关键的一环,有计划有目的去做事,孩子的自控力一般也比较强。鼓励孩子做计划,每天要做什么,玩什么,长期的坚持下去,孩子慢慢养成习惯,长大了对孩子绝对有很好的帮助。
5、反习惯培养、逆向引导训练
什么是反习惯,反习惯就是与正常的思维相反,比如看同一幅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赏,得到的感受也各不相同。
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可以使用反习惯训练,把简单的事物换个角度复杂化,让孩子的注意力更集中,比如让孩子用红色的笔写“黄”这个字,用蓝色的笔写“绿”这个字,可以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孩子缺乏自控力的原因:
1、约束力不够强
比如孩子写作业这件事,其实孩子在家里学习很容易受到一种心理的影响,那就是反正不就是在家里上课嘛,又不是在学校,无所谓的。
没有了“学校的”束缚,孩子很容易不在意,从而变得敷衍,不够重视。约束力不强,是内外外在的双重影响才会出现的,这点家长们应该认识到。
2、家长过度包容
在家里陪孩子上课这么久,最容易产生冲突的就是自己同老人之间的思想差异,每到吃饭的时候老人就容易劝孩子,算了,吃完了再写吧,不会写的时候也劝孩子,算了不要想了,先吃点儿水果吧。
其实孩子就是在这种过度的包容和纵容里,才会变得没有节制,自控力不强,容易自我欺骗,随随便便就敷衍了事。
自控力对于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乏自控力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许多不好的影响。而具有自控力的孩子,学习更自觉,人际交往方面,更容易建立友谊或者保持友谊,在成年之后,也相对更自律,能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生活,事业更成功。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1、父母做好榜样。
父母要为宝贝做出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影响孩子很重要,所以父母们要做好榜样,教孩子忍耐,要自己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作所为。不要在孩子面前乱扔东西、打嘴仗等等。
2、父母经常提示孩子遵守一些规则。
孩子早晚要踏入社会,因此培养孩子自制力应该从社会入手,比如坐公交车,提醒孩子依次排队前门上车;乘坐电梯先下后上等等,这样的提示,对培养孩子自制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边吃边玩,喜欢玩手机,看电视,吃零食无节制,上课东张西望,孩子的这些状况都是自控能力差的表现。家长一定要重视自控力的培养,抓住自控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帮助孩子培养好的习惯。
如何锻炼自控力差的孩子?
1、延时满足孩子愿望
对孩子有求必应,只会让孩子觉得理所当然,不会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因此,家长要学会延时满足孩子的愿望,告诉他们只有提高自控力,才能获得更多奖励。为了奖励,孩子自然会努力提高自己。
2、对孩子耍赖行为说不
想要提高孩子的自制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孩子可能会撒泼耍赖。父母一定要坚持底线,不管孩子如何耍赖撒泼都不要妥协。时间久了,孩子自然也就不再耍赖,自制力也慢慢得到提升。
自控力是帮助孩子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首要品质。孩子自控力越强,父母要常常鼓励孩子,经常和孩子倾心交谈,要孩子知道你一直关心他、爱他,从而使孩子产生做事的积极性。
如何增加孩子的自控力?
1、坚强的意志是磨练出来的,越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越能锻炼人的意志力。家长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点障碍,为他们提供克服困难的机会,使他们在生活的道路上有点小小的坡度。倘若把孩子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全部清扫干净,他现在可能平平安安,日后他就会逐步失去走坎坷道路的能力。
2、家长应该指导和帮助孩子制定短暂和长远的目标,使孩子有努力方向。孩子心中有了目标,有了“盼头”,他就会为实现目标而去努力,表现出坚毅、顽强和勇气。但目标一定要恰当,应该使孩子明白这目标不经过努力是达不到的,但稍经努力便能达到。太难或太易达到的目标都不能使孩子的意志得到锻炼。另外,目标如果是合理的,那就应当要求孩子坚决执行,直到实现为止,不可迁就,更不能半途而废。
3、自控力常常会被冲动的情绪所破坏,在培养孩子自控力阶段调节孩子的情绪就显得十分重要。将冲动的情绪消除在萌芽阶段,这就需要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的负面情绪,掌握正确的方式与方法帮助孩子将负面的情绪及时的释放出来,同时也要教会孩子如何进行正确的情绪宣泄,如听音乐、绘画、迁移环境等等,以免孩子被坏情绪所控失去自控的能力。
孩子自控力差的表现:
一年级的孩子自控力差也正常,自控能力也是使命感的一种反映,即擅于操纵和操纵自身个人行为的能力,是人的一种意志力。想要增强自控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
如何让好动的孩子增强自控力?
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古有“孟母三迁”,说的就是环境对孩子成长的作用。当然,现在叫我们随便搬家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可以尽量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不要去打扰,也不要大声说话、走动,电视声音太大,或者以“关心”之名不时打断孩子的学习。另外,孩子学习的桌面收拾整齐,不要放置跟学习无关的玩具、零食等,这样有利于孩子专心致志的学习。
2、定制学习任务清单
跟孩子一起制定学习任务,做成清单,贴在显眼的位置。这样孩子每天抬头就能看到,看到就可以按照清单内容去做。其次,做成固定清单,每天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形成条件反射,有利于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自我控制能力的缺乏已经成为当今孩子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引起了家长和老师的关注。自我控制非常重要,其发展对于孩子良好人格品质的形成、积极同伴关系的建立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1、教导孩子对纠正做出积极的反应
大多数孩子不喜欢被纠正,他们的反应要么是攻击性的,要么是消极的。生活中的一个事实是,人们经常必须遵循自己不喜欢的方向。
教导孩子以良好的态度和正确的行为回应。这需要自我控制,并帮助孩子学会控制他们的冲动。对纠正的良好反应有时很难学习,但这将让他们永远受益。
2、让孩子的兴趣得到坚持和延伸
不少家长发现自家孩子自制力差,做事时总是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影响,导致孩子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受到很大的影响,家长们很着急,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那么,孩子自控能力差家长们该怎么办呢?
如何锻炼孩子的自控力?
1、目标要具体化
自制力不强的孩子一般都会出现“学习问题”,而学习对一个人的未来,又是不可缺少的。
可是电视、网络、吃零食之类的事情对小孩子来讲具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加之大多数父母们在“事后”才发现孩子的自制力差的问题而加以管教,所以就需要父母想办法,把一些长远的目标具体化,增强它们的激励性。
2、丰富孩子的经验,培养孩子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