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答案
古文,是很多人听到都会开始头痛,但却又不得不面对的题型,虽然和它很久之前,就已经是见过面的关系,可似乎却永远走不到互相熟悉的那一步。但其实,如果你敞开心扉,你会发现,古文其实也可以很平易近人,只是之前,被太多别人对它的评价包围住,看不到,也不愿意去看到,真实的它的样子,但只要你愿意迈开那一步,愿意随我们接下来一起去,清理那些包裹环绕它的东西,重新去看看真实的模样,相信你也会从中获取一份完美的答卷。
高三语文古文复习:
一、研读高中语文课本。
在复习时不要轻易舍弃课本,反而还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只要认真分析一下历年的高考试题就会发现,每年的古文试题都和中学阶段学习的古文课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尽管选的文段我们没有见过,但考查的所有的知识点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也就是说都是课文中学过的内容。因此,一定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
二、要有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实践证明,有效地训练古文的阅读能力,或准确地解答古文试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文义,或叫整体把握文章,理解大意;否则就会犯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错误。
面对一篇古文,通过整体阅读,应能快速准确地把握如下的信息:写的是什么人,其生活在什么时代(朝代),具有什么特点,干了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这些事有什么意义,文中还涉及了什么人,人物之的关系怎样等等。如果不能整体把握文义,那么有时不仅会搞错了主要人物,搞错了人物之间的关系,甚至还会张冠李戴,混淆是非(比如裴矩对炀帝和对太宗的态度)。
三、归纳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
在复习和整理文言词语时,没必要将常用实词的每个义项都列出,弄得眼花缭乱。
比如看“见”的“见”:只须强调“见”有表“被动”的意思以及“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词性副词”即可,记准两个例子“信而见疑’’和“君既若见录”,剩下的“看见”“拜见”“召见”“会见”“见解”等跟现代汉语中的“见”都有关系,容易理解。
再比如危险的“危”,学生一看到“危”便想到“险”,其实在古汉语中“危”经常做:“正直”、“高”解,
例如成语“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诗歌“危楼高千尺”等。
古文如果考查“危”的“危险’,“危难’,“危害’’义项,大概学生都能掌握,只有“正直”“高”难以掌握,那么就要在复习时重点注意这些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义项,掌握了这些不同,其他的义项基本就可以应付裕如了。
四、掌握基本的文言语法。
学习古汉语语法,应重点了解古今语法的差异方面。因为古今汉语的一些基本语法规律(如主语在谓语之前,动词,形容词可作谓语等)古今相同,这些就不必死记硬背。而对古今差异方面(如词类活用,特殊语序,特殊句式,特殊的被动表示法,以及一些常见的虚词的用法等)应很好地掌握。有些特殊的固定句式,不妨记住。
所谓“固定句式”,就是某些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理解时不能分开、而需要按照某种固定模式来解释的词语。只有注意这些特殊规则,才能正确理解原文。比如“是以”“孰与”(和……相比,哪个更……)“无乃……乎”(恐怕……吧。)“得无……乎”(莫非……吧,恐怕……吧。)等。
高三语文常见文言文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左右欲刃相如"(刃∶杀)
2.名词活用为使动∶有……成为.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名词活用为意动∶有"把…当作."的意思,如∶"稍稍宾客其父"、"粪土当年万户侯"
4.名词活用做状语∶
a.表特征状态,如""常以身翼蔽沛公"
b.表态度、方式,如"吾得兄事之"
c.表工具,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d.表处所,如"相如廷斥之"
e.表趋向,如"操军破,必北还"
f.表频率,如"岁赋其二"。
二)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活用做名词∶如"斫其正,养其旁条"、"四美具,二难并"。
2.形容词活用做动词∶如"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怎么样。)
4.形容词使动用法∶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明∶使明显)
三)动词的活用∶
1.动词的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诵之
2.动词活用为名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为名次,作主语,译为"到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