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答案
家规家训作为家族精神传承的载体,对后代的教育有着极其深渊的意义。尤其是古代传统的家规家训,包含着许多做人的智慧,可以启迪孩子的成长,为孩子指明未来的人生方向。家长在树立家规时,不妨参考一些古代名人的家规家训。
古代名人家规家训
胸怀天下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钱氏家训·国家篇》
译文:利益得在自己一人就不去谋取,得在天下百姓就一定去谋取。
天地民物,莫非己任;宇宙古今,融彻于心。——左宗棠家书《与孝威孝宽》
译文:天地、百姓、万物,都与自己息息相关,理应勇于担当责任;时间、空间、过去、未来的发展规律,都在心中融会贯通。
读书治学
读书可以增长道心,为颐养第一事也。——张英《聪训斋语》
译文:读书可以增长追求世间法则至理之心,是颐养心性的第一等事。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摘自曾国藩《曾文正公家书》
译文: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气,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就决不甘居下游;有见识,就明白学无止境,不敢有一点收获就自满自足,如河伯观海、井蛙窥天,都是因为没有见识;有恒心,就绝没有干不成的事。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好善乐施
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陈继儒《安得长者言》
译文:人活在世上一天,如果能够听到一句善言,或者见到别人做一件善事,或者自己做一件善事,那么这一天就算没有白白度过。
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郑板桥家书《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译文:天寒地冻的日子里,如果有穷亲戚朋友到家里来,要先泡一大碗炒米递到他们手中,用一小碟酱、生姜来下饭,这都是最能温暖老人与穷人心灵的好东西。
勤俭持家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译文:人吃的每一粒米饭,应当想到它来之不易;人穿的每一件衣服,要时常想到它在制作时的艰难。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司马光《训俭示康》
译文:许多人都把奢侈浪费看作荣耀,在我的心目中却只把节俭朴素看作美德。
富家儿一败涂地,皆由不知节用而起。——汪辉祖《双节堂庸训·治家》
译文:有些富贵人家的孩子,之所以后来失败地一塌涂地,都是因为不知道节约用度而造成的啊。
修身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译文:做不到恬淡寡欲就不能表明志向,做不到平和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
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袁黄《了凡四训》
译文:一定要天天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一定要天天改过自新。倘若一天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就会在这一天里安心于自以为是的状态;倘若一天没有过失可以改正,就一天没有进步可言。
这里还有一些古代名人家规家训的典故:
高攀龙《高氏家训》
“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事放宽一分,自有余味。”“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作好人,眼前觉得不便宜,总算来是在便宜。作不好人,眼前觉得便宜,总算来是大不便宜。吾为子孙发此真切诚恳之语,不可草草看过。”
高攀龙一生着述颇丰,其中的二十一则《家训》,广受后人推崇,被视为教育子孙的经典。
高攀龙是明朝万历年间东林学派的精神领袖之一,因议论朝政而被贬黜,天启年间被起用,后因弹劾魏忠贤,遭锦衣卫上门捉拿,高攀龙不愿受辱,投水自尽,保持了气节。
高攀龙以做人行义为原则的家训及其行止,树立了言行一致的典范。
钱鏐《武穆王遗训》
“吾立名之后,在子孙绍续家风,宣明礼教,此长享富贵之法也。倘有子孙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便是坏我家风,须当呜鼓而攻。”
钱镠(liú)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的创建者,极为重视钱氏家族的门风。公元932年三月,八十一岁高龄的钱镠在书房,摊开笔墨,写下了《武肃王遗训》,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回顾,对子孙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现在被钱氏家族广为承袭的《钱氏家训》,就是综合了《武肃王八训》和《武肃王遗训》内容。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孟子也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但钱氏家族彻底颠覆了人们的想象。钱氏族人秉承这样的家训,整个家族后代人才辈出,形成良性循环。“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钱氏后世经代代而兴旺不衰,成就了一个“传奇”。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家庭教育这个问题,自古至今人们都很重视。为人熟知的比如“孟母三迁”、曾子的“烹彘教子”、孔子的“诗礼之训”,都是古代家教的经典范例。
此诗是陆游在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写下的“教子诗”。子聿(yù ),是指陆游的小儿子。
陆游是一位负责任的父亲,一生给孩子们写过一两百首诗,其中又有一半是写给子聿的。光是《冬夜读书示子聿》就一口气写了八首,上面这首是流传千古的第三首。
陆游一生勤学不辍,这年冬天,他在冬日寒冷的夜晚,还一如既往地在书房,啃读诗书,心有所感下,挥笔就将自己的切身经验如实地告诉了小儿子子聿:做学问就要不遗余力,纪要勤奋苦读,又要参加实践。
家风、家规的重要性到底体现在哪?
好的家风、家规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古人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一个和谐向上的家庭不仅对个人有益,且于国有利,一个国家正是由一个个小家组成,只有小家稳定安康幸福,才有整个国家的幸福和谐,家是社会的组成部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最重要的教师,在孩子成才的道路上起关键作用,既是如此,那么塑造良好的家风与家规就显得刻不容缓,孩子从小在良好的家风的熏陶下会变得文雅懂礼,养成好的习惯并形成良好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人生的悲剧无不是性格的悲剧,可见,性格有多么的重要,他决定了一个人是成还是败,是优还是劣,为什么曾国藩的家族数十代人才辈出?正是因为有好的家风家规的浸润,祖祖辈辈沿袭着良好的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兴旺、屹立不倒的根源,也正因此,《曾国藩家书》才成为经久不衰的畅销书籍。
有国必有家,家是一个缩小的国,是国的组成部分。
把家治理好才谈得上治国平天下。
上一条:适合家长和孩子看的书籍
下一条:名人家训家规1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