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
孩子早恋是非常正常的现象,面对这样的状况,家长们不要着急,更不要慌乱,一定要理性对待,只有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给孩子有效的帮助。
遇到孩子早恋问题怎么解决才好?
1、理性对待孩子早恋问题
进入青春期后对异性产生好感,这是正常的心理表现,是因为青春期孩子对爱情的朦胧以及憧憬。家长要冷静对待此问题,不能一味的指责和辱骂,以免激怒孩子,导致事情更难以控制。家长提前在心理做好准备,不能突然改变,对孩子的态度给予更多的关爱。
2、认同但不赞同
家长首先要给孩子传达一种观念,那就是这个年龄段对异性产生好感是正常的,不是误入歧途。但是要明确的向他们指出,这个年龄段应该好好学习,恋爱这件事应该往后放一放,家长应该表示出反对的意见。
3、积极引导,建立正确的男女学生关系
除了正确的认识孩子的“早恋”外,还应该积极的引导孩子建立健康的男女同学关系,中学生之间的“早恋”,实际上是一种喜欢,并不是我们成人之间的恋爱关系,他们考虑的很简单,有些只是一种好奇。特别是在性的问题上对孩子不要回避,有什么就说什么,实事求是,解除孩子的好奇感。
在孩子与异性交朋友时,我们不要大惊小怪,要与孩子讨论交往中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这样做,讲明道理,告诉孩子大大方方、光明正大的与异性同学交往,喜欢一个人与爱一个人并不是一回事,爱需要承担爱的责任与义务;喜欢一个人只是想和他在一起,讨论问题、一块学习等等,并不需要承担责任与义务,可以以我们家庭为例,讲给孩子听,在家中爸爸爱妈妈,爱你,所以他会努力工作,为我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比如买房、买车等等,这就是爱的责任。让他们懂得“恋爱”离他们还很遥远,因为他们还不能承担这样的责任。青苹果是酸涩的,只有等熟了才香甜可口。
4、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通过集体活动,孩子可以与更多的同学进行交往,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充实自己的课余时间。而在这些集体活动中,孩子也可以慢慢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将自己的精力逐渐转移到学习和正常的人际交往上来。
5、父母要给足孩子关爱
据统计,孩子早恋大多因为家庭当中爱的缺失,很容易会在身边的同学、朋友中发展恋情。父母工作忙不是借口,晚上回到家,给孩子一些言语的抚慰,给孩子一个拥抱,陪孩子聊聊天,跟孩子进行一些互动,都可以给到孩子爱的安全感。
孩子早恋的表现:
1.情绪起伏大,有时兴奋,有时抑郁,有时走神,有时烦躁;
2.突然变得爱打扮,格外注意自己的仪表形象,经常照镜子;
3.喜欢看描述爱情的文字、爱情有关的电影;
4.成绩突然下降,心神不宁,心事重重,学习状态不积极;
5.经常出去社交游玩,频繁给某位异性进行聚会玩耍;
6.总是背着家长打电话,不愿意告知出门原因或者回家很晚。
孩子身上出现叛逆的现象,不要大惊小怪,每个人都会经历这种叛逆期,当然要保持冷静的对待。所以父母要多观察,多体谅孩子,要知道教育孩子己不能再靠施以拳头暴力和辱骂等简单粗暴的形式,要文明,要改革。
怎么解决孩子叛逆问题?
1、学会沟通
很多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已经进入了叛逆期,会以自己的势力强力解决,强制性的要求孩子从叛逆期走出来。
要是让孩子走出叛逆这么简单的话,就没有这么多叛逆的孩子了。所以家长一定要学会正确的方法,强制要求只会让他更加叛逆,你越要求他他就越要跟你对着干。
2、尊重理解孩子
面对孩子的早恋,很多父母习惯做法是严厉禁止,对孩子实行监督、管制,争取把孩子早恋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但是这种做法好像效果并不明显,而且往往容易引起孩子的激烈抵抗。
初三的女孩子早恋问题怎么解决?
一、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在同性同年龄人中形成亲密朋友关系的同时,由于性的萌动而导致对异性的关注和恋爱的感情,而且,这种关注会不断增强,以致对特定的异性萌发出爱慕之情是很自然的。
家长应该信赖孩子,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的地位与孩子谈心,帮助孩子处理情感波动的问题,是可以培育孩子自觉地去约束自己的行动和生活的。
二、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的早恋。应当让孩子知道,早恋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没有必要大惊小怪,甚至于谈虎色变。而是要让孩子明白,对异性的好感和对异性的爱是另码事。谈恋爱需要时间和精力,在合适的年龄就应该谈恋爱。而现在这个年龄还不适合,才十三四岁,这是青春萌动期,或者说是青春发育期。身体、心理和生活阅历等都还在发育中,还不成熟。如果这个阶段谈恋爱不仅会闹出笑话,而且会影响身心健康。
三、教育孩子明白什么是恋爱。恋爱是成熟的男女双方彼此欣赏、彼此关心、彼此尊重、彼此包容的一种情感状态。恋爱是一种负责任的行动。学生期间最主要的是学习,练就较强的能力和水平,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生活能力。而这些恰恰是恋爱的基础和条件。
您的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自控能力差的问题,和您的教育其实有很大关系。在孩子上初中的时候,您就应该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很多情况下,自控能力差的孩子都是因为习惯于家长的管制和监督,一旦失去了束缚,就会变得毫无节制,也不知道该如何控制自己。
怎么解决孩子自控能力差的问题?
1、不要一次性做过多的要求。
想要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家长一次性不要提太多的要求。如果你一次性提很多要求,需要消耗孩子极大的能量。而一旦能量消耗得差不多了,孩子就会出现错误。当孩子一有疏漏,你又批评指责,结果就是孩子越来越没有自主的能力。
2、从小事上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自控能力有个特点,一个人在小事上如果练出了自律,那么他在大事上也有同等的自律。比如:家长都渴望孩子成为一个勤劳的人,能够学会独立,不需要什么事情都依赖爸妈。这个时候,家长可要从小事儿培养孩子,让孩子整理整理自己的书桌,整理整理自己的房间,周末父母做清洁的时候也鼓励孩子积极参与。
我们父母在给孩子明确学习目的的时候,也要思考一下自己的行为。家长要掌握好辅导孩子学习的度,既不能不闻不问,也不能投入太多。随时提醒自己:我们和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孩子学习态度有问题怎么解决?
1、 用明确的学习目标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帮助孩子设立一个明确、合理的学习目标。这样,孩子才会对目标充满信心,竭尽全力为目标的实现而奋斗。
2、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孩子不断进取
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性,他们生活的伙伴中、家人朋友中有优秀的人,都能成为他追逐的榜样,成为支配自己学习的动力和准则。
孩子一旦出现心理问题,如果家长能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就能避免不健康心理对孩子的影响,如果家长粗心大意或满不在乎,那么后果也是可大可小。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做好引导。
怎么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1、教育疏导。孩子有些心理问题是因为对所见所闻不理解看不惯而引起的。这需要及时给予教育,帮助分清是非。
2、宣泄放松。帮助孩子将积压在心中的消极情绪和怨恨释放出来,以松弛紧张的肌肉,缓和焦虑的情绪。
3、给孩子树立自信心,不要让孩子产生自卑感。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分析问题原因,找到针对性办法,不能一味训斥或打骂,当自信心提高后心理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4、多安抚孩子。孩子受到委屈时,父母应该设身处地地理解孩子当时的心情。当孩子向你表达某种感受时,你可用孩子的原话表示你对他的理解。这种方法,在心理学上称作反射情感。
老师在学生的心中一般都是比较威严,严肃的一个形象,所以有大部分孩子看见老师是比较害怕的。这其实是孩子的一种错觉,家长要在孩子面前多说老师的优点,拉近孩子和老师之间的距离。
怎么解决孩子还怕老师的心理问题?
1、弄清楚问题出在哪里
想要解决问题,就要先弄清楚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出现孩子和老师之间沟通不畅问题的主要原因一定是在孩子或者老师身上的,家长可以先从自家孩子身上入手,经常询问一些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看看孩子和老师关系冷淡到底是因为孩子刻意躲着老师还是老师对宝宝态度比较冷淡或者过于严厉造成的。
2、让孩子懂得换位思考
即让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创造情景让孩子设身处地体会老师的难处,并在这个过程中改善师生间的关系,减轻或避免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