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
青春期孩子开始走向独立,会出现许多自我意识,他们有些过度以自我为中心,反对一些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和事,包括父母。和父母的对抗在他们眼里是彰显自己独立的一种方式,即使父母是对的,他们也不会承认。
对青春期的孩子如何正确指导?
1、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青春期是孩子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开始有自己的观念和价值观。家长应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在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时保持正直、善良的品质。
2、让孩子去品尝成长的痛苦。
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家长的条件翻身是制止,其实效果是微乎其微,时间长次数多时还积重难返,孩子对家长越来越厌烦叛逆。在遇到问题时候,父母应该顺应孩子的想法,让孩子品尝成长的痛苦,受到了教训,以后不会再去做类似的事。
3、父母要改变思想。
父母要改变对待孩子的态度,不要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孩子再也不是孩子,而将要是一个成人,命令容易导致孩子逆反心理的发作。因此家长要和孩子做朋友,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孩子讲道理,孩子认识到自己错误后,要鼓励他勇于承担责任,让孩子自己从实际的情境中得到教育。
青春期的孩子有哪些表现?
1、自我意识增强。
青春期孩子开始渐渐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对自身身体特征、情感、思想等方面更加敏感,容易形成自我意识。
2、心理波动。
青春期孩子的情绪波动非常剧烈,情感容易受外界影响,而且波动的幅度通常很大。他们可能会忽然变得沮丧,也会突然感到非常高兴,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又会变得烦躁不安。
3、嘴里很少出现赞美的词。
老是各种吐槽,老师、家长、甚至社会现象。他们会因为一个小瑕疵而否定整个事物或人物,并且抓住这点开启疯狂吐槽。只是为了证明自己长大了,可以进行独立思考,有话语权了。
对青春期的孩子千万不要这样指导:
1、不给孩子辩解的机会。
有些家长比较容易“一根筋”,他们总觉得自己是家长,错了也是对的,对了也是对的。如果自己错了,也不可能承认,更不可能跟孩子道歉,所以在孩子心中他们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而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他们却特别坚定的要惩罚孩子,很多时候连辩解的机会给不给孩子留。
2、跟孩子硬碰硬。
很多家长觉得——如果孩子做错事儿,家长不压制孩子,孩子就容易上天。而如果孩子敢跟自己顶嘴的时候,自己一定要拿出家长的权威,让孩子吃点皮肉之苦,他才知道厉害。结果有的孩子选择跟家长对打,有的孩子选择离家出走,有的孩子闷不做声再也不跟家长交流,有的孩子想不开做了傻事儿。
3、限制自由。
在青春期,孩子们面临的压力不少。他们需要获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但是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会给予过度的约束,这就是第二点大忌:限制自由。一些家长会对孩子进行种种禁锢,比如限制孩子使用网络、手机、限制孩子和朋友见面等等。在孩子正在探索和适应社会的过程中,过度的约束会让孩子感到被束缚,也会导致孩子对家长产生不信任感。
家长们平时可以多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让孩子学会从中总结和深化了解,并且给予一定的赞赏和鼓励,这样能够提升孩子在学习上的成就感,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
如何正确指导孩子学习?
1、让孩子充分理解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要帮助孩子把学习的困难都理解,而不是要求孩子理解,孩子才能慢慢适应,慢慢成长。
2、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学习。家长要与孩子共同学习,这样孩子才会学习到知识,孩子才不会因为学习困难而放弃学习。
3、孩子需要学习的时候,家长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因为家长和孩子在学习上存在一些矛盾,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学习好,这样孩子就会认为,学习是轻松快乐的,而学习中,是充满了困难和挫折的,所以,家长要对孩子多一些理解和鼓励。
4、给孩子讲一些他学习的诀窍。有些孩子天生有好动天性,他学习上会有很多的毛病,在这个时候,他更需要一个能帮他们克服这些毛病的家长,因为孩子是需要跟随着他的学习节奏来的,所以,不要要求孩子,一定要有耐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走好人生之路的终身导师。孩子的眼睛是照相机、摄像头,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留下永久的记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家庭也有自己的家风,不同家庭有不同的方法。虽然我们不能照搬别人家的方法,不过我们可以学习教育的逻辑,根据孩子的特性因材施教。
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1、树立榜样
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学、邻居、教师、英雄模范人物、文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都是子女学习、模仿的对象。不管家长的言行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对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
2、不要采取过激的方法
有的家长认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骂不容易成才”。所以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不是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而是不分青红皂白先骂一通、打一顿再说。这样粗暴的对待孩子,不仅没有办法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很有可能会在心里留下阴影,性格容易变得偏激。
时间管理对孩子非常重要,尤其是初高中的孩子,学业压力非常大,如何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期望的效果,确实需要高水平的时间管理能力。想让孩子做好时间管理必须让他体会到对时间有管理之后给他带来的好处。
如何帮助孩子规划时间?
1、让孩子意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孩子意识到了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他自己就会想办法统筹安排了。千万别小看孩子的创造力,他自己创造出来的高效作业法,或许会比我们家长给到他的方法更好呢——孩子了解自己,知道哪种方式最适合他。孩子这种这种自我思索“时间管理”的方式,很利于激发孩子身上的潜能。当然,家长在孩子时间管理上毫无头绪时,家长还是要挺身而出给予引导的。
2、借助时间工具
借助一些“时间工具”,让孩子真切地感受时间——看见与触摸。比方说,制定写各项作业、游戏玩乐的时间表,在孩子身旁放一个时钟;我很提倡在孩子写作业时,放一个“沙漏”在他旁边......让他养成专注的习惯,以及对时间流走的形象感知。
“惜时”观念要深入孩子内心,如果孩子不觉得时间宝贵,就不会有要管理时间,规划自己人生的原动力。在帮助孩子做好时间管理这件事上,如果父母自己能以身作则,做好自己的时间管理,有意地展现给孩子看,加以适当的说教,孩子就更容易接受了。
如何规划孩子的时间管理?
1、培养孩子的时间观
其实孩子时间观念不强,不只是表现在学习方面,还表现在生活方面。一个时间观念不强的孩子,不但做作业慢,而且做任何事都慢。所以,父母平时在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比如:在孩子看电视或玩电脑时,要事先约定时间,约定的时间一到,马上就要停止;在带孩子出去玩时,要求他在规定的时间内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吃饭要在多长时间吃完;等等。孩子若能做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就要奖励或表扬。经过这样的训练,孩子就会渐渐养成看着时间做事情的习惯。
2、时间管理小闹钟
用闹钟督促孩子作业,有利于孩子快速、有效地完成作业。在孩子使用闹钟前,可以根据他的作业总量和做作业的效率,帮孩子估算出做作业需要的时间,然后让他在写作业之前先定上闹钟,让闹钟在完成作业的期限前10分钟响。这样可以让孩子建立管理时间的意识,还可以让孩子在自己定闹钟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不再把作业当作是帮父母完成任务,学习会更加自觉。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希望父母可以收起吼叫声,因为大吼大叫,并不能达到最后的教育效果。既然如此,为何不给孩子提供友爱轻松的生活环境呢?生活在不被父母责骂的环境中,相信孩子会变得自信,不管做何事,都能有更有底气。
如何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
1、重视教育
现如今,怎样如何引导孩子身心健康、欢乐幸福地成长就成了育儿的重中之重。我秉承的育儿理念是身心健康的成长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父母的言谈举止时刻在影响孩子,因为孩子的模仿本事异常强,身教胜于言教,家长要以身作则。
2、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孩子在一定的心理氛围和心理环境中成长,环境对他们了解世界、判断是非和情绪体验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应该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以高雅的趣味,文明的举止,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和教育。
孩子身上出现叛逆的现象,不要大惊小怪,每个人都会经历这种叛逆期,父母要保持冷静。不要把自己放在孩子的对立面,而是学着站在孩子的立场用心去体会他的感受。
如何指导叛逆期的孩子?
1、尊重信任
青春期的青少年心灵的成长,渴望自我做主,遭到家长和老师的否定,其叛逆的心理就会增加,有一种你认为不行,我就要做给您看的念头,要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家长和老师不应该只看到孩子的缺点,要多注意孩子的优点,对孩子一定的信任,该放手的要放手让孩子去做。
2、允许叛逆的孩子犯错
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见的关键时期,小错肯定难免,所以,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犯一点错、吃点亏,不要过分束缚孩子的手脚。同时,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强,家长的良好言行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关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