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7
孩子在三年级时,正处于十岁左右,这个时候的孩子正在从“儿童”转变为“少年”,孩子越来越有主见,在心理和意志上会发生一些巨大的变化。若家长们没有正确的引导和处理,当孩子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成绩下滑的现象,这将会给孩子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
三年级成绩下降是怎么回事?
第一,超前教育。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小学跟不上,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让他们学拼音、汉字、计算、英语等等。这种方法的确可以帮助孩子占得先机,在一、二年级时显示出优势。可是,时间长了,孩子会觉得重复学习没有意思,逐步失去了学习兴趣。进入三年级之后,他们的厌学情绪就出现了。
第二,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一二年级的知识简单易懂,背背读读就好了,作业也有家长专门辅导,做作业拖拉磨蹭,但是因为作业量小,拖拉的时间也不会太长,往往引不起家长的注意,导致孩子逐渐养成不好的习惯。到了三年级后,学习内容丰富了,学习科目也多了,这时候,成绩开始拉开差距。
第三,教材内容难度增大。
三年级现象和学校的教材、试题设置有很大关系。从教学内容上来看,进入三年级后,学习的内容确实在逐年增多增大,而且开始真正考察孩子的应变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以数学为例,逐步加入应用题,难度增倍。语文阅读量增多,开始加入多“语段”的学习,三年级下学期还会要求学生自己寻找写作的题目和内容,难度上会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第四,看图写话升级为作文。
学习难度的提升,主要表现在阅读和写作上。一二年级的看图写话,写几句也可以,基本上不会超过150字;但到了三年级,要写成篇的作文了,字数起码要在200字以上。孩子在课外阅读方面不仅需要有一个量的积累,还要学会灵活运用。
第五,思维转变。
从9岁左右开始,孩子的心理发育开始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对应于这种变化,小学一二年级课本上有大量图画,而到三年级,图画突然减少,这种差异影响学习效果,并很快表现在考试成绩上。
三年级成绩下降怎么提高?
一、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改善心态。
在三年级时期,因为成绩的直线下滑许多孩子可能会出现焦躁不安的现象。甚至有一些会出现过分消极的情绪,认为自己没有未来,此时父母应该帮助孩子调整自己的心态,鼓励孩子。
二、积极关注孩子学习,配合老师,帮助学生养成好学习习惯。
当孩子成绩下滑时,家长应严密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积极寻找老师了解上课是否认真听讲和积极发言;另外也要注意观察孩子是否认真完成作业和理解老师所讲内容。
如果出现上课不听讲,家庭作业不会做的情况,就要引起重视,争取老师的帮助,养成认真听讲,不懂就问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加强与孩子沟通交流。
孩子读三年级,有了更多的朋友,慢慢的想法也变得更多了。父母这时候要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引导孩子学会在玩和学习中做好平衡,不能因为玩而耽误了学业。当然,也不能因为怕影响孩子学习,取消所有孩子的娱乐活动,这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父母可以给孩子制作个作息时间表,规定什么时间段应该学习,什么时间段可以玩,什么时间段要上床睡觉等等。
四、要加强对孩子学习的辅导。
小学三年级作为孩子学习过程中的转折期,对于学习知识点难度突然增强,孩子会一时间难以适应。除了老师在学校给孩子讲解外,回到家中父母要给孩子多辅导作业。特别是对易错难懂的知识点,要多讲解几遍给孩子听,增强孩子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力。
五、多发展孩子兴趣爱好。
其实,除了学习成绩很重要外,引导孩子发展广泛的兴趣爱好也很重要。这不仅可以促进孩子全身心发展,还可以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有意义的事情上来。比如,可以让孩子参加钢琴、舞蹈、画画、书法等兴趣爱好班,让孩子发展多种爱好,培养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能力,这对孩子选择今后的人生道路也是有极大的作用。
三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一学年,很多孩子在这时期都会出现成绩的分水岭。有些孩子成绩下滑,可能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者对学习方法一窍不通。家长应当帮助孩子一起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且和孩子共同解决。
三年级成绩下降的原因:
原因一:学生的学习态度逐渐不端正。小学一二年级时学生的年龄和胆子都比较小,而且也害怕老师。但是随之年龄增大,学生的胆子变大,也摸清楚了老师的性格。因此部分学生就得过且过的学习,愈来愈厚脸皮,作业不好好完成,老师家长批评也是根本不在乎。
原因二:学习难度更大。比如说数学的学习难度更大,小学一二年级时主要是学习具体形象,但是升至三年级时,学习内容逐渐过度到主要学习抽象概括推理,因此对于那些思维能力差的孩子自然就无法很好的适应了。
原因三:学前老本被彻底吃完。其实小学一二年级时所学的大部分内容,幼儿园时期就已经大概学过了,比如说二十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升至三年级之后,就跟其他同学处于同一起跑线,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自然就跟不上学习、成绩下降了。
原因四:孩子到三年级的时候,比起一、二年级年龄更大,玩心也更重了。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孩子年龄还偏小,注意力还集中在上学读书这件事情上,但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在学校认识的同学越来越多,经常和同学玩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孩子的心就会变得越来越野,玩心也越来越重。随之,孩子花在玩的时间上会更多,花在学习的时间上变得更少。
三年级确实是整个小学中比较重要的一学年,不过,家长也不用对孩子的成绩过于敏感。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孩子的成绩出现起伏也是正常现象。家长应当关注到孩子成绩背后的问题,而不是只关注卷面上的数字。
三年级成绩下滑怎么办?
第一:家长不能一味地指责孩子。
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努力安抚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重拾学习的自信心,这样做才能让孩子尽快振作起来,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第二:家长要仔细分析孩子成绩下滑的原因。
如果孩子的所有学科成绩都不理想,家长则要引导孩子反思自己的学习习惯是否存在问题,尤其要关注听课效率。如果孩子存在严重的偏科问题,某些学科的成绩特别落后,家长则要引导孩子在这些学科上多花时间,不仅要仔细梳理基础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还要养成整理错题本的习惯,这样做才能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查漏补缺,有效提高学习成绩。
"三年级效应”指的是: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非常优秀,但到了三年级后,成绩不断下滑,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各位家长一定重视起来。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刚入学时,上一、二年级很容易就得高分,90分、100分拿的很容易,但是到了三年级,就突然降到70、80分了,并且很难再上90,而且不是一个两个孩子是这样,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三年级孩子突然厌学怎么回事?
1、 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弱,缺乏自信,逃避现实。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手中的宝,平时过于溺爱,任何事情父母都会替孩子办理好,孩子从未遇到过挫折,当孩子在升入三年级的时候,由于学习压力超出了学生承受能力,学生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对自己没有了信心,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厌恶。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父母未能及时调整教育方式。孩子在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时候,所学的知识点比较简单,甚至有些学生在幼儿园时期就已经学会了。当孩子升入三年级的时候,知识点突然加深,题目难度突然加深,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会感觉非常吃力。而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时候仍然按照之前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与学校教育出现背离的情况。
3、 父母缺乏对孩子的了解,对学校教育更是处于朦胧状态。当孩子成绩下滑的时候,总是认为孩子没有认真学习,从未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没有考虑过外部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三年级孩子突然厌学怎么办?
小孩三年级学习成绩差怎么办?该如何补救!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的时候可以准备一套家长辅导专用教辅书,尤其是同步课本的,可以帮助各位家长提高辅导效率。
小孩三年级成绩越来越差怎么补救?
1、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
当孩子需要提高语文成绩时,不妨多买一些绘本故事送给孩子,陪孩子亲子共读;玩玩查字典、成语接龙、组词、讲故事的游戏,也能让孩子发散思维。当孩子需要提高数学成绩时,不妨先跟孩子复习课本知识,再从作业里挑出问题给孩子做,把作业当作辅导工具。
2、不要拿其他孩子作比较
很多家长(包括老师)喜欢拿成绩好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作比较,自以为这样能刺激孩子努力学习,其实这是非常不妥当的。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能拿别人的部分优势来刺激自己的孩子,这样不仅打击孩子的自信,还会让孩子养成攀比心理。最好的做法是拿孩子的过去跟孩子的现在对比,然后告诉孩子有多大的进步,会让孩子充满信心。
三年级是个坎,根据新课标要求,小学三年级需要将英语列入主要的课程当中。很多孩子本来语文数学的基础就弱,学习任务加重后就更加跟不上了。那么怎样让三年级小孩提高成绩呢?
孩子上三年级了成绩很差怎么办?
1、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
当一个孩子智商上不存在问题的时候,他对于学习、生活是有自己的主张想法的,这也是一个成绩的加分点。但是加分项还得让孩子自己争取,没有成功是不劳而获的。作为父母,要教会孩子养成学习的好习惯,不管学了多少,只要有收获就足够。
2、降低期望,不要焦虑
从家长提问里面的“死不开窍的样子,3年级了还没有一年级文化高”,可以充分感受到家长“恨铁不成钢”的焦虑。可是再怎么“恨”,也不能让“铁”变成“钢”。要炼铁成钢,首先要放平心态,循序渐进。您可以这样想:我的孩子虽然学习成绩差,可是还是老老实实地去上学,不逃学不惹事,也还不错呢。给孩子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比如下次比这次每门提高5分,那怕提高1分也是进步。
孩子上课走神发呆,是有多方面因素,各孩子生长环境不同,造成走神发呆原因也不相同。家长多观察,找到原因后,慢慢的引导孩子上课专心听讲。
三年级孩子上课发呆怎么回事?
1,睡眠不足
如果孩子晚上入睡时间过晚或者睡觉时长过短,入睡后频繁惊醒,睡眠质量较差,导致夜间不能够得到良好休息,引起白天精力不充足。上课时则无法集中注意力,可能会表现出上课发呆的现象。
2,多动症
孩子上课爱发呆也可能是多动症,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精神行为障碍之一,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动以及情绪冲动等,病因包括遗传、环境等多因素。
相关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