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7
倾听,不仅仅是一种能力,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美德。倾听表达的是对别人的尊重,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倾听对于一个人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
1、要遵循孩子的注意力发展规律
通常来说,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每一个接受信息的细胞都敞开着,等待惊喜,他们会积极追随父母发出的信息。如果一个孩子对父母的指令置若罔闻,我们可能要思考一下,是不是我们自己没有遵循基本的注意规律。
2、父母要培养自己的倾听习惯
另外,大人是孩子的榜样,只有当我们去倾听孩子的时候,孩子才知道什么是倾听。“爸爸妈妈愿意听我说话,我说的事情他们很感兴趣,如果他们没听清楚,会停下来再问我一遍,如果他们觉得没有完全领会我的意思,就重复我说的话,以获得我的反馈。
3、学会安静,有耐心
在一个有着很活跃的氛围的活动中,孩子们都在热闹的互相讨论,但其实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也许孩子们都不知道旁边的人在讲什么,他们很可能都只是在单方面地表达自己,并没有没有达到交流的目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先安静下来,然后去听老师和同学的讲话,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有效地发言,并且为接下来的交流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4、倾听孩子说话时,家长要专心和适时的回应
如果家长只顾听孩子说,而不用自己的声音传递专注,会引起孩子误会,以为家长再想别的问题,没有在倾听自己说话。在与孩子说话时,低声细语能让孩子感到与家长处在平等的地位上,有助于孩子对家长敞开心扉。
5、及时对孩子的倾听行为做出表扬和肯定
对孩子来说,很喜欢被家长表扬与赞赏,所以当孩子能坐下来听家长讲话,家长应该多说些鼓励夸奖的话,让孩子感到家长对自己的尊重。表扬孩子要学会方法,不能夸夸其谈,也不能表扬过度了,孩子做一些事情就表扬一下,这样会让孩子对表扬产生依赖,而害怕失败了,一旦孩子做错事情,就往往不知道怎么办了。
6、多交流
我们都知道“鹦鹉学舌”,想让鹦鹉说话,需要主人的耐心教导,每天不厌其烦的重复着同一句话,这样鹦鹉才能正确的说出这句话。对孩子也是如此,父母应该多和孩子交谈,在家中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生活,是培养孩子良好性格和品德的重要途径。从出生开始,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上下功夫,坚持下去,日积月累,才能形成孩子自身稳定的个性品质。培养了孩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在性格和品德的培养上,给以良好的启迪和熏陶。
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
1、家长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如果家长说脏话,不要指望孩子讲话能有礼貌;如果家长喜欢在背后议论别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孩子也不会免俗。因此家长要注意检查孩子是否在继承自己的陋习。
2、给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和信任的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更有安全感,更自信,也更容易听父母的话。如果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处不好,会使孩子更加反叛,想让他听话没有那么容易。
习惯培养的话题又被我们重新提起。只有拥有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才能学习好、身体好、品行好,身心健康发展,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呢?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1、“立规矩”,这是养成好习惯的一个核心问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要以恶小而为之,不要以善小而不为”,好习惯的建立同样要遵循这个原则。在立规矩的过程中,要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懂得规则面前人人平等。规则一旦建立,全家人都要遵守,不能有双重标准,父母如果没有做到也需要接受惩罚。此外,还需要让孩子对规则产生一种敬畏感,特别是要明确边界感、守住底线,明白哪些规则和底线是一定不能突破的。孩子如果破坏了底线养成了不良的习惯, 再纠正起来其实是非常难的。
2、“谈判”,列出清单、明确任务
父母要以平等的身份来与孩子交流沟通且达成共识,获得孩子的认可。其实,孩子到4岁时就已经具备了沟通的能力,这时,父母不妨试着跟孩子平等“谈判”。从一日生活入手跟孩子一起列清单,很明确、很清楚地列出来孩子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应该做到什么程度。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这份清单也应是全家人共同遵守的规则,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养成好习惯的榜样。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很多家长的重中之重,孩子是学习成长的主角,很多习惯和责任感也是从小就开始养的,由于孩子自我约束力差,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写作业的习惯呢?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
1. 端正孩子的作业态度
从低年级起,教师和家长必须帮助孩子认识到家庭作业的重要性,让他们体会到做好家庭作业对于他整个学习过程乃至将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即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掌握知识不可缺少的一环。这样,孩子才能主动、积极地做好家庭作业。
2. 孩子日常的学习、生活制度化
从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紧张、活泼的作风,如:什么时间必须做作业,什么时间必须完成作业,由制度来约束。有些孩子,经常是边做作业,边看电视,边吃零食,吃吃做做,做做玩玩,当然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质量更是无法保证,而且也不利于学习责任心的培养。
习惯决定孩子命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培养健康人格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培养行为习惯做起。我们抓住行为习惯培养这个根本,就抓住了家庭教育最有效的一条途径,这就是我们家庭教育最基本的任务。
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1、父母要以平等的身份来与孩子交流沟通且达成共识,获得孩子的认可。其实,孩子到4岁时就已经具备了沟通的能力,这时,父母不妨试着跟孩子平等“谈判”。从一日生活入手跟孩子一起列清单,很明确、很清楚地列出来孩子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应该做到什么程度。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这份清单也应是全家人共同遵守的规则,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养成好习惯的榜样。
2、尊重长辈是爸妈们希望孩子建立和形成礼仪和礼貌的行为。如果爸妈们还没有教孩子做,那么现在做还不晚,及时地鼓励孩子这样做了。如在讲睡前故事之前,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和长辈说晚安,并帮助孩子与长辈之前的活动协调。这也是一个帮助你的孩子与他的外租父母或者祖父母之间联系的好方法。
3、越早培养孩子的礼貌的好习惯,越是对孩子有利。好习惯应该从孩子还不会说话开始。鼓励他在恰当的时候或者场合使用“谢谢你,欢迎和对不起”等短语。你也可以举出你的孩子可能认识的,有礼貌的孩子的例子来进行引导。但要,千万确保不要过分赞美,更不要和孩子进行比较。
4、其实,孩子的好习惯往往是在生活实践当中习得来的。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父母不妨试着与孩子“划清界限”。明确哪些权利是孩子的,孩子能做的事,父母尽量不要伸手,让孩子独立完成。无须“包办”或替代过多,这样孩子就会慢慢知道“我要做什么”“我怎么做”。
孩子良好的交往能力,是和他的学习能力、言语发展、智能活动、情绪反应、社会行为等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良好的交往能力也会给孩子的发展带来非常好的影响。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关系?
1、多让孩子谈谈所见所闻
学着用多种方法表达一个事物,如“爸爸、妈妈和我在家里”“这是我的家,我家有爸爸、妈妈和我”“这座漂亮的房子就是我家”等,使孩子在理解能力和语言能力上都能得到提高。在帮助孩子理解语言方面,多布置任务也是促进孩子水平提高的一种好形式。
2、懂礼貌,会合作,学会交流与分享
一般来讲,人们都喜欢性格开朗、微笑着向人问候的孩子和有礼貌的孩子,大家也都乐意与他更多地交谈。如果遇到熟人就躲,或遇人问候不搭理,这样的孩子就会给人一种不好的印象,别人也就不大喜欢与他接触。这样,他的性格就会越发孤僻。
下坡容易上坡难。养成习惯也是这样,养成好习惯就好比上坡,养成坏习惯就好比下坡。可见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父母有心,找到更适合孩子养成好习惯的方式方法,孩子好习惯的养成并不难。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1、制定规则
将习惯落实成具体的规则和计划去执行。比如放学后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时间,不随意更改;学习的时候尽量不做其他事情等罗马不是一天建成,习惯不是一天养成。不要忽略生活的日常,点点滴滴都是在培养孩子习惯的好时机,多用一些耐心和爱,将幼小的树苗浇灌。
2、明确规矩
无规则不成方圆。家长要与孩子立下明确的规矩。例如,孩子自己玩的玩具,过后要自己收拾并摆回原处,如果不收拾,超过3次后家长就将玩具没收1个星期。长期以往,孩子就能逐渐养成爱整洁、有条理的好习惯。给生活立规矩,孩子会给你回馈很多意外惊喜。
相关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