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4
孩子不明所以天天被动上学,和孩子认同身份受责任感驱使自愿上学,学习状态肯定不一样。教育孩子的时候不是单单学习的问题,很多家长最对于孩子的学习一直看的很紧,但是怎么样的严格,最后孩子的学习成绩还是一般,而且也不是很听话,其实就是纪律问题。
一年级孩子上课纪律差怎么办?
1、讲解遵守课堂纪律的重要性
应该多给孩子讲讲遵守课堂纪律的重要性,为什么要遵守课堂纪律,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孩子明白了纪律是必须遵守的,在思想上才会重视起来,有了思想意识,加上日常的训练,课堂纪律就会好起来的。
2、家长给孩子做示范
家长需要常常示范如何控制、缓解冲动性。比如,性子急的孩子在外玩要时,常常凡事都要抢先,这个时候家长可以把他拉回来跟他说要排队;如果孩子抢了别人的东西,家长就要把东西还回去,再告诉孩子说:“你要跟小朋友说这个借我玩。”平时在家的时候,孩子可能也会抢话,在家长语还来说完之前就着急自己说,这个时候家长不能由着孩子,而是要刻意地限孩子说:“你先听我把话说完,再表达你的意见。”
3、用正面的引导替代负面的否定
更加行之有效。比如,当我们跟孩子说“不要砸门”的时候,孩子关注且接收到的信息仅仅是“砸门”。也就是说,我们在使用否定句时,我们无形中对孩子的不当行为又进行了一次强调。且当我们使用否定句或者否定词教育孩子时,往往带着负能量的情绪。孩子被家长的负面情绪包围时,他所有的注意力都转移到应对父母的情绪上,进而忽视了真正需要关注的信息。
4、努力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孩子不管是什么原因不遵守课堂纪律,一定会影响到学习的,尤其是那些喜欢在课堂上开小差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般来说会下降,那么父母在孩子的学习以及学习习惯上多下功夫了,督促并帮助孩子制定适合他自己的学习计划,这样当孩子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的时候,他自然“没时间”在课堂上东张西望不遵守课堂纪律了。
5、培养孩子的“规矩”
无规矩不成方圆,老祖宗的这句话一点问题都没有,虽然不能死板教条,但必要的规矩是一定要有的。培养孩子养成遵守规矩的习惯,不管是在家里在学校里还是在别处,都要遵守相应的规矩。父母也要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比如遵守红灯的规矩开始做起,这样一来,孩子自然也会形成遵守规矩的习惯,那么便不会出现不遵守课堂纪律的行为了。
孩子上课纪律性差的原因:
1、孩子听不懂课
孩子扰乱课堂纪律,有时是因为孩子上课没有注意听讲,注意力不集中也根本听不懂,老师所讲的课程又会感到非常枯燥,坐着非常地无聊。这时候孩子就开始捣乱,说闲话,甚至怂恿着旁边的同学一起去捣乱。最终原因是孩子听不懂课。
2、不喜欢讲课的老师
当孩子有了一定自我意识以后,就会开始来判断自己喜欢哪些人,不喜欢那些人。有的老师讲的课,孩子就是不喜欢。有的孩子非常的调皮捣蛋,就会在自己不喜欢课的老师的课堂上去捣乱扰乱课堂纪律,让老师的课程没有办法正常进行下去。
3、和同学发生了矛盾
有的孩子是因为在教室里和一些同学发生了矛盾。不会把这件事情放到课下去说,反而在课堂上开始说小话。甚至大吵大闹影响了课堂纪律,这是因为孩子和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出现了问题所导致的。
4、孩子规则意识不强烈
有些孩子在家里为所欲为惯了,没有规则意识,没有秩序感,哪怕是上课需要非常安静,听老师讲课的时间也不以为然。这全是因为孩子没有规则意识,不懂得用规矩去约束自己行为所造成的。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树立规则意识,让孩子能够用规章制度去约束自己不再捣乱。
一年级的孩子,还是处于生长发育的初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远远没有达到成人所想象的那个程度,所以,无论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怎样的表现,作为家长都要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
一年级孩子上课小动作多不认真听讲怎么办?
1、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
家长多陪孩子坐下来让其做个合理的学习时间表,按自己的喜好订立,保持灵活宽松的氛围,孩子就会有了自觉性,效果就会好很多,养成主动学习习惯,合理安排时间,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绪稳定的氛围就会有主动性,愿意学习。
2、让孩子体验集中注意的好处
对于孩子要重视表扬和激励,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如果孩子注意集中的时间越来越长,家长要给予口头和物质的鼓励,比如给孩子买他最想要的东西,让孩子亲自感受到集中注意的好处,就会有意识的延长注意的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
好动、顽皮是孩子的天性,一年级学生的自控力差,对外界的干扰抱有浓厚的兴趣。孩子年龄越小,他的注意力时间越短,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注意力保持的时间会不断增加。要孩子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告诉孩子们上课好动、坐不住板凳不但影响别的孩子,老师也不喜欢。
孩子上一年级上课坐不住怎么办?
一、和孩子做有效沟通
不要听到老师说孩子在课堂上坐不住,就把孩子给否定了,跟孩子沟通他今天做的事情,要注重过程而非结果。比如是放学的时候,家长跟孩子沟通,今天上课怎么样?学到哪些知识?老师有没有提问?他提问了什么问题?有没有交什么小朋友?等一些有价值的事情。而不是去问孩子,今天的表现怎么样,回答问题怎么样?有没有答对或者答错,今天老师有没有表扬等一些结果性的问题。
二、培养孩子倾听的能力
比如,每天给孩子讲一个他爱听的故事,时间先控制在三十分钟以内。可以要求孩子坐着听,否则故事暂停。大约过一至两个星期后,时间可以适当延长。让孩子循序渐进地养成专注做某事的习惯。
刚上小学的孩子大多还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贪玩好动,上课的时候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注意力,难免会出现不听讲的情况。家长其实不必太紧张,孩子出现问题并不一定是坏事,及时纠正最重要,引导孩子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孩子一年级上课不听讲怎么办?
1、多肯定孩子的进步。
教育专家指出,经常鼓励孩子,对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与主动性是非常有帮助的。多多鼓励一下他,给予他更多正面的肯定是非常有用的。
2、课前预习。
提醒孩子做好课前预习。因为预习新课不光是会帮助孩子扎实知识,还会提高孩子上课的专注力。在预习的时候发现有不懂的问题就记录下来,上课的时候带着这些问题来听,目标就非常明确,针对性更强。
作为家长应该多陪伴孩子,了解孩子在校的生活、学习情况,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给予合理及时的疏导和引导,进而让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变得生动有趣。
一年级的孩子上课坐不住怎么办?
1、对于这些坐不住的孩子,家长和老师一定要认识到,孩子这样的表现是正常的,尽管有的孩子很快就适应了小学的学习生活,但一定会有一些孩子在较长的时间内还不太适应,这就是孩子的个性差异,这就与成人之间的差异一样。
2、孩子放学后,家长再忙也要尽量抽点时间和孩子聊一聊今天老师在课堂上都说了些什么,家长一定要全神贯注,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的讲述。这一点很重要,不仅仅是为孩子做专心的榜样,更重要的是这样做可以训练出好习惯,同时,表现出家长对孩子的尊重,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3、对十分好动的孩子,家长要“看”着做作业。保证做作业前先准备好笔、本,做作业时不玩耍、不分心、不走动,做完作业再玩耍。这个习惯养成了,对孩子以后学习具有重大作用。
4、培养孩子倾听的能力。比如,每天给孩子讲一个他爱听的故事,时间先控制在三十分钟以内。可以要求孩子坐着听,否则故事暂停。大约过一至两个星期后,时间可以适当延长。让孩子循序渐进地养成专注做某事的习惯。
刚升入小学的孩子玩心还很重,且在学习上没有养成良好习惯,不容易遵守规则,所以时常会出现上课调皮捣蛋,不专心听讲的情况。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年纪小,对这个问题睁只眼闭只眼,导致孩子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日后随着年龄增长,这种坏习惯的弊端就会愈发凸显出来。
一年级孩子上课不专心怎么办?
1、对孩子实施必要的奖惩措施。
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对于上课开小差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认识,家长要通过一定的奖惩措施引导其加深印象。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适当的奖惩措施就能让孩子学会克制开小差的欲望,逐步养成认真听课的学习习惯。
2、每天回来检查孩子的课堂笔记。
记笔记,孩子需要动手写,可以调节神经,缓解听觉疲劳,让孩子的思维更长时间地保持在“听课”这件事情上。
上课走神是每个孩子都会遇到的问题,正视问题,通过观察了解孩子走神真正的原因,然后让孩子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并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支持者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年级孩子上课爱走神怎么办?
1、用心创造一种气氛
就是让孩子自己主动学习,而不是每天放学回到家就听从安排,什么时候写作业,什么时候玩,形成一种绝对支配和被支配的气氛,这对孩子学习是不利的。要指导孩子开始学会自己安排学习和玩耍。
2、制定合理的计划
建议在平时多为孩子安排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精细动作或益智游戏。比如,拼图、构造、积木、搭建、迷宫、各类手工、瞬时记忆等,且在过程中注意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的工作,以有效训练孩子的专注力。
相关专题推荐